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药经济报 2015-11-25
近日江苏省卫计委宣布从2016年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到2016年底前,除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这一毅然决然的“禁令”的发布,引发各界广泛热议。
从江苏卫计委官网查知,实际上这一“禁令”是江苏在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国卫办医发〔2015〕42号)时所提出的要求,由此可见,其用意重点还在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然而,面对患者、医者广泛存在的根深蒂固的不良医疗习惯和利益纠结,仅仅一纸禁令是否就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许只有时间才能知道。社会也在关注,除了禁止输液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来遏制抗生素滥用了吗?禁止大医院门诊输液,又会给基层社区医院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不可否认,经过多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治理行动,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现状已经大大改观,尤其是二级以上医院,总体上,医院越大越规范。因此当下,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重灾区主要并不在二级以上医院,而在基层、社区和非医疗行业,如种养业、食品加工等行业,群众观念改变的难点也在基层。但是,基层和其他行业又是卫生行政部门鞭长莫及和发不上力的地方,因此有人说,这次江苏“禁令”有点“欺软怕硬”的感觉。
但不管怎么说,我国目前临床不合理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滥用和输液过度确实很严重,到了不下狠手不行的地步。
当然,真要取得遏制抗菌药物滥用的明显成效,显然一纸禁令是不够的。从抗菌药物滥用和过度输液重灾区和导致滥用的原因分析看,必须出三记重拳。第一记是打击。打击为了一己私利而滥用各种行为,包括存在于医疗机构、药店、种养殖业、食品加工等行业的不合理用药行为。第二记是培训。特别要做好基层医务人员、社会药店工作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因为在群众药品滥用中,很多源于长期以来医务人员的错误诱导,时间久了,坏习惯扎根入了心,变成了约定俗成。第三记是教育。要广泛发动大众传媒,包括新媒体,利用临床药学专家做科普宣传,引导公众认识到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害处,自己不滥用,有病就应就诊,并尊重和听从医生的专业指导。此外,还要注重社会药店不依法、依规销售抗菌药物的现象。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包括个体诊所,当大医院禁止门诊输液后,在百姓一时还不能接受之时,也许会出现输液病员大增,这些输液病员可能来自大医院门诊,也可能直接到基层社区。作为基层,一方面要做好准备,确保能够满足患者要求并严防输液反应和不安全事件发生,因为外来处方输液引发纠纷比较复杂,由于工作量增加自然风险相应也在增加。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合理用药规范要求,尽量减少应用抗菌药物和临床不必要的输液,共同营造良好的用药环境,共同纠正不良用药习惯,不要把大医院禁止输液当作基层增收的机会。
总之,大医院门诊禁止输液,导向是正确的,但要做到恐不简单,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企图立竿见影,恐怕也不现实,只能且行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