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通知公告协会活动国际交流投资大会品牌评选其他会议
2019国际创新临床研究大会在杭州顺利召开
协会活动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 2019.06.28 13544

 2019年6月27日,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药促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抗血栓药物治疗联盟、杭州市投资促进局、杭州钱塘新区管委会、美国华裔血液及肿瘤专家学会(CAHON)联合主办的“2019国际创新临床研究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杭州顺利召开。大会围绕创新药物与细胞疗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开展以及大数据在指导临床研究与应用等领域的热点前沿问题设置主题报告和专题讨论环节,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临床专家、临床研究机构资深研究人员以及医药企业科研人员在内的共计300余人共聚一堂。大会旨在探讨推动我国国际临床研究设计与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能力快速提升的路径,以促进相关机构/组织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开展并积极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助力患者更快、更好地用上创新药。

会议现场

中国药促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和杭州钱塘新区管委会王永芳副主任先后代表主办方致辞。宋瑞霖执行会长表示,药品监管/审评审批制度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为创新研发带来机遇,但临床研究成为中国创新研发的瓶颈环节。中美贸易摩擦大环境下,提高国内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是必经之路,重中之重就是要不断提高临床研究水平,这也是中国药促会邀请国内外权威研究专家坚持举办临床研究专业会议的初衷。王永芳副主任介绍了刚设置2个月的杭州钱塘新区"热烈"发展态势,包括人才流入趋势热,"双创"氛围热,医药产业(杭州医药港)发展态势热等,表态钱塘新区将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流的医药创新研发平台,一流的产业生态环境,希望落地杭州钱塘新区的临床研究大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为我国临床研究水平提高贡献力量。

领导致辞(左:宋瑞霖执行会长;右:王永芳副主任)

此次大会主要有主题报告、专题讨论和合作签约三大亮点。

一、主题报告为国内临床研究设计和开展指明方向

1、国内外临床研究设计与进展趋势分析

大会上午的主题报告阶段由中国抗血栓药物治疗联盟理事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试验中心崔一民主任主持。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临床药理机构主任周彩存教授,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霍勇主任,《NEJM医学前沿》执行主编、《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肖瑞平副主编,美国华裔血液及肿瘤专家学会终身会员Max Ning教授,方恩(天津)医药发展有限公司张丹董事长,分别作了主题为 “创新药国际研究设计进展与趋势”、“中国加入ICH后对药物临床研究的机遇和挑战”、“《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临床研究”、“开发新抗癌药物和指征的趋势状况”和“ICH环境下的GCP运行”的报告。

周彩存教授指出,创新药临床研究最重要的就是临床I期研究,而好的临床设计能够深刻影响试验结果;国际临床研究设计趋势是I期临床纳入更多样本,引入III期临床试验转化研究设计理念,提前测试不同剂量疗效;根据情况科学选择篮子研究设计(异病同治)和雨伞研究设计(同病异治);另外,伴随诊断试剂的跟进研发、液体活检技术应用对临床研究也同样重要。

霍勇教授介绍了ICH职能及中国加入ICH的必要性——推动创新药临床研究数据的互认,对中国的机遇是减少药品研发成本和上市时间,在技术指南核心国际规则制定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国内产品走出国门和国外新药进入国内速度都将加快;对中国的挑战是临床试验机构、技术指南数量少,机构与人员研究能力/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试验管理需要与国际接轨,我国GCP管理理念"严进宽出"需要向ICH的GCP理念"宽进严出"转变,更加关注过程监管;另外临床研究负责人资质、伦理委员会设置、受试者权益保护、试验用药品/文件资料管理等方面的规定仍然需要与ICH的GCP进一步加强对接。

肖瑞平副主编介绍了创刊200余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要理念即发现并客观报道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和政策法规进展,同时指出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证据水平在所有临床试验方式中最高。能够被杂志收载的评价标准是,研究问题明确,临床方案设计具有完整内效性和外效性,临床数据统计分析科学合理等。为了帮助我国临床研究者尽快提高研究水平,《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推出中文版《NEJM医学前沿》,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实时推出全文翻译的临床试验最新进展。

Max Ning教授指出近年来肿瘤创新药研发的趋势,包括FDA引入突破性疗法认定路径,生物标志物和篮子试验在研发中不断增多,免疫治疗联合试验兴起,新适应症临床实践数据(CPD,即真实世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不断被重视和使用。临床研究设计一定要以患者为中心,同时确凿的科学证据是成功开发新型有效疗法的关键,需要基于价值的评估和更好的生物标志物来使患者长期受益。

张丹博士介绍了ICH下一步与临床相关的指南推进工作,包括E8(临床试验设计),E17(国际多中心),E19,E2B(药物安全性数据收集)的推行;指出中国临床研究水平长期是创新研发短板,早前青蒿素进入欧美市场用的是重新在东南亚做的临床试验数据。国内外严峻的市场形势迫使我国企业必须加强与国际联合创新研发,积极参与国际新型临床试验设计;FDA已经表态做好全部接受来自中国的临床试验数据申报NDA的准备,我国企业要利用广大的中国罕见病患者资源积极享受美国的孤儿药政策。

上午主题报告阶段主持人以及报告嘉宾(左上、崔一民主任;右上、周彩存教授;左中、霍勇主任;右中、肖瑞平副主编;左下、Max Ning教授;右下、张丹博士)

2、国内外代表性品种临床试验及研发经验介绍

大会下午的主题报告环节第一部分由美国华裔血液和肿瘤专家学会前任会长、科越医药联合创始人/总裁宋文儒博士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肾脏病研究所陈楠所长,美国华裔血液及肿瘤专家学会创任会长、美国纽约医学院内科学刘德龙教授,上海药明巨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怡平先生分别做主题为“首创肾性贫血新药罗沙司他的中国之路”、“CAR-T临床试验最新进展”、“CAR-T国内临床试验”的报告。

陈楠所长介绍了HIF通路综合调控红细胞生成的发现历程,罗沙司他通过模拟低氧环境促进血红素生成,I-III期临床研究全部在中国开展,整个过程完全符合国际标准,临床结果证实了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18年12月17日罗沙司他上市,成为中国历史上首次批准的全球首个全新机制的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口服小分子HIF-PHI新药;目前正在开展2000例的IV期临床研究,继续密切关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刘德龙博士介绍了CAR-T临床试验的瓶颈,即每个患者需要单独制备,耗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因此CAR-T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真正的药物。未来研究方向应该是使其向广义成药性发展,目前一种研究趋势是将CAR做成通用型,即将CAR分成两块,一块是固定的信号板块,可结合在T细胞上不动,一块做成可替换的转换板块;转换板块又分为拉链式、锁匙式,分别与抗原结合,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结合程度调节信号转换强度(T细胞激活程度),甚至可以灭活T细胞。另外一种研发趋势是将CAR-T做成通用型,先做通用型T细胞,敲除相关基因,目前已经有剔除CD52的通用型CAR-T19细胞在做临床。还可探索CD19-CD20双靶点CAR-T,NK-T细胞,DNA-CAR-T细胞等不同形式CAR-T细胞。

李怡平先生介绍了中国的CAR-T临床研究现状,目前临床在研的有113例,但创新靶点较少,多为重复申报靶点,例如BCMA、CD19等。CAR-T临床试验关键点,首先是科学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同时CAR-T制备工艺及回输过程的质控直接影响试验安全性和有效性,还要关注神经毒性和细胞因子风暴的处理,对患者开展长期随访。目前卫健委允许各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CAR-T临床开展,CDE也可以批准CAR-T临床开展,两者审评标准还需要统一。

下午第一阶段报告主持人以及报告嘉宾(左上、宋文儒博士;右上、陈楠所长;左下、刘德龙教授;右下、李怡平先生)

3、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助力临床研究

第二部分主题报告环节由方恩(天津)医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丹博士主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裘云庆主任,零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张天泽先生,艾昆纬研发大中华区商务发展副总裁郭彤先生分别围绕“基于临床试验全程质量管理的信息平台构建”、“医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临床应用研究”以及“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在临床研究领域的应用”主题做了详细阐述。

裘云庆院长介绍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临床研究开展现状和能力,目前浙大一院临床试验机构已有24个临床专业组,优势专业组有I期临床药学专业组、感染科和肾病科专业组等,在杭州医药港也成立了临床研究机构,明年启用的国际医疗中心有200张床位可供I期临床研究;另外,通过"浙一大讲堂",邀请创新研发型企业负责人及行业内权威专家宣讲临床研究进展。浙大一院从2010年开始积极发展临床试验信息化管理平台,2016年实现项目申报、伦理审查、受试者/中心药房/财务/质量管理、临床数据收集等临床试验全程质量信息化管理,不断优化组织流程和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方便随时抽查溯源。

   张天泽先生介绍了医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创新药临床研究的应用与挑战。近年来创新药研发速度减慢,新靶点不断涌现使研发变得困难,适应症开发成为肿瘤创新药的主要竞争领域。大数据+AI将成为临床研究突破点,AI可以帮助优化试验设计,提升执行效率及成功率,医疗大数据协助临床试验方案调整。目前真实世界数据的使用已经有政策倾向支持,但数据可用性比想象中困难,解决数据可用性需要解决病例量大、非结构化临床数据、随访困难、临床病例书写无标准、数据安全性(伦理)五大问题。零氪科技采用"专业人力(300人CRC团队)"全程参与数据结构化(病例解读及标准化),确保数据准确和质量,结合"NLP/AI技术"让AI不断自我学习,提高数据输入效率(做得好的疾病领域AI录入可以达到90%);建立行业最高水平的随访队伍;数据驱动帮助临床研究者设计试验方案,并帮助募集入组患者。

   郭彤先生介绍了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在临床研究领域的应用,AI技术包括人工监督下的机器学习、自我深度学习等,自我深度学习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和规律。未来临床研究的所有领域都可以有AI的渗入,例如AI协助人类分类或分解病案文件,自动识别字段,实时监控并分析发现收集的真实世界数据中的误差,预见到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提高数据质量,并帮助提前解决试验问题,保护受试者安全。

下午第二阶段主持人以及讲者(左上、张丹博士;右上、裘云庆院长;左下、张天泽先生;右下、郭彤先生)

二、专题讨论临床试验设计及研究国际化,分享创新药早期临床试验经验

除了以上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外,主题报告嘉宾与部分受邀嘉宾还围绕“临床试验设计及研究的国际化”和“创新药早期临床试验经验分享”两个主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霍勇主任主持了"临床试验设计及研究国际化"专题讨论,与肖瑞平副总编、Max Ning教授、张丹董事长以及美国华裔血液及肿瘤专家学会前任会长、阿诺生物医药总裁/首席医学官袁瑞荣博士共同深入探讨如何提高国内临床试验设计和研究的国际化水平,专家们都一致认为国内临床研究专家需要更谦虚学习,提高自身水平和自信心,临床研究除了研究问题要清晰明确,选择和设计合适的临床试验方案同样重要;而临床试验数据及资料收集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全流程质控及统计分析符合ICH标准,研究结果确实显示品种具有安全性、有效性是国内临床研究被国际认可的核心。在临床研究中没有弯道超车,一定要遵循国际新药研发的规律。国内临床试验水平国际化,除了临床研究者和机构自身不断提高研究能力,还需要良好的政策生态环境培养。

讨论1:临床试验设计及研究的国际化

宋文儒博士主持了“创新药早期临床试验经验分享”环节专题讨论,与刘德龙教授、Max Ning教授、李怡平先生以及美国华裔血液及肿瘤专家学会终身会员、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助理教授、血浆分离置换服务副主任刘红涛博士,美国华裔血液及肿瘤专家学会副会长、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综合癌症中心血液及肿瘤学潘崇贤教授共同分享了不同创新药I期临床试验经验。I期临床试验更多是企业委托临床试验机构开展,主要关注毒理和剂量摸索,不用关注有效性,容易出新成果,但挑战是定期抽血和心电图监测等临床负担较重,难以标准化操作,因此制定临床操作SOP非常重要,临床数据不能漏报,临床试验所有文档要具有可追溯性。中国临床试验存在客观问题:临床研究机构和PI能力参差不齐,不是所有PI都能按SOP操作,因此在中国做I期临床要非常谨慎选择能力和水平高的临床试验机构和PI。另外,中国医院的伦理委员会独立行使患者保护权益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应该借鉴FDA经验接受药监部门的监管。

讨论2:创新药早期临床试验经验分享

三、中国药促会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在大会期间,宋瑞霖执行会长与肖瑞平副主编分别代表中国药促会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希望通过加深合作、充分调动自身资源,通过组织专家参与学术研讨会及开展临床科研培训,共同促进中国本土的临床试验能力提升,为加快我国临床研究水平尽早与国际水平接轨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将共同推进创新品种品牌宣传推广、创新药研发生态环境营造,促进临床试验机构蓬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用药需求。

中国药促会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大会议程设计紧凑,内容丰富,主题报告观点详实,专题讨论热烈深入,圆满完成了主旨任务,为我国本土研究机构临床研究设计及实施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贡献了力量。

您可能感兴趣
国家药监局徐景和副局长一行莅临我会指导工作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 2021.03.03 21342

海南生物医药发展座谈会顺利召开
中国药促会 2021.03.24 19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