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物制药小编 2018-02-27
2018年2月13日,信达生物PD-L1纳米抗体中国专利CN201710657665公布,小编第一时间研读,并对已经公布的三家PD-L1纳米抗体技术专利(康宁杰瑞、和迈生物、信达生物)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该三家技术均来自东南大学万亚坤教授团队。
分析依据
和迈官网上,对科学顾问委员会的万亚坤的介绍为“其中一个研发项目,PD-L1骆驼抗体治疗,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一期临床”,由于进入临床的PD-L1骆驼抗体仅有康宁杰瑞/思路迪的KN035-Fc一个,因此确认来源于万亚坤教授团队的技术平台。同时提到“万教授在肿瘤相关靶标的骆驼抗体上的研发经验是和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竞争力的关键”,初步推断和迈生物的PD-L1纳米抗体也来自万亚坤教授团队的技术平台。
小编对万亚坤教授团队的纳米抗体技术平台专利及康宁杰瑞、和迈生物、信达生物的PD-L1纳米抗体技术专利进行比较,技术细节描述基本一致,由此判断三家药企的PD-L1抗体专利均来自万亚坤教授团队的技术平台。
这里小编仅举2例来说明,首先是纳米抗体文库的构建过程,4个专利的描述基本一致,分别构建类似纳米抗体噬菌体文库的可能性非常小。
其次是阳性客隆筛选过程,4个专利中使用的抗体试剂厂家、ELISA方法等的细节都非常一致。
通过专利的比较分析,小编认为万亚坤教授团队开发的纳米抗体技术平台,与各药企合作针对其感兴趣的靶点进行筛选。各药企在获得活性侯选物后可能自己再进行人源化、Fc融合等后期开发工作。
小编总结
从PD-L1纳米抗体的研发格局可以看出,万亚坤教授团队的纳米抗体技术平台是国内较为领先的,康宁杰瑞/思路迪的KN035-Fc是国内唯一进入临床研究的纳米抗体,且该项目同时进行了中美双报。PD-L1一个靶点诞生三家纳米抗体,再次反映了PD-1/PD-L1的热度。
此外应注意,3个PD-L1抗体专利均提到纳米抗体放射性标记物,包括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信达生物已经完成PD-1抗体二期临床(上市申请应已撤回),不排除同时将PD-L1纳米抗体用于伴随诊断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