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关于我们

药促会简介 资质证书 协会章程 机构设置 医药创新科学委员会 协会领导 第十一届理事名单 第十一届监事名单 专业委员会 国际组织成员 IFPMA ICH 工作组专家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阿斯利康调整中国战略:仿制药扩张暂停
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我们
  

2013-05-3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势浩大的投资仅仅过了一年半时间,大型跨国药企阿斯利康就对其中国战略有些反悔。

近日,全球知名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宣布调整中国业务战略,暂停针对品牌仿制药市场的投资,转而投入中国新兴医院市场,即中小城市医院与县级医院。伴随而来的还有去年初投资2.3亿美元在泰州打造的、其在全球最大的独立生产基地被挪作他用,从仿制药转为生产公司现有产品。

一位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从阿斯利康的全球战略上看,公司依然关注在各目标领域通过研发新药占据话语权位置,在中国推出的仿制药政策(专供中国市场)应为权宜之计。假如其做仿制药却又不面对全球的话,其竞争力未必能与以色列提瓦和印度南新等公司相比。

仿制药面临剥离

2011年底至2012年初这段时间,阿斯利康接连宣布了收购国内民营仿制药企业广州倍康制药有限公司和进军仿制药的中国战略,前者被视为公司为着力打造抗感染药品仿制药产品组合而专门收购的平台。

目前阿斯利康仿制药在全球范围内所占的比例是百分之十几,而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全球占比中,新兴市场比重能增至约25%.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仿制药在阿斯利康的比重肯定会增高。彼时负责相关项目的阿斯利康(中国)药政事务和品牌仿制药开发执行总裁黄彬曾向本报记者表示。

然而,随着公司全球管理层的换届易帜,各地区子公司既有的战略也开始了大调整。

去年底履新的阿斯利康新CEO帕斯卡-索里奥特(PascalSoriot)便是原研药的大力支持者,而对依靠仿制专利保护期以外而存在的仿制药板块,新老板下手毫不含糊。4月末,有媒体援引阿斯利康副总裁肖恩-格雷迪(ShaunGrady)的消息称,公司正式确定了剥离仿制药业务的这一决定。

59日,阿斯利康中国区总裁大卫-思诺(David Snow)在致员工信中宣布了中国区业务调整的细化内容。广阔市场(BM)业务部门负责二三线城市的品牌仿制药业务,而公司的其他三个普药业务部门则重点关注专利到期的原研药和创新药。

不仅如此,战略调整的范围还扩展至国内最大的治疗领域——抗感染药板块。未来公司研发将专注于三大治疗领域,即癌症、心血管和新陈代谢疾病及呼吸系统和炎症性疾病,而减少对抗感染领域的投资。帕斯卡-索里奥特表示。

尽管阿斯利康方面未对其口中变化的形势做出解释,但被动卷入价格战的消耗一直都是外企所避之不及的。

前述资深人士表示,从一方面来看,仿制药生产研发虽然无须对疾病作用点、作用方式进行深度研究,但制剂技术仍需技术支持。在这些领域本身外企可以力压本土企业。但另一方面,受制于中国各地招标和价格战的实际情况,不愿牺牲质量争夺市场的外企又往往进退两难。

往基层去的诱惑

除却产品线模块的重大调整,中国区的销售渠道和发展重点也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发生了剧变。

据悉,阿斯利康旗下原有的BM部门(专司开发农村地区的三线市场)从今年71日开始,将合并到公司的2个普药业务部:消化呼吸麻醉(GRA)业务部和心血管代谢(CVM)业务部,BM销售团队转向瞄准新兴医院市场。

作为区别化销售战略的一部分,药企纷纷开拓起一二线城市的小医院和三四线城市的大医院的销售空间,希冀拉动更多基层医疗市场的销售。类似的情况还有法国大型药企赛诺菲在华专设基层医疗事业部等案例。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医药市场的城市重要性中,低级别城市以23%的增速领先,且市场份额已扩张到50%.“近五年中,二三线城市份额保持稳定,而一线城市的重要性略有下降。跨国企业过半份额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现在开始渐渐渗透三线及其他低级别城市。而从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外企和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比约为一比二,本土企业以25%左右的年增长率已经高出跨国企业5%.”

调整销售团队模式以求全力杀入基层市场的阿斯利康,在外企同行中并无太多先入优势。前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只有赛诺菲继续保有独立的BM事业部,阿斯利康、诺华都已经叫停BM.而默沙东的BM团队分属于财务部之下管辖,已算不上严格意义的BM.西安杨森BM团队也已撤出,葛兰素史克在撤并CHC(社区医院组)后也将其整合至多元化业务部中。而像瑞士罗氏这样大力发展BD部门(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开发)则显得比较特殊。

是否要为基层市场专门组建销售队伍,投入金额的多少,目前外企同行中都还没用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大家还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旗下产品的销售能否真正支持这些队伍的发展目前尚不可知,风险不小。该资深人士表示。失去了在华发展仿制药机遇的阿斯利康,等于是把大多筹码都寄托在了未来的基层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