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回顾医改,基本药物定点生产缘何中途流产?
产业资讯 2016-05-26 3486

来源:艾美仕    2016-05-25


在疫苗的流通管理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统购统销,统一配送。甚至有不少欧美左派学者认为,生物制品的统购统销既能降低成本,也能降低药品价格,是最佳的药品购销模式。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是实施着统购统销的政策,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药品流通领域迅速放开,虽然极大提升了药品的可及性,但是也在流通领域出现了很多的混乱,流通的加价也进一步推高了药品价格。

2009年的新医改成为中国药品物流领域再次改革的契机。这次改革最初选择的方向类似于以前的统购统销。

这种说法在新医改方案中被称为“定点生产,定点配送”。按照《征求意见稿》提出的方式,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

这一政策的出台在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成为新医改整个政策体系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这一议题在“十二五”一直争论不休,这也让我们不得不问一问,统购统销真的不行吗?

2007年试水“两定”曾经失败

总的来说,定点生产以及定点配送,对于保证药品安全还是有一定价值的。例如,疫苗的配送监管是最为严格的,因此,几乎都是定点配送。而我国目前除了疫苗,也有很多药物是采取统购统销,定点生产,定点配送,即所谓的“毒、麻、精、放”,即一些严格限制使用也较为危险的药物。其他药物都是自由生产,自由配送,整个流通环节完全依靠市场来形成,政府进行依法管理。

但到了2007年,在新医改的探讨开始升温以后,原药监局开始探索定点生产,定点配送。这次试点其实是从2006年开始的,那一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吴仪副总理在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上强调要“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定点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产和供应合格、价廉的药品”。在2007年,国家药监局审核批准了华北制药、双鹤药业、中新药业等10家药品生产企业为第一批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企业。

在当时,这次试点不仅仅是第一步,也是原药监局推行毒麻精放药物管理经验的第一步。2007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定点生产、使用和价格管理的通知》。

在此文件上,原药监局要求定点生产企业在保证药品质量的条件下,通过简化药品包装、变换规格等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在符合国家药品价格管理规定条件下,公布专供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

定点生产的企业一共十家,定点生产的品种有18个。十家定点企业分别是: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制药制剂有限公司、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天津达仁堂制药厂、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山东方健制药有限公司。

定点生产的18个品种:注射用青霉素纳、注射用头孢唑啉纳、阿莫西林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片、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氢氧化铝片、阿斯匹林肠溶片、复方丹参片、颠茄片、氨茶碱片、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大活络丸、八珍益母丸、清热解毒口服液、克霉唑栓、复方利血平片、七里散、人参健脾丸等。

但是,通过两年多的定点生产非但没有让这些企业获利,扩大销量,反而因为价格限定等因素导致销量大幅下滑,定点生产无疾而终。其原因主要因为药厂的价格要高于医院的招标价格,终端医院并不青睐。在遭遇通货膨胀等问题时,当初确定的价格使得企业无利可图,这打消定点生产企业的积极性。

随着新医改的启动,原卫生部部长陈竺就在2009年初的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将重新探索定点生产。

新医改“定点生产”最终流产

作为新医改方案配套文件之一,基本药物制度草案一直由卫生部牵头起草。在制订之初,这一文件提出了:基本药物将由各省或市确定定点生产商进行定点生产,政府制定3年或5年的集中采购计划。一度有人认为,这一做法是“统购统销”模式,有浓厚的行政干预色彩。

也有另一部分专家认为,定点生产很有必要,反而反对公开招标。毕竟药品配送进程非常复杂,一些边远山区的药品配送本钱乃至可占到药品价格的30%。药品配送多品种、低用量的特点,决定着其本身的高成本。交给市场来做,只能造成基本用药的短缺和不足。

很多人认为,每一个药品生产厂家生产一种药品的投入本钱有差异,质量和疗效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价格上就存在差距。如果在公开招标采购进程中价格成为决定因素,质量好的药品极可能由于价格原因此被淘汰出局。而如果仅以价格高低来肯定中标药品,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斟酌,也是不科学的,极可能给用药安全带来隐患。

从某个角度看,定点生产还是比较有人认可的,但是定点配送成为定点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当时,一些民营药品物流企业极为反对这种政策,他们认为,这种试点在全国推广的话,则意味着药品流通行业将会退回到计划经济时期的统购统销模式。在定点配送中,对于配送企业也要采取招标,即没有获得招标资格的企业,就不能配送基本药物,使得很大一部分药品流通企业可能失去市场竞争力。

不少企业以为,如果实施定点配送,如果进行资格遴选,国企优势更大,而民营企业无一例外会落马。例如,在“毒麻精放”以及“生物制品”领域,国药毫无疑问占据了垄断地位。在流通企业的反对下,“招标定点生产、定点配送”的措施在最终版的方案被删去。

“十二五”期间,药品物流领域的一直在定点配送里纠结和纠缠,而在“国进民退”的大背景下,不少民营流通企业最终被迫退出了基本药物配送市场。

您可能感兴趣
跨国药企碰瓷失败,百济神州专利保卫战大捷
跨国药企碰瓷失败,百济神州专利保卫战大捷
产业资讯 医药投资部落 2025-05-02 93
第十批国采全面落地,下一批启动在即
第十批国采全面落地,下一批启动在即
产业资讯 赛柏蓝 2025-05-02 95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产业资讯 瞪羚社 2025-05-01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