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药促会 2011-07-11
桑国卫作关于脑血管病药物上市后研究与我国新药研发的学术报告
7月5日,中国药促会第九届会员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山西长治隆重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在会上做了《脑血管病药物上市后研究 对我国新药研发的启示》的学术报告。
他指出,国家高度重视创新药物研发,大力发展健康科学技术。胡锦涛主席对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高度关注并给予殷切期望。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国民收入与消费的增加、中产阶层的快速形成、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城市化进程迅速、国家对民生健康与新药研发投入的增加、医改与社保的深化以及“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的实施,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2大药品市场。
当前全球新药研发面临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均衡的巨大挑战,纵观国际新药研发的最新动态,复方药物创新成为国际新药研发最新趋势。美国FDA批准的复方药物数量由2002年的11个增长至2006年的40个,四年内增长了3倍。
桑国卫院士认为,新药创制必须重视成药性评估,动物实验结果不能完全预测临床结果,II 期临床试验失败率约为40%,III 期临床试验失败率约为50%,而且I-III 期临床试验结果由于实验条件苛刻使得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药物上市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不同疾病具有同样靶点,老药新用、固定配方的新复合药物研究已成为国际新药研发的新趋势。桑院士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脑血管病药物上市后研究:
一、中国的脑血管病及治疗药物的研发
桑院士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的脑血管病呈急速增长态势,目前中国有2亿高血压患者,2亿血脂异常患者。从2000年到2008年,中低等收入国家卒中的发生首次超过高收入国家20%,全世界85%的卒中患者生活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中低收入国家,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中国卒中死亡率是西方发达国家的5倍,卒中已成为中国第一死因。
接着,他分析了“十二五”新药重大专项中针对重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药物的研发方向及治疗药物的现状,指出目前国际心脑血管药物研究中,药物作用与个体化治疗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例如,CYP2C9及VKORC1,有基因多态性和种族差异,会明显影响华法林剂量。α-2C及beta1标志物与布新洛尔治疗心衰的疗效有关。最近发现用于抗凝血及冠脉综合症的Ⅹa 因子抑制剂Apixaban、Rivaroxiban,预防血栓与心梗的ADP受体拮抗剂及抗血小板凝集的Brilinta,都与生物标志物和作用靶点高度相关。报告介绍了当前国际药物研发模型MBDD(Model Based Drug Development)的主要构成,并指出有战略眼光的新药研发者要尽早请临床单位参与研发。
二、脑血管病不同阶段治疗、干预药物
急性期:一类生物技术药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
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是一类生物药,治疗血栓,获得12项相关发明专利;其Pro-UK开通率显著高于UK,与tPA及其2种突变体(TNK-tPA和rPA) 相当;Pro-UK死亡率、颅内出血率也低于报道的tPA及其2种突变体TNK-tPA和rPA。
抗栓药:TICAGRELOR
TICAGRELOR是下一代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第一个可逆结合性口服ADP受体拮抗剂;由于它不是前体药物,无需代谢活化,因此可直接作用,具有起效快的特点,在2-3小时内达到血浆浓度峰值;它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较氯吡格雷更强且更持久。
降压药:依那普利/叶酸片复方制剂
桑院士举了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为例子。该药品是中国自主研发、已批准上市的脑血管病一类新药,由我会新成员单位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徐希平教授研制。徐希平教授发现ACEI与叶酸在心脑血管事件预防中具有协同作用。目前该药已被卫生部和北京市列为预防脑卒中首选药物。
三、上市后研究的必要性
桑国卫院士在报告中特别强调:由于上市前临床研究的局限性,开展上市药物的上市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为发现罕见不良反应、暴露严重毒性反应、监测临床应用存在的风险、探索替代药物上市、评价联合用药的作用、探索新的适应症提供依据。
报告介绍了欧盟溶栓药上市后登记(SITS-MOST)、加拿大溶栓上市后监测(CASES)和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监测网的情况;SFDA批准一类新药丁苯酞(由我会成员石药集团生产)的Ⅳ期临床试验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中立项,其上市后研究重点是:1、比较丁苯酞与其它治疗方法间的安全性与疗效;2、注重病人个性化疗法,研究最佳治疗人群。
四、CER(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比较效果研究)在药品上市后研究中的意义
桑院士详细介绍了CER产生的背景、定义、特点和优势及CER在药品上市后研究中的意义。由于比较效果研究CER在强调对不同的医疗措施进行对比的同时,引入了效益成本的概念,因此CER的出现恰好可以解决RCT所面临的一些瓶颈问题,可以在真实世界中、在短时间内,用较低的成本来进行药品上市后研究;CER研究有助于进行COST/效果的分析,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治疗费用、开拓新药市场的重要研究手段,也可为政策制订者提供科学的评价结果。随着CER方法论的不断完善,CER将逐渐凸显其在药品上市后研究中的作用,有望成为今后药品上市后研究的一个有利武器。桑院士展望了开展神经保护剂上市后评价的工作要点;强调了转化医学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作用。
桑院士指出药物研发的终极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研发出更多疗效更好、价格合理的药物。
与会代表对桑院士的学术报告评价非常高,认为该报告高瞩远瞩,内容丰富,揭示了脑血管药物研发的前沿问题,对医药企业、新药研发机构和临床医疗机构如何开展药品上市后临床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会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