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代涛:医改五年缺乏深度,需解决“人”的问题
医改专题 2015-09-09 3529
 

来源:新康界    20150909


9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代涛在中国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对前段时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09—2014)》进行解读,提出医改五年来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深层次改革不足

代涛表示,医改五年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一步工作中解决。

首先,医疗服务需求多元化,但是医疗服务体系结构不合理,服务的可及与人民群众的期望有很多的差距,由于人民追求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疗费用增长高于社会承受力。医疗资源怎样应对不断增加的健康需求以及人口老龄化变化,是医改面临的最根本的挑战。

其次,目前医疗卫生领域没有一个基本的法律制度。在过去的医改中比较强调增量式的发展,但深层次的改革不足,缺乏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三医联动,医药、医疗、医保,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和部门的分割,我们制定很多的政策,最后在执行的过程中大打折扣,这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把改革推向全面阶段。

代涛表示,对人的重视程度不足也影响了改革的效果。应该牢固树立医疗卫生战线的人员是改革主力军,现在的制度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的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医患矛盾的激化也严重损害了医务人员以及行业的形象。

另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某种程度上还是一个简单的行政化的管理。医务人员仍然属于单位的,没有向社会转变影响了他的流动性,同时由于大医院的盲目的扩张,使得更多的基层人才向大城市大医院聚集,与强基层的医改目标背离了。

解决的问题

现在经常听说医务人员不让他们的子女从事医疗行业,我觉得这是非常的可悲。因为在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不尊重医务人员的,没有不尊重医生的,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造成这样的分裂,是什么原因呢?

医疗卫生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形成看专家难问题。从根源上说是由于整个社会对医疗行业的投入和重视不够,收益与付出不完全匹配,从而没有更多的人才进来,导致人才匮乏。

代涛认为,不解决人的问题,医改就很难获得预计的效果。

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是要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第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当中对深化医改的部署,让医务人员能够按照他们的付出,按照他们的劳动获得合理的补偿。

要切除、打掉医疗机构的逐利性,打掉医务人员获得报酬与他直接提供的看病的人数量、门诊费和开药费用的挂钩,而是根据他们的风险、强度和技术含量得到价值体现。

第三是加大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力度,改革医学教育的模式。首先要加强医教的协同,增加卫生人力资源的总量,这是根本途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有更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公立医院改革要全力以赴

没有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就没有医改的成功。今年全力以赴抓好公立医院改革,使群众获得最大实惠。

首先要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扭转公立医院的助力性,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打掉公立医院的逐利性。尽快地、科学合理地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同时明确政府投入的范围,落实政府投入的责任。

其次是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管办分开提了很多年,在具体的制度和创新上还要加快探索,形成成型的制度。

此外,还要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实行分级医疗制度。

体制机制的建设重点

下一步的医改从根本上还是要以四个全面战略为指导,才能在体制与机制的深层次改革上取得进展。

第一,要将深化医改纳入法治轨道,依法推进深化医改,保障改革的合法性、合理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加快推进基本卫生法的推进,怎么从制度上加强三医联动,理顺政府不同部门的权责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需要从法律上明确职能定位,去避免错位、越位、缺位这些的情况存在。

第二,两头努力,上下齐努力。加强顶层设计,同时要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央既有基本的统一要求,各地要结合实践进行创新。

第三,怎么样来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政府在政策的制定和财政的投入要发挥主导作用,但是政府不能包办一切,一定要有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在满足多元化的服务上发挥作用。

第四,要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才能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这些年的改革一直在落实,把落实制度化、可持续化。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