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通知公告 协会活动 国际交流 投资大会 品牌评选 其他会议
展望2025 |创新投资的复盘、同行与未来
投资大会 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 2024-12-13 522

回望2024年,全球经济步入下行周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剧变为医药创新产业形成严峻考验。寒冬之下,创新企业纷纷采取策略,加速研发管线的外部合作与授权,并购事件频发,Newco模式逐渐崭露头角。与此同时,国家推进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政策持续落地,大力发展商业健康险改善支付瓶颈,中国医药创新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提振经济、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实施,如何提高资本耐心适配度、持续赋能创新产业发展?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下,投资界和产业界如何开启新篇章?

11月30日,第九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在广州盛大开幕。齐济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张莉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华润三九党委书记、董事长邱华伟广州产投资本董事长魏大华国寿股权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蕾娣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环球上市服务部主管徐经纬思拓凡中国区总裁李蕾在开幕式圆桌讨论第二阶段,围绕“持耐心,立信心,共创新质未来”主题,从各自角度分享观点。

1-1.jpg

以下是圆桌讨论各位嘉宾的主要观点,供参考。

1-2.jpg

陈启宇 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

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表示,受到复杂环境和多因素的影响,生物医药行业自2021年下半年起进入资本寒冬,至今仍在持续中,但他认为优秀的企业有能力率先破冰。在过去的一年半里,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展现了其特有的韧性与应变能力,通过调整策略,例如采用Newco和开展从小额到高额的并购交易等模式,逐渐探索出了适合当前环境的发展路径。

陈启宇在谈及产业发展的未来时充满信心,他强调:“生物医药创新行业最大的底气在于行业主体充满活力,创新药企凭借智慧与经验,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和转型,实现了从不会做到会做、从跟随到差异化、再到追求差异化创新的三级跳式发展。

面对价格压力,陈启宇认为创新药企需要在立足中国解决疾病需求的同时,也要面向全球市场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他建议投资者在面对资本市场波动时,应具备甄别优质企业的能力、深入跟踪的耐心,并保持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他相信,随着投资回报的逐渐提升,行业的春天终将战胜冬天。

1-3.jpg

邱华伟 华润三九党委书记、董事长

华润三九董事长邱华伟分享了在战略指导下的投资并购实践,华润三九自2008年加入集团后,逐步剥离非核心业务,专注于医药制造,实现了显著增长。同时,华润三九投资并购活动具有长期性与持续性,并高度重视投并后的整合,能够为公司的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面对当前资本市场对创新药领域的挑战,邱华伟持续看好健康产业的发展前景:“无论行业目前有多少困难和挑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未来,华润三九将以品牌与创新为双轮驱动,力争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他表示,与天士力的合作能够显著弥补华润三九创新能力的不足,也期待与行业内的其他创新公司及科学家团队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秉持长期主义理念,为推动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贡献华润力量。

1-4.jpg

魏大华  广州产投资本董事长

广州产投资本董事长魏大华指出,在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医药创新高风险专业领域中,国资平台需要改变传统的国资保值、升值观念,构建符合市场特征的专业能力。随着国办出台创投“十七条”等相关政策,广东省迅速推出鼓励创新的指导意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深化对创新医药行业特定风险的认知,制定科学合理的容错免责机制。“如将容亏率只定到10%,则意味着在投资的10个项目中需确保9个成功,这显然与高风险投资的专业要求相违背。”

魏大华就“耐心资本”与市场风险的问题提出了两点看法。第一,需要借力合作。无论是耐心资本还是大胆资本,都需要用市场化、专业化的角度看待风险,对接市场专业机构,提高在单一赛道中持续投资的专业性。第二,作为政府性质的产业投资资金应更多考虑“大账”,从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生态的形成,以带来更长远、更大范围的收益视角去看待风险问题。

张蕾娣 国寿股权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国寿股权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蕾娣指出,保险资本天然具有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属性。保险与医药、医疗关联度极强,随着构建多元化的支付体系、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政策提出,保险资金与创新产业之间迎来了相互成就、共同发展的良好机遇。国寿股权将在企业和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更好地介入,以推动医药创新产业的长期发展。

1-6.jpg

徐经纬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环球上市服务部主管

香港资本市场是医药创新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市场流动性备受行业关注。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环球上市服务部主管徐经纬指出,2018年香港交易所的上市改革极大推动了香港市场医疗板块的发展。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超过130家医疗健康公司在香港市场实现IPO,总融资额超过2,774亿港元,其中,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数量达到67家,融资额超过1,218亿港元,并有21家公司进入了“港股通”。

徐经纬认为二级市场具有周期性,尽管近两三年面临一定挑战,且未来走势难以确切预测,但资本市场正逐步回暖。特别是9月底国家多项稳预期强信心的重磅金融政策密集出台,极大促进了二级市场成交量的提升,多个行业板块因此受益。徐经纬表示:“香港是内地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的首选国际平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市场相对稳定,可为企业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的融资渠道。内地生物医药企业在港上市既可以获得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又可以提高国际知名度。”

1-7.jpg

李蕾 思拓凡中国总裁

思拓凡中国区总裁李蕾分享了所属跨国企业丹纳赫集团的发展背景与并购历史,其管理平台——思拓凡Cytiva,来自于丹纳赫的350亿美金并购,致力于打造生物药行业端到端、从临床前到上市后的关键设备、耗材、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覆盖客户85%的需求。李蕾回顾了过去25年的丹纳赫股票成长率,特别指出近5年股票成长率的变化。这一趋势映射出医药创新行业本身的复杂性和挑战,也反映出丹纳赫的DBS工具箱不断迭代更新的特点。

李蕾进一步分享了丹纳赫和Cytiva的“创升中国”计划,加强生产和研发布局,充分联通中国创新生态圈。他表示在中国看到创新行业的不懈奋斗精神,尽管面临“寒冬”,但人口结构变化,创新生态建设等驱动因素将持续推动行业发展,对未来充满信心。丹纳赫与Cytiva将作为深耕中国的跨国公司,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与中国创新医药行业并肩前行,共同书写行业发展新篇章,解好“创新”和“出海”这两题。

1-8.jpg

张莉 齐济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

圆桌讨论主持人,齐济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张莉,观察到医药创新领域内投资人参与度的下降趋势,强调持续复盘与总结经验对于预测未来的重要性。她总结,尽管遭遇了经济波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疫情的严峻考验,与会嘉宾依然展现出了对未来发展坚定不移的信心。张莉坚信“相信就会看到,持续才能发展”。她指出,监管机构、创新药企、医疗机构以及投资人等各方均为征途中的同行者,期待携手并进,共同创造新质未来。

展望2025,随着政策供给持续加强,中国整体经济有望底部反弹。医药创新领域对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有重要推动作用。历经重重挑战,医药创新行业展现出非凡的韧性与国际化创新发展的决心,推进资本与产业同频共振,继续保持耐心,医药创新也必将迎来第二个“黄金十年”。


您可能感兴趣
第九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在广州盛大召开
第九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在广州盛大召开
投资大会 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 2024-12-01 656
展望2025 |创新投资的复盘、同行与未来
展望2025 |创新投资的复盘、同行与未来
投资大会 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 2024-12-13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