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特朗普时代中国创新药会怎样?海外药圈大佬们这么看
产业资讯 药创新 2025-01-21 423

华盛顿的共识是,在处理这些地缘政治问题时,必须确保不会阻碍美国人获取维护健康所需的药物。

唐纳德·特朗普将于1月20日开始其第二个美国总统任期,随着他之前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的威胁日益加剧,在本周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上,美国生命科学新闻平台BioSpace采访了数位药圈大佬,传递出医药行业内部人对此的真实看法。

新政府或将意识到对药物应给予特殊对待的必要性

中国自主研发的药物已成功跻身主流市场。如今,制药公司高管们普遍认为这些创新成果新颖且卓越,有best-in-class的潜力,而非仅仅是me-too这种市场潮流的追随者。

接受BioSpace采访的多数专家,均对新政府能够认识到创新药对患者的潜在价值,抱有信心。

吉利德首席财务官Andrew Dickinson在圆桌会议上强调:“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Sofinnova Investments私募股权执行合伙人Maha Radhakrishnan同样认为,特朗普政府不太可能将药物纳入其贸易议程之中。

“撇开政治因素不谈,我认为没有哪位领导人会反对医学与科学的创新,”Radhakrishnan在接受采访时阐述道,“我坚信这一点。”

但她也补充道,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应维持现状,继续按部就班地进行这些交易的谈判。

前景尚不明朗,但高管们未曾动摇信心

细胞疗法生物技术公司Nkarta Therapeutics的首席执行官Paul Hastings指出,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的具体威胁,目前尚未明确。至于特朗普是否会在其广泛的贸易议程中纳入知识产权或进口药品开发的问题,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

“资产的来源地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资产的科学实力有多强,”Hastings强调,“因此,如果有人发现来自中国的管线资产已经准备好进入临床II期阶段,并且已经获得了相关许可,那么我希望他们不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此前,FDA拒绝了礼来与一家中国公司合作的药物,并要求开展新临床研究。已经有人开始呼吁FDA对此明确其具体要求。

Hastings表示:“如果有人想要获得这些资产,那就意味着中国在过去几年里已经成功找到了创新的方法。这有什么不对的呢?”

尽管吉利德认为,新政府不一定会对中国许可协议进行广泛打击,但首席财务官Dickinson强调,在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展开谈判时,该公司会格外审慎。然而,随着新政府即将上台,吉利德并未减缓谈判步伐。

“我不会说我们在拖延或犹豫不决,”Dickinson明确表示,“我们当然很谨慎。如果涉及数据保护或类似问题,我们会特别小心,保持高度警觉。”

私募股权执行合伙人Radhakrishnan也表示,尽管这些资产的起源是中国,但这些公司本质上仍是美国公司,这一事实应该会受到新一届政府的青睐。

一个显著的趋势是,美国公司正在围绕I期或II期临床后的中国资产进行布局,购买知识产权并将试验转移到美国,此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Kailera Therapeutics便是这种类型的公司,2024年10月成立之际,便大受资本认可,获得了共计4亿美元的巨额投资。

中国创新药开始跻身主流市场

著名投资人Sofinnova经常投资于中国公司,并参与了2023年10月Aiolos Bio的2.45亿美元融资,仅仅几个月后,葛兰素史克便以超过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这家公司。

她对中国的减肥药、ADC以及双抗药物抱有浓厚兴趣。Sofinnova一直在为这些公司提供助力,向其提供庞大的潜在高管网络,这些高管不仅具备运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拥有在北美开展临床试验的丰富经验。

来自中国的创新正在打破界限,这也引发了吉利德首席执行官Daniel O’Day等众多药企领导人的深思。中国的创新药已经不是几年前那种随波逐流的“me-too”,而是潜在first-in-class。

“对于这些创新药物,我们给予高度评价,”O’Day在圆桌会议上表示。

他也提及了《生物安全法案》,认为新政府能够避免中国研发药物受到贸易动荡影响。他指出,制药业有能力就该法案与国会展开协商。该法案虽在假期前被暂时搁置,但有望在2025年重新提上议程。希望在确保解决国家安全问题的同时,也能允许对美国至关重要的中国供应链企业的准入。

“华盛顿的共识是,在处理这些地缘政治问题时,我们必须确保不会阻碍美国人获取维护健康所需的药物,”O’Day说道。

“我必须说,中国正在发生的创新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私募股权执行合伙人Radhakrishnan感叹道,“我们很难跟上那里的快速发展。一些公司确实拥有丰富的资产,他们愿意通过共同许可或NewCo方式来组建新的公司。”

“我已经经历过特朗普的一届总统任期,我并不认为他会成为阻碍,但我们还需拭目以待,”Radakrishnan表示,“然而,作为一名医生科学家,我并不担心创新会停滞不前。”


您可能感兴趣
超14亿美元!礼来接连出手ALS与核酸药
超14亿美元!礼来接连出手ALS与核酸药
产业资讯 MedTrend医趋势 2025-05-12 106
BMS 400亿美元加码在美国的投资
BMS 400亿美元加码在美国的投资
产业资讯 研发客 2025-05-12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