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朋友圈,发现不少人在讨论新型减肥针——有人晒出刚做完的体检报告,说
体重下降了5%;有人调侃"终于不用每天饿到眼冒金星";甚至连健身教练都开始研究"打针+运动"的黄金组合。
这波热潮的背后,是GLP-1类药物的持续出圈。
而最近,国产GLP-1赛道突然放出两个重磅消息:恒瑞的"双靶点选手"HRS9531正式递交上市申请,银诺的"长效选手"依苏帕格鲁肽α前五个月销售额达3814万元。
所以说,这两款药到底有啥"过人之处"?国产减肥针又能否从诺和诺德、礼来的洋巨头手里抢到蛋糕?
恒瑞HRS9531注射液
9月1日,恒瑞医药子公司福建盛迪医药的一纸公告,在医药圈掀起不小的波澜——其自主研发的HRS9531注射液(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这意味着,国内首个申报上市的双靶点GLP-1药物正式进入审评通道,预计最快2026年第四季度获批。
从研发投入看,恒瑞为了这款药下了血本——累计投入4.52亿元。要知道,很多创新药从早期研发到III期临床,烧个几千万都是常事,而4.52亿的投入足见其"押宝"决心。
更关键的是,恒瑞强调HRS9531是"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
这背后是国产药企的突围压力。
过去GLP-1赛道几乎是诺和诺德、礼来的天下,尤其是礼来的替尔泊肽,2023年在美国获批后,2024年7月登陆中国市场,2024年减重版全球销售额达33.81亿美元。
恒瑞的HRS9531如果能顺利上市,将成为首个国产GLP-1/GIP双靶点药物,并通过差异化靶点组合与礼来形成竞争。
银诺依苏帕格鲁肽α
当恒瑞在双靶点赛道冲刺时,另一家国产药企银诺医药也没闲着。
它家的依苏帕格鲁肽α(商品名:怡诺轻®)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收入5640万元,全部来自这款药的销售,毛利率高达89.4%!
银诺的毛利率接近90%,看起来像"暴利",但需注意其生产成本被计入研发费用。等药物进入规模化生产后,毛利率可能会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国产GLP-1药物平均水平。
不过银诺也没"躺赚"——2025年前5个月,它的亏损扩大到了9787.5万元,亏损同比扩大58.1%。
钱都去哪了?主要是研发投入激增。
毕竟,新药上市只是第一步,后续还要做肥胖适应症的临床开发、全球多国上市申请,每一项都需要真金白银。
除了财务数据,依苏帕格鲁肽α的产品力更值得关注:它是国产首个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人源超长效GLP-1药物。目前它已通过电商渠道开卖,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但银诺的野心不止于此——下半年计划向NMPA提交肥胖适应症IIb/III期试验申请,并推进澳门、东南亚多国上市申请。若能实现每两周一次给药方案,或将成为"全球GLP-1赛道的新标杆"。
国产GLP-1集体突围
恒瑞和银诺的动作,之所以引发行业震动,是因为它们折射出一个关键趋势:国产GLP-1药物正从"跟跑"转向"领跑"。
先看行业背景:中国的GLP-1类药物市场,正在经历"指数级增长"。根据行业预测,2030年中国GLP-1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人民币。
增长的底层逻辑很清晰。
在需求端上,肥胖人群激增。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超重率已达34.3%,肥胖率16.4%,对应的人群规模超过2.4亿。更关键的是,政策已经把"减重"纳入慢性病管理,这意味着更多患者会主动寻求规范治疗。
在供给端上,技术突破加速。
早期的GLP-1药物多是"进口货",但现在国产药企玩出了差异化:恒瑞的双靶点、银诺的超长效、联邦制药的三靶点、华东医药的多靶点布局……就像手机界的"快充大战",通过差异化机制突破疗效与依从性瓶颈。
然而,技术创新的加速度虽令人振奋,产业发展中的深层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比如,GLP-1药物的生产工艺复杂,对原料药、制剂技术要求极高,很多本土企业还在"爬坡期";再比如,礼来、诺和诺德也在加速迭代,国产药企必须保持"快研发、快迭代"的节奏,否则优势可能转瞬即逝。
减肥针的黄金时代才刚开始
从恒瑞HRS9531递表到银诺依苏帕格鲁肽α商业化,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款新药的进展,更是国产创新药从"模仿"到"原创"的底气。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HRS9531目前处于上市审评阶段,银诺医药仍处于商业化初期,本土企业的技术积累也需要时间沉淀。
但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破局的可能——当国产药企能用差异化技术路径、更贴近中国患者需求的产品,去和诺和诺德、礼来同台竞技,这场减肥针大战的结局,或许会比我们想象的更精彩。
毕竟,属于中国创新药的黄金时代,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