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E药经理人主办的2022中国医药产业新年展望会上,京东健康医药事业部负责人王一婷进行了题为“迎接互联网+医药新变化”的分享。
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中国的医药电商迎来了空前的惊人增速。根据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药电商行业研究2021》数据显示,用户使用医药电商平台诊疗服务的频率在2020年发生了大幅增长。2020年国内某主流医药电商企业提供的问诊服务,较2019年增长了428%。王一婷认为这并非只是疫情带来的短暂加持,“疫情是催化剂,它只是医药电商高增速的一个起点,这个增速的终点远未到来。”
在王一婷看来,这趋势不仅将在后疫情时代延续下去,还将进一步伸向“仍然有非常大的空间”的处方药,应该认识到并迎接“互联网+医药”带来的新变化,“无论是面向用户的还是面向医生,还是药企合作”。
01 惊人的增速
“互联网+医药“的增长是惊人的。
王一婷分享了一组数据反映当前“互联网+医药“的现状。
她以中国网上药店为例指出,2020年整个中国医药市场是一个接近2万亿的市场,虽然整个线上药店的规模占比相对比较低仅10%左右,但始终保持着非常高的增长率。米内网数据显示,整个线上药店在过去5年内都一直保持着5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远超于医药市场整体个位数的增长。“相信随着持续的高增速,线上药店会越来越趋势化,占比也会越来越高。”
在从互联网获取医药信息和数字化医疗服务上趋势同样如此。依据BCG&腾讯《2020数字化医疗洞察报告》显示,2020年,数字化医疗服务用户已达6.2亿人,超6成患者通过互联网获取医药信息。
王一婷表示,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大方向上起到良好作用。
202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了“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医药研发,推动信息技术与生产运营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的重点任务。
王一婷表示,文件强调包括医药配送,医疗机构收费、医保结算等方面的数字化的管理以及线上化的生态,这为互联+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和指导。
疫情起到的催化作用是另一个因素,不过王一婷同时指出高增速并非只是疫情的短暂加持,刨除疫情影响,“依旧很大的增长”。更多是疫情带来的用户行为习惯的改变。
她指出,除了规模和绝对值的增长之外,用户的行为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从数据可以看出这种改变,有超过60%的患者会选择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医药的信息,有21%的患者会选择远程问诊。
而在她看来,非常难得的改变是,已经开始有非常大比例的患者愿意为线上的诊疗服务付费。她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如熟知的视频网站服务、音乐服务一样,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或者说用户愿意在线上去采买服务。“随之而来的医疗线上服务付费化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时代的到来,2021年全年以及包括2022年至今京东健康的各项业务数据不降反升正印证了这一点。
“疫情是催化剂,它只是医药电商高增速的一个起点,这个增速的终点远未到来。” 王一婷说道。
02 新变化带来变革
王一婷表示“互联网+医药”的新变化将在未来给行业带来两个变革的趋势,一是以供应链数字化为支点的全时效、全品类时代的来临,另一个是专业服务型的医药零售以及营销新模式的转型。
王一婷指出,流通渠道、用户需求和上游产业的变化是“互联网+医药”的核心增长的关键动因。
流通渠道不再是单一性的,而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渠道变化趋势。
由于用户购药需求的多样化以及购药场景的多样化,要求药品的供应也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全更多丰富的选择。在这样的渠道分布下,作为供应方要提供更全面的供应链服务,传统的方式在满足率上会出现一定问题。医药电商的全品类覆盖能力正是其优势所在。
王一婷指出医药电商线上以及传统的线下零售并不冲突,而是相互补充的一个关系。数据显示,几乎全部只在线上或全部只在线下购买的用户占比实际上非常小,不足15%。“线上线下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做到药品供应的全面化,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也意味着以供应链数字化为支点的全品类时代来临。
王一婷表示,目前OTC药品一直继续着扮演线上医药电商增长的稳压器,而万亿级的处方药市场不管是发展周期还是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讲成熟度都相对较弱,有更大的开发空间。处方药背后,有相当数量的用户管理、慢病健康管理、主动式健康管理、数字化营销等巨大的待开发空间。
未来的变革趋势是以用户和医生两端的需求为核心,以医药供应链销售管理和服务为起点,探索医药+医疗+主动式的健康管理的闭环。
王一婷以新特药肿瘤产品为例,解释变革也是如何体现在用药依从性上的。
她指出,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相对比较密集,早期新特药肿瘤产品目前不管是诊断资源,还是供应链的资源都主要集中在核心一二线城市,普及性相对较差。但实际上虽然一二线城市肿瘤药物的用户占比超过50%,仍有相当数量的用户集中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或买不到品牌好药、或接触不到最先进的诊疗办法,或没有办法跟有经验的医生专家面诊,而肿瘤药物用户每年购药频次相对较高,三次级以上的占比要超过60%,用药可及性存在着一定问题。
王一婷表示,“互联网+医药”的出现,包括冷链药品配送服务水平进一步的提升,都为解决肿瘤药以及其他新特药产品患者可及性奠定了基础,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更专业的诊疗服务和医疗资源。“这是互联网诊疗的机会,也是整个医药零售行业在线上的机会。”
随着政策的变化、渠道以及用户需求这些“互联网+医药”新变化带来的变革,王一婷表示,药企伙伴们正在加快变革,开始全面接触传统渠道之外的模式和方法,加速适应互联网+医药带来的新的发展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