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医疗器械投资热度持续走高医疗器械企业良性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支持融资困难、产品布局方向模糊等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医械企业面对的问题本期视频分享将从投资人的视角为大家提供企业发展思路:
图/自制
以下为视频分享内容部分摘录
01 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发展趋势
2013-2022年,医疗器械行业飞速发展,相关部委鼓励国产医疗器械发展,实现进口替代。《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近7年复合增速约17.5%,根据市场数据预计,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3000亿元,发展劲头十足。
从短期来看,疫情防控放开后,国内诊疗秩序恢复,医疗器械市场需求稳步回升;从长期来看,国内人口老龄化加剧,卫生医疗费用占GDP比重增大,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供给端、集采、医疗新基建、政策等方面也为医械市场进一步扩大奠定了基石。
图/佟若彤分享资料 *扫描图内二维码即可免费申领全部内容
分享中,佟若彤老师将上图内的投资发展趋势结合数据进行了全面解析。如您感兴趣,可以扫描文内二维码免费领取分享全部内容。
02 投资细分赛道解析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行业,行业下有比较多的细分领域,就算在行业整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领域之间增速分化还是较大,相关性不强。
有的细分领域增速十分明显,例如得益于防控的体外诊断;而有的则增速并不明显甚至呈现负增长,例如竞争环境较差、毛利润较低的低值耗材。
本次佟老师将行业趋势、特点和实际的投资行为结合,针对不同细分领域做了分析,佟老师在分享中提到,作为投资人,目前是持续对手术机器人、再生医学、眼科、介入类、放疗设备等领域持续关注的:
图/佟若彤分享内容
除了上述领域分析,佟老师还针对可穿戴医疗监测设备、医美、神经电刺激、康复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进行了投资解读,扫描文内二维码即可了解其他领域解析详情。
图源/佟若彤分享资料 *扫描图内二维码即可免费申领全部内容
03 IPO问询关注点分享
医疗器械企业的业务是具有行业特色的,上市申报的审核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销售收入、核心技术、业务收购及业务合规等方面。本次佟老师针对医疗器械企业IPO的特性及共性问题都做了详细分享。
对于医械企业来说,销售收入方面备受投资者以及监管方关注,其中经销商独立性是医械企业经常被问询的点,例如是否涉及费用不合理处理、关联关系、商业贿赂等,审核尺度比较严格,企业需要关注毛利率变化,保证毛利以及收入在合理范围内增长,保证真实性。
不同销售模式下定价机制也是大家会关注的点,例如对于普通公司来说批量销售与零售销售肯定是有价格差异的,但是企业是否有合适的制度,是否有是市场公开认可的公认价值在里面都是需要被关注的。
销售收入确认的时点也是很受关注的点,会涉及到例如提前确认或推后确认,也会涉及到一些税收等多方面的问题,销售确认的方式是否与同行业的可比公司的会计政策是否一致,包括一些销售后的保修、专业度培训等是不是构成单向履约义务,这些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点。
图源/佟若彤老师分享资料 *扫描图内二维码即可免费申领全部内容
另外,关于销售费用的真实性、合理性,在医疗器械领域,有很多公司很可能涉及到一些通过服务商、市场推广商处理一些不太合适的费用问题,这些过程中是不是涉及到不合法、合规的情况,都是会被重点关注到的。
在核心技术与研发方面,投资人更偏向于投资本身有核心研发技术、有最初技术来源、可以持续进行研发、有持续产出新产品、有价值增长空间的项目,这样的项目也是监管方比较偏好的项目,因为这样的项目可以持续为不论是大型投资人或是中小散户都带去持续性的投资收益。
对于类似在合作中取得的研发成果、授权,投资人也会关注项目对象是被授权的哪一部分,是否有超过授权范围进行运营,包括项目对象的持续性也是被重点关注的。例如授权只是拿到一笔,后面没有持续性研发、新产品,仅仅只是一些商业合作上的事项,并没有把企业运营起来,那么投资人会认为该企业在未来的价值增长上会比较困难。
说到技术与研发,也需要提到研发费用归集,研发费用归集可能还要涉及到同样的一台设备同时用于生产与研发,工费怎么计算、人员工资怎么计算,因为有一些负责人也可能同时涉及到负责一部分生产,同时还有一部分研发任务。这些方面的费用归集也是监管方重点关注的问题,会涉及到例如上创业板时,研发费用机体是否合理,增长是否合规等,会有多限制性条款。
在业务收购方面,目前许多医械企业都在计划收购产品线以丰富产品布局,那么交易是不是有商业合理性,有没有关联交易,是否涉及到利益诉讼,然后包括交易竞价的公益性是否有损失,即是否损害中小投资人利益,包括溢价收购产品线后,商誉以及减值有没有按照规定来处理,税务上是不是能够得到税法的认可,其实都是IPO问询的重要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