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医保商保协同发展、医保改革与新药可及性问题密切相关。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与其他商业健康险相比,低保费、高赔付,且有政府支持的“惠民保”一经推出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如何提升创新药可及性?“惠民保”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多位医保、保险领域专家共同探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下,创新药可及性的提升策略。
完善多元支付体系
《医药经济报》:如何完善多元支付体系,并在多元付费模式下提高创新药的可及性?
赖诗卿:中国已成为全球药品市场增长的重要贡献者。2022年药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已达到4.2万亿元(其中药品2.9万亿元,医疗器械1.3万亿元);中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管线产品数量的贡献已由2015年的4%跃升至2022年的20%。
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为适应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医保充分发挥战略性购买作用,不断改革创新支付体系,为创新药品、创新技术快速市场化提供政策支持。但是,由于我国基本医保的功能定位和基本医保资源的有限性,把所有医药技术创新都纳入基本医保、由医保报销所有的创新药品和技术是不现实的。
在完善多元支付体系方面,可从四方面发力:
一是通过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多元支付体系。充分发挥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慈善捐赠、各种形式的医疗互助等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保障群众的健康权益。
二是从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看,商业保险公司均通过设计多层次、多样化的创新产品体系来覆盖创新医疗技术,为群众提供创新医疗服务,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三是从群众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看,在基本医保范围内、外的医疗费用仍然有较大保障缺口,商业健康医疗险应积极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产品。比如“惠民保”,不限年龄、不限既往症、保障责任简单,有利于民众快速理解产品形态。
四是满足群众基本医疗保障之上的特需医疗服务、私立及昂贵医疗费用保障,中高端商业健康保险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商业健康保险公司需要不断创新产品供给,不断探索商业保险与最新医疗技术、创新药品及其相关服务的融合模式。在健康服务方面提供先进医疗技术的治疗体验和服务,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看病就医上提升新技术和新药品的可及性。
催化商保加快发展
《医药经济报》:如何让“惠民保”成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引子和流量入口,浙江省积极发展“惠民保”有哪些做法?
王平洋:目前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筹资规模不足、赔付贡献较小,难以切实发挥“第四道防线”功能。通过积极探索,浙江省“惠民保”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百姓有感、企业有利的多方共赢格局。
浙江省积极发展“惠民保”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2020年,浙江紧跟国家步伐推出《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系统推进全省医保改革。2022年,浙江省多部门联合印发《深化浙江省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改革的指导意见》,持续推进“浙里惠民保”可持续发展。
二是宣传增信。针对群众对商业健康保险信任度不高的现状,医疗保障部门会同银保监部门,通过新闻发布会、APP以及网站、服务窗口等多渠道协同推进“惠民保”的宣传工作,提升群众对“惠民保”的信任度,引导群众积极投保。
三是数据支撑。商业健康保险在人群中占比不高、缺乏数据积累,商业保险公司对“惠民保”产品的设计缺少数据支撑。医疗保障部门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双方的信息共享机制,在产品设计、投保个人信息验证、个人账户划拨和就医结算等环节提供基本医疗保险的数据共享支撑。帮助承保公司设计出更精准、可持续的产品,提高群众投保结算的便捷度,解决投保烦、理赔难等问题。
四是资金支持。允许职工基本医保投保人员使用个人账户结余为本人和省内基本医保投保的直系亲属(配偶、子女、父母)购买“惠民保”。同时,整合政策性扶贫类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由财政出资对贫困对象投保资助。
五是服务集成。牵引医保、医院、药店、商保等跨部门协同,多系统数据共享,实现投保“一屏式”、结算“一站式”、赔付明细“一单式”,?荩(下转8版
切实提高投保人员便捷度和获得感,解决看病垫资、理赔跑腿的难题。
理性看待“惠民保”
《医药经济报》:“惠民保”如何定位、惠及民众,实现可持续发展?
许闲: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下,“惠民保”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之上提供补充保障,定位为“补充”和“普惠”。“惠民保”通过政府支持、依靠商保经营模式,实现“缓解医保压力,弥补患者保障缺口”的职能。“惠民”属性体现在投保要求、产品设计、理赔获得感、服务水平等多个维度。
“惠民保”运营情况存在地区差异,参保率、赔付率、续保率等差异显著。各城市“惠民保”参保情况表现差异较大,东南部沿海以及西南部地区参保率较高,直辖市包括上海沪惠保、北京普惠健康保、重庆渝快保参保率也较高。其中,浙江省的参保率最高,浙江丽水的参保率更是高达92%。
部分地区“惠民保”产品参保人群结构不合理,老年人占比过高、青中年投保不积极。导致保险公司运营成本高,风险难以把控,可能将产品引入“死亡螺旋”。
“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保证参保人群年龄结构和健康状况分布合理。未来“惠民保”产品将更多地把融合端从医保端向商保端扩展,在基础款“惠民保”之上,提供多元化的版本选择。
编辑:余如瑾 封翠芸
首发于《医药经济报》总第45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