EN
会员单位会员动态入会申请入会咨询会员权益会费标准
百济神州即将港股上市!8年上市之路回顾
会员动态 贝壳社 2018.08.08 8481

百济神州(美股代码:BGNE)终于要在香港同步正式上市,其将成为继歌礼(01672-HK)之后第二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生物科技公司。

回想百济神州的发展历史,从2011年4月正式开始其创业之路,到2016年1月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再到如今即将在香港上市,一路走来风驰电掣。

先来梳理下其重要的事件:

2011年4月

百济神州(中国)正式成立

2013年

百济神州和默克雪兰诺达成两项合作总金额约4.6亿美元

2014年11月

A轮融资,7500万美元

2016年2月3日

百济神州和默克雪兰诺达成两项合作总金额约4.6亿美元

2017年7月

与Celgene达成合作,以近14亿美元的交易总额

2018年5月

辉瑞大中华区总裁吴晓滨加入百济神州

2018年8月

百济神州正式香港上市

回顾百济神州的发展历史,以下几个问题可以探讨下:

1. 新药研发是一项有钱有梦想的人才能玩的起的游戏,风险高,投入大,而百济神州本身才成立刚刚8年不到,为什么就能玩,玩得转,还玩得好呢?

这个问题归结起来还是和百济神州的团队有关。

百济神州成立于2010年10月28日,由王晓东院士和首席执行官欧雷强联合创办。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的核心领导团队由以下四人组成:

欧雷强(董事长)、 王晓东(创始人,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 梁恒博士(首席财务官兼首席战略官)、 吴晓滨(中国区总经理兼公司总裁)。其中吴晓滨是今年才加入,后面将单独讨论。

投资人在项目的投资的选择中,首先看的是创业项目的核心团队,其团队的核心能力是其创业成功的基石。百济神州高效的三人团队为其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欧雷强负责整体的商务运作,王晓东负责研发,梁恒负责财务(主要是2015年后期的数笔大额融资和上市)。三足鼎立,形成了一个坚实的三角。三人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对于一家创业团队来说难能可贵。

欧雷强极强的公关能力,保证了百济神州前期就可以获得默克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能在危机时刻来扭转乾坤。

同时王晓东的专业能力从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药物研发的失败可能性,自初始的短暂失败后,就走上了正轨。

而梁恒的专业背景加长期的财务职业经历,保证了百济神州在创业至今的财务合规性、专业性,也为其高频的融资经历提供了法律保护,最大的降低了财务风险。

(以上信息来自百济神州官网)

2. 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百济神州在美国上市了,又要在香港上市,却唯独不在国境内上市?

这个需要聊下医药研发行业的特殊性和美国,香港,境内的IPO规则的特殊性。

美国上市更多的是看企业的远期成长性,对IPO的企业入局看重其合规性,对于企业的短期盈利能力不是很CARE。百济神州的合规因为有梁恒的一手管理自不必说,而其所处的行业又是永不过时的朝阳产业,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前期的不可盈利性。自然在三地只能选择美国的纳斯达克,在短期内要想登陆国内也几无可能。(境内要求企业至少需要连续盈利3年)。纳斯达克上市容易,但是对于中概股还是相对估值偏低,目前的融资规模已到瓶颈。而百济神州的实验都是全球同步临床实验,耗费巨大,如何进一步寻找新的融资通道就是百济神州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积极和外部需求合作获得项目收入,同时渐进式的打造自己的商业化团队,另一方面通过二次上市来获得再融资渠道。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资本的活跃度和容量自不必说,而港交所在2017年12月15日发布的框架咨文总结中为像百济神州这样的有极强成长性但短期内还未能盈利的企业提供了二次上市的通道,至此百济神州的港交所上市也是顺理成章。

3. 吴晓滨为什么加入百济神州?

这个问题其实早有铺垫。2017年7月,百济神州与Celgene达成战略合作,Celgene以近14亿美元的交易总额,获得了BGB-A317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亚洲以外的其他地区的实体瘤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权益,保留了在亚洲(除日本外)开发和商业化tislelizumab用于治疗实体瘤的权益,以及用于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和进行内部组合疗法的全球范围权益。其次,百济神州全面接手新基在中国的运营团队,并获得新基在中国的抗肿瘤产品的独家授权,包括Abraxane(注射用白蛋白紫杉醇)、Abraxane (来那度胺)和Vidaza(注射用阿扎胞苷)。人们常常只关注了将近14亿美元的交易总额和百济神州的自研成果转让给世界500强药企,而忽略了后面的其次。

个人认为其实更重要的后面的其次。通过这次和celgene的战略合作,百济神州快速搭建起了自己的销售团队,同时建立起了强大的现金流,为接下来的后续自研产品快速推广商业化提供了捷径。

清晰和快速的商业路线,为吴晓滨的加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查看百济神州的数次大宗的项目合作,其主要出让的市场基本都是亚洲(除日本外)以外的市场开发权,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百济神州重点服务国内,扎根国内的决心。而吴晓滨的成功的外企本土医药经理人的经历,也是百济神州所需要的。吴晓滨的加入将会为百济神州接下来相关产品的团队进一步搭建,商业渠道的梳理,推广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助力。

吴晓滨在关于其为何加入百济神州的第一天接受采访时说:“我被百济神州所具备的创业精神、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员工的高素质,以及致力于成为创新抗癌药物探索、开发和商业化全球领导者的使命感所打动。百济神州的未来充满光明,我很高兴能成为这家真正与众不同的公司中的一员。”可以说吴晓滨加入百济神州是两情相悦,各展所长。

(以上信息来自百济神州官网)

4. 百济神州多管线同步发展,又开展多项临床试验,但众多在研产品中为什么会是BTK-3111作为首个商业化项目?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首先看下百济神州的在研产品。(如下图)

(以上图片来自于百济神州官网)

从上图可以了解到目前百济神州进展最快的是BTK抑制剂再研产品BGB-3111(临床三期),而PD-1在研产拼BGB-A317除了其本身研究之外,更多的是在于联合疗法。

于国内众多研发企业不同,百济神州不走寻常路,没有花最大的精力首先从PD-1入手推进商业化,而是多管线同步入手。另一个重点从相对热度相对较低的二线热点BTK抑制剂入手,率先推进进行商业化。

1)挖掘PD-1潜力,摸索联合治疗,扩大适应症。

PD-1已经是盛名在外,竞争激烈。除了已经有竞品在国内上市,例如O药和K药已经上市,且国内多家企业也已进入临床。相对于恒瑞信达等PD-1抑制剂,百济相对进展较慢,在临床三期阶段。同时商业化后市场推广成本较高,已经丧失了先发优势。

为了缩短后入场的劣势,百济神州从本土特色出发,在常规的临床实验外,还开启了中国特色肿瘤疾病:肺癌、肝癌、食管癌的临床研究。在2018年1月31日,百济神州刚刚宣布BGB-A317二线治疗食道鳞状细胞癌的全球III期研究实现首例患者给药,以期通过扩大适应症来拓宽潜在的市场潜力。

另一方面,PD-1本身更大的潜力在于其联合疗法。以已上市的PD-1药物为例,K药和O药现在也是联合疗法多疾病同步临床实验。如果最后通过临床实验,其商业价值可以几何倍数放量,故而百济神州才会低调操作相关的PD-1系列的研发并不迫切的完成BGB-A317的商业化,而是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尽量做到多病种,联合疗法等多线并举,以期最后达到后发先至的目的。

2)重点布局BTK抑制剂

BTK抑制剂本身虽然热度相对较低,其主要适应症为主要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症。(以已上市BTK抑制剂依鲁替尼(依珂)为例),在整个的肿瘤排名中仅排在10名左右,但总体的患病基数还是非常大的。国内也仅有6家企业获得临床批件,百济神州是最快进入三期临床的。

(图片来自医药魔方)

(以上数据截止至2017年6月30日)

另一方面临床实验数据表明:BGB-3111的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等各项数据都优于已上市的依鲁替尼(依珂)同时,和BGB-A317一样,在单独的临床实验的同时,BGB-3111也在同步进行联合疗法的临床实验,且相关效果也比较喜人。

因此,如果短期内可以实现BGB-3111上市成功,百济神州将可以快速占领市场,和依鲁替尼(依珂)一较高下。

今天说一说百济神州,只是不想总是让负面消息困扰中国的制药工业,前面就有歌礼(01672-HK)上市,至少说明在港股证券市场中,对国内新兴生物制药企业是认可的,近期的疫苗问题和华海药业致癌原料的问题暴露出行业本身的隐忧,但是人类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的,中国的制药工业也会如此。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百济神州定会为投资者,为患者,为中国的医药行业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真正的让肿瘤患者有用得起,用得好的国产新药,不用再去费心成为一名药神,因为药神就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