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4日,三叶草生物发行价确定为13.38港元,香港发行1500万股,国际发售1.35亿股。三叶草生物将于11月5日登陆港股,发行市值为155亿港元。
三叶草此次IPO共筹集18.7亿港元,如超额配股权悉数行使,还可额外募集2.88亿港元。
基石投资者共认购8052万股,认购金额为10.77亿港元,包括奥博资本、高瓴资本、淡马锡等。其中,高瓴资本独家投资三叶草生物B2轮的1.72亿元融资,高瓴资本和淡马锡今年3月领投了三叶草生物的C轮2.3亿美元融资。
三叶草生物董事会成员包括创始人梁朋,CEO 梁果,以及王晓东、吴晓滨等。
今年2月,三叶草生物完成2.3亿美元C轮融资后,估值已经达到9.3亿美元,一年之内估值上涨6倍。
三叶草生物成立于2008年,创始人为梁朋博士。梁朋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生物方向留学生,CUSBEA第二届学子。百济神州创始人、三叶草生物董事王晓东为CUSBEA第四届学子(CUSBEA:风雨四十载)。三叶草生物的核心技术为三聚体蛋白Trimer-Tag技术,可以三聚化任何靶蛋白。
三对称是许多生物学过程中进化出的作用形式,如TNF受体超家族蛋白。肿瘤免疫的发展和新冠疫情是三叶草生物近年来加速发展的大背景。TNF受体超家族靶点在肿瘤免疫中极其重要,如OX40、CD40、4-1BB、DR5、GITR等。新冠S蛋白同样为三聚体形式。
2021年9月22日,三叶草生物公布新冠疫苗SCB-2019的2/3期临床结果。SCB-2019整体保护率为67.2%,对于Delta突变株的保护率为78.7%。2021年6月30日,三叶草生物与Gavi签订4.14亿剂疫苗预购订单。
三叶草生物新冠疫苗采用三聚体蛋白设计,更符合新冠病毒S蛋白的天然构象。
全球发售后,梁朋持股17.53%,梁果持股1.51%,高瓴资本通过JNRY和AUT-XXI持股14.84%,淡马锡通过Aranda持股8.53%,龙磐资本持股7.29%,康禧全球投资基金通过Elasa持股6.31%。
总结
三叶草生物成立之初由同在成都的天河生物独家完成天使轮融资,2019年,龙磐资本和康禧全球投资基金领投B轮,疫情之后,高瓴资本独家完成B2轮融资,随后又与淡马锡共同领投C轮。疫情之后不到两年时间,三叶草生物完成IPO,估值也从2019年末的8,8亿元一路上涨到今天的155亿港元发行市值。不过,除了新冠疫苗,三叶草生物的其他管线略显单薄和早期。
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
GPRC5D靶点全梳理;
CD40靶点全梳理;
CD47靶点全梳理;
补体靶向药物技术全梳理;
补体药物:眼科治疗的重要方向;
Claudin 6靶点全梳理;
Claudin 18.2靶点全梳理;
靶点冷暖,行业自知;
中国大分子新药研发格局;
被炮轰的“me too”;
佐剂百年史;
胰岛素百年传奇;
CUSBEA:风雨四十载;
中国新药研发的焦虑;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竞争;
中国双抗竞争格局;
中国ADC竞争格局;
中国双抗技术全梳理;
中国ADC技术全梳理;
Ambrx技术全梳理;
Vir Biotech技术全梳理;
Immune-Onc技术全梳理;
恺佧生物技术全梳理;
同宜医药技术全梳理;
百奥赛图技术全梳理;
腾盛博药技术全梳理;
创胜集团技术全梳理;
永泰生物技术全梳理;
中国抗体技术全梳理;
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
和铂医药技术全梳理;
荣昌生物技术全梳理;
再鼎医药技术全梳理;
药明生物技术全梳理;
吉凯基因技术全梳理;
基石药业技术全梳理;
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
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第2版;
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
中山康方技术全梳理;
复宏汉霖技术全梳理;
君实生物技术全梳理;
嘉和生物技术全梳理;
志道生物技术全梳理;
道尔生物技术全梳理;
尚健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宁杰瑞技术全梳理;
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
岸迈生物技术全梳理;
礼进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桥资本技术全梳理;
余国良的抗体药布局;
荃信生物技术全梳理;
安源医药技术全梳理;
三生国健技术全梳理;
仁会生物技术全梳理;
乐普生物技术全梳理;
宜明昂科技术全梳理;
派格生物技术全梳理;
迈威生物技术全梳理;
Momenta技术全梳理;
NGM技术全梳理;
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
三叶草生物技术全梳理;
贝达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泽璟制药抗体药全梳理;
恒瑞医药抗体药全梳理;
齐鲁制药抗体药全梳理;
石药集团抗体药全梳理;
豪森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华海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科伦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百奥泰技术全梳理;
凡恩世技术全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