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在刚刚结束的十月,有超过20家中国新药研发公司完成了不同轮次和性质的融资。值得注意的是,有多家公司在该月完成了早期融资(A+轮之前),它们的研究领域包括现货通用型细胞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基因工程菌药物、TCR-T细胞疗法、TIL疗法等等。本文将分享其中9家创新药研发新锐公司,看看它们的核心产品都有哪些治疗潜力?(按公司宣布时间倒序排列)
1、公司:华芢生物融资轮次:A轮投资方:鼎晖投资
北京华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芢生物”)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以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为主的公司。凭借在生物大分子、疫苗以及纳米胶囊递送系统的丰富经验,该公司旨在研发生物大分子药物、疫苗等产品。该公司研究进度较快的TPG凝胶剂型新药由军科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和华芢生物联合研发,其首个适应症为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正在开展1期临床研究。
华芢生物本次完成亿元A轮融资,由鼎晖投资独家投资。根据新闻稿,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该公司血小板源生长因子TPG项目在中美2期临床试验的推进,以及后续mRNA疫苗等多条管线的研发。
2、公司:瑞顺生物融资轮次:A轮领投方:富汇创投
广东瑞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顺生物”)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注于开发治疗血液和实体肿瘤的创新免疫细胞药的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开发现货通用型DNT细胞药物。根据新闻稿,瑞顺生物拥有自主创新的DNT免疫细胞技术平台,并利用DNT细胞平台嫁接CAR-T技术、基因编辑技术、iPSC技术等平台,开发推动新一代系列创新细胞药的临床转化与商业化,产品管线覆盖血液肿瘤、实体肿瘤等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目前,瑞顺生物的产品管线中已有10个针对不同血液和实体肿瘤的研发产品。该公司的首个核心产品RC1012细胞注射液是一种同种异体DNT细胞。2020年11月,RC1012细胞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开展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试验。
根据新闻稿,瑞顺生物完成1.37亿人民币A轮融资,由富汇创投领投,华夏恒天、天堂硅谷、厦门万通金、科发资本等机构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瑞顺生物通用型DNT细胞药物RC1012注射液的注册临床试验;CAR-DNT、Gene Editting CAR-DNT、iPSC-CAR-iDNT等系列产品管线的临床前研究及IND申报等等。
3、公司:纳菲制药融资轮次:Pre-A轮投资方:凯泰资本
纳菲(深圳)制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菲制药”)成立于2019年6月,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创新药及改良型新药的产学研一体化,致力于通过“鼻脑递释新药”技术,为CNS疾病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根据新闻稿,鼻脑递释药物是高度创新的药械组合产品,纳菲制药侧重于鼻脑递释药物的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和产业转化。纳菲制药的现有管线针对帕金森病、重度抑郁症、疼痛以及脑血管意外等适应症,目前均在临床前研究阶段,研究进度最快的产品预期将在2022年申报中国及美国的临床研究。本次纳菲制药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凯泰资本独家投资。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筹建临床前全链条创新药研发中心,可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持续开发基于鼻脑药物递释系统的创新疗法。
4、公司:康源久远融资轮次:A轮领投方:国中资本
深圳康源久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源久远”)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研发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型慢性炎症疾病的创新抗体药物。目前,康源久远在研的产品管线涵盖双特异性抗体、双特异性ADC等。其中,研究进展最快的产品JY108是一款利用该公司的聚乙醇双特异性链接子技术开发的双特异性抗体,拟开发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康源久远本次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国中资本领投,分享投资、成都天府三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磊梅瑞斯创投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JY108双抗药物的IND申报,以及新项目早期研发、团队扩建等。
5、公司:华辉安健融资轮次:A+轮领投方:高瓴创投
华辉安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辉安健”)于2015年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立,聚焦病毒感染及肝病领域。该公司创始人为李文辉博士,他曾在2020年荣获全球乙肝领域最高奖——“巴鲁克·布隆伯格奖”。
10月18日,华辉安健宣布已于今年三月份完成5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老股东汉康资本、经纬创投等机构继续加码。本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创新产品的开发,包括旨在治愈乙肝的抗体药物HH-003、广谱抗新冠吸入药物HH-120、抗肿瘤等领域产品研发管线。
6、公司:和度生物融资轮次:Pre-A轮领投方:鼎晖投资
和度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度生物”)成立于2019年,主要基于肠道生物学开发基因工程菌药物。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为向斌博士。基于肠道细菌的天然活性,和度生物利用合成生物学等方法对细菌基因组进行改造,以此引入治疗疾病的外源基因,并通过构建基因工程微生物,调节肠道免疫和代谢等功能,从而治疗肠道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此种药物方法学被称之为细菌载体基因治疗、重组活体生物药、亦或是合成益生菌。
根据和度生物官网信息,该公司从肠道生物学角度出发认识并治疗疾病,通过肠道递送基因工程菌等方法调节肠道免疫、代谢等功能和疾病信号,治疗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疾病。和度生物主要是通过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方法,将潜在的疾病治疗基因整合至细菌染色体的特定位点,构建基因工程菌,并将之开发成活性生物药。
和度生物本次完成的Pre-A轮融资由鼎晖投资领投,道远资本、隆门资本与中盈鑫达跟投。此次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该公司创新药研发,推动微生物细菌载体基因治疗研究进入临床前药物开发阶段。
7、公司:新景智源融资轮次:A轮领投方:泰福资本
新景智源生物科技(以下简称“新景智源”)成立于2020年底,专注于实体瘤的TCR-T细胞治疗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为彭松明博士。新景智源希望通过自主研发的高通量抗原-抗原受体筛选技术,大量分析患者样本,从而建立抗原-抗原受体配对关系数据库。根据新闻稿,基于此数据库,新景智源能够快速挑选出准确识别实体瘤的抗原受体(TCR),对肿瘤患者的T细胞进行编辑、扩增和功能鉴定,回输高特异性识别患者肿瘤表面抗原的T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标。
新景智源本次完成的A轮融资由泰福资本领投,国药资本跟投,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TCR-T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工艺开发以及生产车间的建设。此前,新景智源已获得来自百度风投和百图生科的天使轮融资。在成立一年的时间里,新景智源累计融资额已超过1亿元人民币。
8、公司:劲风生物融资轮次:A轮领投方:道彤投资
劲风生物成立于2020年初,由企业家兼科学家于福利博士发起创立。该公司旨在通过将多组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与细胞疗法进行无缝整合,发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治疗实体肿瘤患者。美国科学院院士、贝勒医学院遗传系系主任Brendan Lee教授是劲风生物的天使投资人兼科学顾问。
TIL是从患者肿瘤组织中分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扩增之后再输回到患者体内。TIL疗法具有治疗实体瘤的潜力,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针对多种实体瘤的临床试验。本次劲风生物完成的千万美元A轮融资由道彤投资领投,融资资金将用于公司在2022年初推动其产品管线进入IND阶段,以及开展1期临床试验。
9、公司:血霁生物融资轮次:天使轮领投方:苇渡投资、元禾控股
苏州血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血霁生物”)成立于2021年6月,是一家致力于新型细胞治疗和干细胞研究的生物医药公司,于今年10月正式走出“隐身模式”。该公司创始人为朱芳芳博士,她曾师从“干细胞之父”、斯坦福大学干细胞所所长Irving Weissman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教授。
公开资料显示,血霁生物以体外产生的血小板为先导产品,以解决癌症、肝病、急危重症、血液病等疾病中急缺的血小板需求,同时还将开发各类血小板异常相关疾病的创新药物。与此同时,血霁生物将基于多能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iPSC)和成体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体系,聚焦于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的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中不同细胞的体外再生,包括血小板、红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此外,该公司特有的非病毒的、定点的基因编辑技术不仅用于iPSC的建系、编辑,还可用于高效地在基因组中插入嵌合抗原。
根据新闻稿,血霁生物已完成数千万级天使轮融资,由苇渡投资和元禾控股共同领投,中丽基金跟投。本次融资资金将帮助其组建团队、建立研发平台、落地关键技术,以及建立特色的产品管线。
除了上述公司,还有一些新药研发企业也在10月完成了融资,限于篇幅有限,本文不再一一介绍。希望在资本的助力下,这些生物医药公司可以加快候选药物的研发进度,早日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