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合规危机带来难看业绩背后的事:在华大型药企财报总结
产业资讯 2013-11-14 3039
  

来源:FDC-PharmAsia News    2013-11-14


上海——不出所料,第三季度(Q3)大型药企的在华销售额遭遇碰壁,这主要是因为大规模的合规调查影响了这段时期内的市场营销活动。总的来看,中国市场前十大跨国药企的财报显示Q3销售额平均增长1%;而这些企业Q2增长了18%,去年Q3增长24%2012全年增长23%

位于中国合规风暴中央的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 PLC)报告称,Q3在华销售额下滑了61%。如果把GSK排除在外,其余9家企业的平均增幅也只有8% (如果排除掉辉瑞[Pfizer Inc.]转移至其与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Zhejiang Hisun Pharmaceutical Co. Ltd.]合资公司的产品,平均增幅为9%),对于中国这样强大的新兴市场,这算是比较差的增长数字了。

Q2数据相比,大部分企业的收入增幅都下滑了6~10%。罗氏(Roche),与上一个季度相比下滑了18%,但仍然维持相对较高的年度同比增长率(16%);默克(Merck & Co. Inc.)是继GSK之后的最大受害者,增长率与上一个季度相比下滑了21%,销售额与去年同比下降了8%

默克执行副总裁、全球人类健康部总裁Adam Schechter向分析师表示,中国市场的潜在需求仍然很大。Schechter说:“在当前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医院的销量的确有所下滑。不是只有默克如此,其他跨国企业也都一样。”

默克还必须处理其与先声药业集团(Simcere Pharmaceutical Group)合资公司的一些变动。先声药业方面宣布了其私有化方案,于是合资公司的COO Renaud Sermondade离职。

前十大跨国药企在华销售额增长情况

排名*

企业名称

增长率 (按固定的外汇汇兑)

Q3

Q2

Q1

2012

1

辉瑞

8%**

14%

18%

34%

2

阿斯利康

13%

21

21%

17%

3

赛诺菲

5%

15%

21%

15%

4

拜耳

0%***

12%

29%

23%

5

罗氏

16%

34%

20%

27%

6

默克

-8%

13%

23%

25%

7

诺华

18%

25%

21%

24%

8

葛兰素史克

-61%

14%

19%

17%

9

诺和诺德

7%****

14%

16%

16%

10

礼来

11%

18%

11%

27%

平均值

1%

18%

20%

23%

排除GSK后的平均值

8%

18%

20%

23%

来源:企业财报和《亚洲制药新闻》分析。

注:增长率数据反映的是企业在华的所有业务,除外默克(排除动物保健和OTC业务)、罗氏(排除诊断产品业务)GSK(排除OTC业务)

*根据 IMS Health 2012年医院数据的排名。

**排除转移至与浙江海正药业合资企业的产品所带来的影响;那么Q3辉瑞的在华增长率为16%Q2Q1分别为22%31%

***拜耳没有公布Q3数据,只是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称增长持平。

****诺和诺德在本季度进行了一次性分销调整,导致了前9个月销售额增长15%下降到12%

好坏不一的结果揭示了一些真相

在这样困难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产品可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市场表现方式。作为为数不多的公布了中国市场产品分解数据的企业之一,阿斯利康(AstraZeneca PLC)在华业务Q3总体增长13%,达到4.67亿美元,增长率与Q2相比下降了8%,去年同比下降10%

但是,阿斯利康仍然报告称其主要哮喘治疗品种普米克(布地奈德)增长了20%,胃食管反流病治疗药物耐信(埃索美拉唑)增长了15%

普米克于1999年在中国上市,耐信于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这两个品种均作为乙类药物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NDRL),这意味着政府医保基金可以支付大部分费用,患者只需自付小部分费用。

不过,阿斯利康也表示其高血压治疗药物倍他乐克(美托洛尔)在中国市场增长疲软。公司于2004年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倍他洛克的注射液,2005年又推出了倍他洛克的缓释剂。普通剂型的倍他洛克目前已被纳入基本药物目录(EDL),也就是说患者可以100%报销药品费用,但是基药定价非常残酷,给生产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缓释剂型的倍他洛克没有纳入基药,但是纳入了医保目录。

仿制药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市场表现。普米克和耐信面临的仿制药竞争不大,市场上只有一两种仿制药品种,原研药能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倍他洛克就必须面对数十种各种剂型的仿制药带来的竞争。医生很容易就会改用本土厂家的品种,尤其是在面临为何要处方高价药品,是否收取了回扣等质疑时。

对比本土企业

在合规调查初期,一些分析师就曾预测跨国企业面临的这些问题可能会使主要本土企业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不过,这似乎导致了整个药品市场大面积的增长减慢。据花旗银行统计的700多家大型医院处方药数据显示,8月份销售额仅增长了4.8%,大大低于Q2 11.4%的增长率。

花旗银行中国医疗卫生行业调研总监Richard Yeh1021日的投资者备忘录中写道:这一趋势与我们9月份造访中国所观察到的情况相符,无论是本土还是跨国制药企业的销售活动都受到了影响,医生在开具药品处方时变得更加保守。鉴于调查仍在进行当中,我们预计药品销售额在未来3~6个月内还将继续面临压力。

摩根士丹利驻香港常务董事Bin Li85日的备忘录中也写道:鉴于中国政府对GSK市场营销行为的调查仍在继续,我们注意到本土制药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也变得更加谨慎。我们认为,这将会影响整个行业的销售增长情况,至少短期内是这样。

据本土媒体报道,中国172家上市制药企业在Q3普遍面临增长减慢的问题,销售额平均增长13.7%,相比Q2下降了2.7%。只有生物科技板块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相比上一季度增加了5.9%

最糟的时候已经过去

对于中国药品市场,8月份可能是最艰难的一个月,部分企业确实观察到了自己的市场活动出现了复苏趋势。

阿斯利康首席财务官Marc Dunoyer1031日召开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说:就中国市场而言,第三季度的确出现了增长率轻微下滑的趋势,但从后面几个月来看,上个月似乎已经开始回归正常的趋势。包括我们产品在内的许多品种的在华库存水平都出现了缓慢的小幅减少趋势,但我认为这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所以季度之间比较不会出现特别大的变化。

赛诺非引用IMS数据显示,整个医药市场7月和8月的增长数字都比较弱。赛诺菲CEO Chris Viehbacher1030日召开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但是我认为,至少在赛诺菲内部,推广和销售活动正在逐步恢复正常。10月中旬我在中国呆了一个星期,对那里的市场状况有了亲身的感受,我很有信心所有事情都将逐步恢复正常。

诺华(Novartis AG)是唯一一家声称在华市场份额增加的企业,Q3增长18%,居同行之首,不过这仍然低于Q2 25%以及2012Q3 22%的增长率。

诺华CEO Joseph Jimenez将高增长归功于公司对创新的重视。Jimenez1022日召开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诺华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对于中国市场,我们注重的是创新,第三季度我们增长了18%,这就证明了一切。

Jimenez说:事实上,前几天我刚刚拿到的最新数据显示,就药品市场而言,8月份只增长了8%左右。这统计的是医院品种,可以很好地反映整个市场的情况。相比8月份之前百分之十几的增长,这的确低了很多。

所以,我认为中国市场会受到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会是永久性的。因此,我相信几个月后就能恢复,我们将会重新看到很好的增长率数据。

诺和诺德(Novo Nordisk AS)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主要依靠胰岛素产品,公司表示其受到这次调查的影响可能更小。

诺和诺德CEO Lars Sorensen1031日召开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注意到的市场变化是,在第三季度医生方面不太愿意看到制药企业的销售代表……但医生还是会继续开具胰岛素处方以治疗糖尿病患者。

不过,Sorensen提到了诺和力的销售额增长减慢。他说,由于该产品不能报销,价格也比较贵,所以属于对推广活动更敏感的产品线

Sorensen说:我们的确看到了一些趋势,我们对于事情回归正常在一定程度上持乐观态度。这个夏天,中国政府对制药企业潜在市场营销行为的调查闹得沸沸扬扬,但从我们的工厂或运营部门来看,政府当局并没有继续调查的意图。我们认为所有事情正在回归正常,这样就太好了。

您可能感兴趣
超14亿美元!礼来接连出手ALS与核酸药
超14亿美元!礼来接连出手ALS与核酸药
产业资讯 MedTrend医趋势 2025-05-12 76
BMS 400亿美元加码在美国的投资
BMS 400亿美元加码在美国的投资
产业资讯 研发客 2025-05-12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