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清?如果说抗体偶联药(ADC)是制药界一致认同的短期确定性,那么mRNA技术就是“外行”马斯克认定的周期更长的确定性。
1
马斯克再次力挺mRNA
全球首富马斯克最近比较关注生物制药行业。在硅谷银行破产之际面对并购提议,马斯克表示对于收购硅谷银行持开放态度,而硅谷银行正是大量生物技术初创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
在美国政府出手解决硅谷银行流动性危机之后,技术狂人马斯克把焦点投向了他最喜欢的生物技术上。
3月13日,马斯克再次发帖力捧目前火热的mRNA技术。他强调“合成mRNA确实有很大的潜力来治疗癌症”。
此前,马斯克已表现出对mRNA技术的浓厚兴趣,并且对此大加赞赏。
2021年初,马斯克在接受Axel Springer访谈时曾表示“利用mRNA技术,基本上可以治疗一切疾病...你或许可以变成一只蝴蝶。”
如果说马斯克两年前的评论更像是一个“外行”对新事物笼统而感性的叹服,那么两年后,马斯克的论调似乎也反映出他对mRNA认识的深入。首先,应用领域从“七十二变”“包治百病”转变为聚焦肿瘤领域,此外,他还强调“确实”有潜力,表达对mRNA的信心。
2
mRNA契合程序员马斯克?
众所周知,马斯克众多身份中排第一位的其实是“程序员”。他9岁自学编程,并且他在商业领域获得的前几桶金都和编程直接相关。在此后的电动汽车和航天领域,人们也能从他的产品中看到非常显著的“模块化”设计。
由此看来,发端于1970年代的mRNA研究正合马斯克的胃口。
从蛋白质层面模块化看待疾病的产生一切都很容易理解了。人体正是依靠数百万种微小的蛋白质来维持生命和健康,而mRNA就像一行代码,发出指令告诉细胞应该制造哪些蛋白质。
从理论上讲,依靠经过设计的mRNA,人体本身就成了一座药厂,可以制造任何想要的个性化蛋白质疗法——抗感染的疫苗或抗体、治疗罕见疾病的酶,或是修复受损组织的生长因子。
安全性方面,不同于基因疗法试图对基因组进行修改,由此引发可能的健康风险,mRNA技术并不改变基因片段,只修改蛋白质合成指令,风险更低。
基于mRNA技术的巨大潜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将其用于疾病治疗,其中重要的尝试有两大方向:mRNA免疫疗法和蛋白替代疗法。前者包括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后者通过机体编码正常的目标蛋白来恢复机体本身缺失或突变的某种蛋白功能。
mRNA疫苗由于更小的剂量要求,在工艺和安全性方面占优,相比蛋白替代疗法发展得更快。
在BioNTech、Moderna将mRNA技术应用于新冠疫苗并大放异彩之前,国外对于该技术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已经开展了多年的研究。
3
竞争对手或来自中国?
如今,mRNA在完成华丽首秀之后重回肿瘤治疗这个老本行。不同的是,该领域拥有了空前的热度和众多药企的重兵布局。
靠着mRNA疫苗赚得盆满钵满的BioNTech和Mderna,在全球范围率先展开在新领域的探索。
2022年12月,Moderna和默沙东联合宣布,双方共同开发的个体化肿瘤疫苗mRNA-4157/V940与Keytruda联合用于高危黑色素瘤患者(III/IV期)辅助疗法的2b期KEYNOTE-942临床研究成功。
结果显示,与Keytruda单药辅助治疗相比,肿瘤疫苗mRNA-4157/V940联合Keytruda辅助治疗,9个月后,在无复发生存期(RFS)的主要终点方面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可将复发或死亡的风险降低44%。安全性方面,联合用药几乎没有额外增加严重的副作用。
2023年2月,BioNTech首席战略官Ryan Richardson在SVB Securities主办的一次投资会议上发表讲话,介绍公司癌症疫苗有关情况。据悉,BioNTech有几个mRNA癌症候选药物正在研究中,包括晚期黑色素瘤、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与Moderna联合默沙东针锋相对,BioNTech选择与基因泰克联合开发癌症疫苗。BioNTech/基因泰克与Moderna/默沙东的竞争集中在其个性化疫苗RO7198457(也称为BNT122)上,BioNTech称之为个性化新抗原特异性免疫疗法(iNeST)。
据Richardson介绍,BioNTech使用了几种增强T细胞反应的配方,包括基于尿苷的RNA制剂和静脉注射脂质。BioNTech个性化疫苗的制作周期为4至5周,而非RNA平台则需要15至20周。
除了行业龙头BioNTech、Moderna之外,国内药企在mRNA赛道的追高同样值得关注。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很可能来自中国。在生物制药领域,国内企业同样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崛起的路径。
首先是国家层面对于前沿技术的重视和向导:国家级技术创新大赛特设mRNA类别。
2月24日,由科技部主办的“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杭州决出胜者,成都威斯津生物“鼻咽癌治疗用1类新药EBV-mRNA疫苗研发及肿瘤治疗性mRNA疫苗研发的通用关键技术平台项目”在mRNA领域独家斩获优胜奖。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国内mRNA创新生态中,本土Biotech仍是主要玩家,包括斯微生物、艾博生物、新合生物、美诺恒康、深信生物、丽凡达生物、瑞吉生物、嘉晨西海、云顶新耀等布局了针对肿瘤的mRNA药物。传统药企即使参与,也多以投资的方式,尚未亲自下场布局。
目前,国内斯微生物的个性化肿瘤疫苗和嘉晨西海针对实体瘤的JCXH-211已经进入临床1期,紧跟国外企业的研发步调。
此外,国内药企也在积极整合优势资源,抱团寻求突破。
日前,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市新合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新合生物将运用吉因加的检测平台技术,加速mRNA肿瘤新抗原疫苗的早期临床试验进度;吉因加将发挥其测序平台在性能、应用和数据安全方面的优势,共同推动肿瘤精准治疗,共建产业链合作新生态。
在mRNA赛道逐渐明朗的情况下,我们看到国内以Biotech为代表的先头部队已经启航。随着更多创新主体的躬身入局,国内mRNA疗法有望迎来高速发展,解锁更多mRNA潜能,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参考信息:
1.企业公告
2.佰傲谷BioValley:mRNA肿瘤治疗的临床项目一览
3.治疗癌症获新进展,mRNA疫苗真的有戏了?
4.MedTrend医趋势:马斯克这个“疯子”,称mRNA是医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