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医联体切入医改 关键在破解“两个流动”
医改专题 2013-05-17 3538
  

来源:南方农村报    2013-5-17


511-12日,在由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2013区域医疗协同发展论坛暨医联体峰会上,多位专家和医院代表,就如何借力医联体,实现区域协同的议题展开探讨,期望破解目前大医院竞争独赢的虹吸现象,谋求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重点发展县级医院
  钟南山认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医联体模式很好地抓住了医改的要害,医改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金字塔式的医疗网,结构好、资源分配好、功能合理。
  钟南山介绍,根据美国学者对合理社区医疗布局的系统描述,一个1000人口的社区,750人得病,500人可以自己搞定,250人要到医院看病,只有9个人到综合医院,1个需要到特殊专家看病,医疗网结构和功能是一致的。中国目前大约有9000个县医院,2000个地市级医院,近1000个三甲医院,结构有了,但是功能却是相反的:不管大病小病常见病,民众都是要到大医院看才放心。区域协同的重点应放在县级医院。钟南山指出。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耿庆山:
  要重视县乡村联动
  耿庆山指出,医联体模式对公立医院来说是值得尝试的一项举措,这既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也是一项综合性改革。
  目前国内已经开展的医联体模式,多是松散型的,医院之间的协作局限于技术协作和联盟内的信息互认等等,但在人员调配、利益分配等方面并未统一。好的改革应该是多方获益的。耿庆山认为,医联体应该是一种强强联合的组合体,能够实施医院纵向整合,使医院和与其功能相匹配的医疗机构进行捆绑,可以说是医院管理集团的组织形态之一。而深圳公立医院现行的院办院管模式,是较有利于实现紧密型医联体的。
  在组建省地县医联体的同时,也要重视县乡村医联体,不要遗忘了村卫生站。耿庆山强调,作为医联体其中一部分的内容,社区健康管理的整合模式涉及到基层医疗改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问题,需重点推进。
  背景
  医联体困局
  2013年,医联体已经成为进入深水区的医改热点讨论的话题。医联体主要指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层级的公立医院共同组成一个医疗共同体,达到医疗信息共享、责任共担的联合体。在目前医疗资源分配极不平衡的背景下,通过大医院带动中小医院发展的医联体,为均衡资源和优化利用,提供了重要路径和可能的探索。
  然而,医联体目前还处在叫好不叫座的境况。2011年至今,国内多地区已有不同医联体的实践经验,涉及具体实施医联体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医联体的主体独立性问题、医师多点执业问题、医保预付费用、医疗利益分配、医疗风险分担等。其中,医联体发展的最大问题,关键在于能否破解两个流动的机制屏障:一是病人流动机制,二是医生流动机制。
您可能感兴趣
从统计公报看医保平稳运行的外溢效应
从统计公报看医保平稳运行的外溢效应
医改专题 中国医疗保险 2025-07-19 47
全网最新!第十一批国采竞争格局!
全网最新!第十一批国采竞争格局!
医改专题 药社通 2025-07-19 74
2025医保目录:调进、调出的可能性及关键点| 系列文章3
2025医保目录:调进、调出的可能性及关键点| 系列文章3
医改专题 医药云端工作室 2025-07-18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