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睡狮已醒,石药&中生,最新战略解析
产业资讯 药融圈 2021-04-26 4689

其实成功有很多种定义,在创新大时代,尤其在医药领域,面对拥挤的赛道或热门的靶点,保持个性/寻求差异化突破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秀,但没有必要成为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其实也是一种成功。

中国的Big Pharma为数不多,呈现“北乔峰,南慕容”的格局。北有齐鲁、石药、鲁南等,南有恒瑞、天晴、扬子江、复星和翰森等一线战队。成为恒瑞,或是很多国内药企的梦想,但是不可能都能实现。

石药&中生作为两家港股上市的大型药企,近几年根据自身情况,聚焦优势领域的同时,和其他的Big Pharma保持差异化,创新转型成效非常显著,雄狮已醒。和Biotech依靠资本输血不同,他们有丰厚的仿制药业务来提供现金流,意味着在创新转型的道路上可以承担更多风险和挑战,转型之路也是走得坚定不移。

石药在2015年之前为业绩对研发的投入不多,那时管线相对薄弱;但在2015年之后,公司的策略做了大的调整,在研发和BD方面加大投入,经过5年多的努力,如今管线和研发的创新能力也已经补足,并且把创新和研发作为了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方向。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起步虽然不算早,但转型成效非常显著。目前形成了以肿瘤药物为主,肝病、骨科、呼吸、抗感染和疫苗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尤其是布局疫苗大赛道,和其他的Big Pharma形成错位,同时对外加强合作,短期内覆盖了市场上热门靶点,管线布局完善。

前期我们分析了药明系和恒瑞系,今天我们重点来看看石药集团和中国生物制药这两头雄狮最新的发展战略。近万亿市值,药明系,最新战略解析;近7000亿市值,恒瑞系,最新战略解析

1

石药集团成立于1997年,由原石家庄四家药厂合并改组形成。公司最开始以原料药为主,2002年重组成立中诺药业,实现向原料药、制剂并重的战略转型。之后石家庄国资委将股权转让给联想控股,2008年联想控股又转让给弘毅投资,并于2015年完成管理层收购,将持有股权转让给了时任公司董事长的蔡东晨。截至2020年12月30日,蔡东晨先生共持有石药集团23.39%的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2020年公司实现收入249.69亿、净利润51.60亿,同比+12.8%、+38.9%。其中成药板块收入、利润分别为204.05亿、48.14亿元,同比+13.8%、22.1%。全年抗肿瘤产品销售额62.94亿元,同比+29.0%,占成药营收比例31%,维持强劲增长。核心产品艾克力、津优力及多美素分别实现销售收入同比+16.4%、+37.3%和+41.3%,公司预计抗肿瘤的三个产品预期2021年将会维持比较快速的增长,增长量不会低于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大增44.5%至28.90亿元,占成药业务收入的14.2%。

资料来源:石药集团对外交流ppt

石药已完成从原料到制剂、从普药到创新药的彻底蜕变。目前,创新药的营收规模已经占到集团一半以上,成为中流砥柱。

研发战略

公司未来三年研发将聚焦4个方面:

1.加快研发中心建设。加快上海研发中心和北京研发中心建设;借助地域优势引入研发领军人才和高端科技人才。上海和北京是跨国药企聚集地,高端医药人才多,建立研发中心能吸引人才。

资料来源:石药集团对外交流ppt

2.研发管线布局。创新药:从临床需求出发,具有前瞻性,避免靶点恶性竞争;目前PD-1或已经形成泡沫,石药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差异化布局。

新型制剂:继续做大做强,拓展更多新型制剂;仿制药:攻技术壁垒,创成本优势;治疗领域:聚焦原有五大重点,新增自身免疫领域。

目前在研小分子创新药40余项,1项已申报生产,18项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中4项处于III期/注册临床阶段,20余项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在研大分子创新药40余项,16项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中5项注册临床,20余项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已研究新型制剂20余项,3项待批准生产,10项正在进行临床研究,10余项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

创新药上市计划

资料来源:石药集团对外交流ppt

3.产业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增强小分子、大分子产业化基地建设。

资料来源:石药集团对外交流ppt

4.研发投入。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保证研发费用逐步增长。公司的研发费用近三年复合增长46.7%,20年研发费用相对19年已经翻倍。

BD策略

BD基本概况:目前在BD方面有15个人,三年之内会增长到30个人左右,在美国和欧洲也有BD小组。业务拓展部门由一批业务资深人士组成,部门总经理为留美药理学博士并拥有美国金融风险管理师证书,有多年新药研究经验和超过十五年的医药行业BD经验;团队骨干成员平均超过十年的医药研究及BD经验,团队90%以上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4名成员拥有国内外博士学位;团队中除了有在石药成长的骨干以外,还有来自罗氏,第一三共、阿斯利康,美国通用医疗等大型跨国企业的资深人士专家。

资料来源:石药集团对外交流ppt

未来BD的发展方向:

公司账上现金及等价物72.59亿元,预计未来一两年BD投入50亿左右。

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1)大适应症,大治疗领域;(2)重点关注新技术新靶点产品;(3)将中国权益和全球权益相结合,同时进行双向BD,把国外的产品引进来的同时把公司的优质产品授权出去,比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会进行授权;(4)可以与初创公司进行股权合作,但不做资本性和权益性并购。(5)例如白蛋白这些产品希望将来能与一些公司进行合作,开发全球市场。

为丰富管线布局,公司积极拓展BD合作,今年3月签约两个重磅项目:(1)获倍而达药业开发的肺癌用药BPI-7711(三代EGFR-TKI)的独家销售权及商业化优先谈判权,该产品即将递交上市申请,有望于2022年获批上市;(2)获康诺亚公司用于治疗哮喘及慢阻肺的CM310(抗IL-4Rα单抗)的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利。

整体规划

未来公司继续追求积极发展创新药,推进产品国际化,巩固原料药领先优势的策略。整体发展规划是:“聚焦创新、产品布局、国际拓展、兼并收购”。

继续增加研发投入,聚焦创新,保持公司的竞争力,从产品布局上关注大品种和前沿技术领域;国际拓展上,把中国权益和全球权益相结合进行双向BD,另外通过收购优秀的公司和产品来补齐管线。

总结

从石药的产品线可以看出除了聚焦抗肿瘤药以外,和恒瑞聚焦麻醉和造影剂完全不同,石药深耕市场空间比较大的神经系统类、抗感染类和心血管领域,形成差异化的产品系列,在这些领域成为领头羊。同时保持强大的研发投入,BD合作+自主研发双管齐下,创新药的布局也迎来收获期,未来5年陆续有20多个产品上市。

2

中国生物制药2000年在香港上市,公司成立最初立足肝病领域,深耕细作,在国内肝病领域长期占据龙头地位,之后积极拓展产品线,凭借强大的销售团队不断拓展仿制药业务,逐渐发展为抗肝病、肿瘤、骨科、呼吸系统及抗感染等多轮驱动的仿制药巨头。近年公司围绕“创仿结合”,持续加大创新药研发投入,逐步实现创新转型。

2020年实现营收236.47亿元(-2.4%),归母净利润27.71亿元(+0.3%),基本归母净利润31.14亿元(-0.3%)。其中肿瘤领域全年实现销售76.18亿元(+40.4%),销售占总营收的比例提升至32.2%,主要来源于核心品种安罗替尼的放量;去年底通过医保谈判之后,公司预计今年安罗替尼应该有双位数的增长。呼吸领域销售14.81亿元(+36.5%),疫情过后重磅品种布地奈德有望加速放量,成为另一个十亿以上的大品种。

来源:中国生物对外交流PPT

我们根据公司的对外交流以及公告,梳理下公司的发展战略。

研发策略

目前公司10个立项的品种里有8个是最新产品,每10个申报临床的品种有5个是创新的,投向创新的百分比应该超过60%。研发团队人数从2013年的500余人增长至目前3200余人。2020年研发投入28.5亿元,占营收12.0%。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

销售布局

肿瘤的队伍也是19年的3000人增加到去年年底的3800人,未来规划要超过4000人,销售的力量会进一步加强。目前我们正在考虑PD-1的销售问题,按正常的时间表,霍奇金淋巴瘤现场核查通过了,大概在6月份有机会上市,第二个适应症鼻咽癌和第三个适应症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鼻咽癌是三期临床做完准备申报NDA,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级临床的中期结果非常好,预计会很快申报NDA,这两个都有机会在今年申报获批。八因子也以创新药的名义于去年5月份申报NDA,对销售做了有效的布局,今年这两个品种会有效的拉动公司的增长。

BD策略

公司内部对于未来的投资也有一个排序,最专注的还是核心制药方的几个方向。收购Softhale完善在呼吸领域的产品布局,加强公司在呼吸领域的领导地位。第二是疫苗,公司认为一个生物制药公司应该同时包括治疗和疫苗的板块,投资科兴中维扩展疫苗业务,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探索。第三是生态布局,但这不是首要目标。公司目前也在进行一些非核心的资产的剥离。

产品策略

今年公司会在几大核心领域,例如呼吸、肝病、肿瘤,心脑血管、疼痛、抗肝癌领域有更进一步的布局。同时通过外部合作一起探索新的创新的科技研发方向。未来几年公司会在创新研发方面有更多的投入。目前上市公司账面上有100多亿的现金,今年可能会有资本上一些比较大的动作,若这些动作完成的话,账上的现金是比较多的,可以支持支撑中国生物制药在未来三年做一系列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动作。

资料来源:中国生物对外交流PPT

国际化思路

自主研发的创新药TDI01将海外权益授予Graviton也显示了公司的创新实力。国际化有两个思路,一个就是安罗基尼在美国有两个在二期临床的,包括子宫瘤和软组织肉瘤。目前肺纤维化进入一期,脑梗在二期。未来包括3525、3804都会很快向美国申报。另外一个方向是氟维司群在德国、葡萄牙和美国都拿到了出口批文,福沙匹坦是第二个,分别在欧盟、美国和中国拿到批文,未来该产品也非常会强劲。

总结

纵观美日,制药企业都经历了药政改革后企业集中度提升的过程,尤其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集采和对创新的支持等政策对竞争格局和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集采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影响,重点是满足病人需求,其中仿制药可以解决经济需求/创新药则满足临床未满足的需求,在创新转型的路上,石药&中生凭借其多年在仿制药业务上积累的强大的市场推广能力、突出的资源整合能力,积极适应,调整策略,对仿制药和创新进行双重布局符合未来大趋势,值得借鉴!



您可能感兴趣
应对美国FDA核查临床试验的经验分享
应对美国FDA核查临床试验的经验分享
产业资讯 研发客 2025-05-07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