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政策法规研发追踪医改专题
医保局表态:挤压流通费用 整治经销商
产业资讯 赛柏蓝器械 2020.01.19 2947

挤压流通费用,整治经销商

1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答记者问》(下称《答记者问》),明确表示要进一步挤压流通环节费用,将影响大批经销商。

国家医保局在《答记者问》中表示,从绝对价格水平看,相当一部分产品价格长期存在虚高水分。

一些产品价格水平高于国际价格2倍以上,流通环节费用占价格中的主要部分,这也就是集中带量采购降价的主要空间。

国家医保局强调,在传统“招采分离”的模式下,只招价格不带量、量价脱钩,企业缺乏销量预期。

一些产品降价后,由于没有采购量的承诺,反而由于没有所谓销售费用空间而导致“降价死”,难以实现价格有效回归合理水平。

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核心就是真正实现了带量采购、招采合一,给生产企业明确的预期,有利于其根据采购量自主报价申报,真正实现量价挂钩,挤掉虚高空间。

据了解,近日第二轮全国药品带量谈判已完成,涉及33个大品种,平均降价幅度达到53%,最高降幅达到93%。

明确继续带量采购

国家医保局在《答记者问》中还表示,在分散采购模式下,一些企业不注重产品创新、质量和成本控制,过度依赖销售渠道。

在这种营销模式下,销售人员和医务人员面临违法违规风险。

带量采购促使企业回归成本和质量竞争,企业公关行为将大幅度减少,企业间竞争转为公开透明的产品质量和成本竞争。

国家药监局明确表示,要将水面下的灰色操作转为阳光下的公平竞争,从根本上改善了医药行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医药产业从营销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此外,带量采购常态化也已经是不争的趋势。

《答记者问》显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在完善“4+7”试点和扩围以及第二批国家集中采购和使用的经验做法基础上,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集中带量采购制度,将更多产品纳入集中带量采购。

此外据央视新闻联播消息,1月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座谈会。

韩正强调,要大力推进国家集中采购,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扩大采购品种范围,并以此带动“三医联动”改革。

曝光:销售价是成本的18倍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医保局在《答记者问》中还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据相关部门对一百多种常用产品的审计调查,它们平均销售价格是生产成本的17-18倍左右,生产成本只占价格中极低的比例。

此次集中采购中选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挤出的是以往在流通领域长期存在的不合理水分,而不是生产成本,不影响产品质量水平。

实际上,价格极度不透明一直是器械行业久治不解的问题。

如近日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取消相关血液透析器产品带量采购的公告》显示,血液透析器产品拟中选企业因谈判报价高于实际供货价,经约谈后,仍不能按实际供货价供应。

最终上海某中标械企以及两家备选中标械企,全部放弃中选资格。

由此可见,相关部门手中掌握的最低价和企业实际可降到的最低价,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让低价产品活过来

国家医保局强调,要 “复活”低价,重回市场。

《答记者问》显示,从历史采购数据来看,部分生产成本不高、竞争充分的产品原来价格水平就很低,但由于流通模式原因,低价产品反而难以打开市场,被高价产品“逆淘汰”,患者难以低价买到产品。

比如某款解热镇痛产品,历史数据显示有企业以0.02元的价格销售,但是低价产品并未成为主流,此次拟中选价格为0.03-0.07元,促进了低价产品稳定供应。

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以后,通过带量采购、确保使用,企业不再需要进行销售公关,既有降低虚高药价的作用,也有将一批低价产品“复活”后重新送到患者手中的功能,这也是回归国际惯例。

此外,带量采购中标企业里,有90%都享受到了一个月结款。

国家医保局表示,国家组织集中采购一方面要求医疗机构及时结清货款,另一方面实行医保基金预付或医保基金直接与企业结算,确保及时结清货款。

据调查,“4+7”试点中选产品的30天结清率达到了90%以上,而此前普遍存在医疗机构拖欠企业货款问题,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并体现在终端价格中。

集中带量采购及时结清货款,显著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也为降价留出了空间。

原标题:国家医保局表态,整治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