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从罕见病到肿瘤,基因治疗走向非病毒载体时代
产业资讯 星耀研究院 2023-03-21 2370

2023年3月17日/医麦客--星耀研究院新闻 PharmaBIGStar News/--目前,全球共有6款已上市AAV基因疗法,除了治疗效果较好之外,这些基因治疗产品还有另一特点——贵!其中最贵的为一款血友病B基因疗法Hemgenix,定价高达350万美金。高昂的售价也给基因疗法带来了难解的商业化难题,基因疗法先驱蓝鸟生物也因此濒临倒闭,而造成基因疗法昂贵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

据悉,占据AAV基因疗法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便是AAV载体,因此,想要控制整体成本,这一部分的成本控制较为关键,而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案之一,便是采用非病毒载体。虽然病毒载体转染效率高且应用广泛,但由于装载能力有限、可能诱发突变等风险,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此外,由于病毒携带的基因会在细胞中长期表达,可能产生较严重的毒副作用。而非病毒载体因其免疫原性低、安全性高、稳定性高和易于化学修饰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已经有基因治疗公司通过非病毒策略做出了有效的产品,且展现出良好的临床潜力。

从罕见病到实体瘤

非病毒基因疗法展现强大潜力

Intergalactic:直接电转

2023年3月15日,非病毒基因治疗公司Intergalactic Therapeutics宣布了,其主要基因治疗产品IG-002针对所有形式的ABCA4相关视网膜病的临床前试验结果。

这些数据表明,单次视网膜下注射该产品后,发现成年动物猪模型视网膜中人类ABCA4蛋白的长达12个月的持续表达,这种表达水平被认为足以在患有ABCA4相关视网膜病变的个体中产生治疗益处。基于这些令人鼓舞的结果,该公司计划推进其IND-enabling研究和未来的临床开发。

据悉,Intergalactic的非病毒基因治疗平台旨在克服目前基因疗法的局限性,其平台主要包括两项技术和一项制造工艺。

1)C3DNA(共价闭合环状DNA):封闭的环状结构使得C3DNA无需插入到宿主基因组,C3DNA旨在实现大基因的治疗性递送,同时消除与病毒载体相关的安全问题,并实现可重复给药。

2)COMET(一种脉冲电场聚焦的基因治疗递送系统):COMET是一种精确且可调的基于电转移的方法,可与不同类型的C3DNA疗法有效载荷配合使用,以实现精确靶向递送。

▲来自Intergalactic官网

3)无细胞制造工艺:ntergalactic开发了一种专有的“无细胞合成”制造工艺,全合成过程中不引入病毒或细菌序列。相较于基于细胞的工艺,无细胞制造更稳健、更好操控、速度更快且成本更低。

在这项研究中,全部长度的ABCA4 DNA被包装到Intergalactic Therapeutics专有的C3DNA运送平台中,并使用COMET进行递送。基于高度未满足的需求,易于局部基因传递,Intergalactic已优先考虑眼科,并正在推进针对ABCA4相关视网膜病变的领先项目。

enGene:壳聚糖衍生物递送

2022年2月,enGene宣布,其非病毒基因疗法EG-70,在治疗对卡介苗(BCG)无应答的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1/2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在3个月疗效可评估的6名患者中,5(83%)名获得完全缓解(CR)且安全性良好。

enGene的DDX平台利用壳聚糖衍生物将DNA或RNA递送到粘膜组织中。EG-70是一种新型的非病毒基因疗法,利用质粒编码两种RIG-I激动剂刺激先天免疫系统,以及IL-12刺激适应性免疫系统。通过刺激免疫系统的两个分支,EG-70膀胱内给药在膀胱癌临床前模型中产生了显著的肿瘤消退,并诱导有效的免疫记忆。

Carmine:红细胞胞外囊泡递送

2022年10月,EVX创办非病毒基因疗法公司Carmine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A轮融资。Carmine正在基于专有的红细胞胞外囊泡基因治疗("REGENT™")技术平台开发下一代非病毒基因疗法,以治疗广泛的疾病。

REGENT平台具有向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各种组织提供治疗载荷的潜力,能够携带从20bp到>30kb的DNA或RNA载荷,以及同时携带多个载荷的能力。

SonoThera:微小气泡介导的生物物理过程

2022年12月,基因治疗公司SonoThera宣布完成6075万美元的A轮融资,获得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开发该公司超声波引导的非病毒基因疗法平台。该公司的技术平台利用微小气泡介导的生物物理过程,可以非侵入性地将多种类型和大小的核酸载荷选择性递送到体内的不同器官中,这一技术平台旨在克服基因疗法递送方面的重大挑战。

SonoThera公司的技术平台基于声孔效应的生物物理过程。它的原理是当微小气泡(microbubble)被超声波震破时,释放出的力量可以在细胞膜上打出小孔,促进基因疗法的递送。细胞膜上的这些小孔只暂时存在,会自动封闭。这一技术可以用于促进多种类型和大小的基因疗法的递送,而且不需要病毒载体。利用微小气泡介导的造影剂递送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并且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Poseida:DNA修饰系统和纳米颗粒递送技术

2022年12月,Poseida在2022ASH年会上展示了其与武田(Takeda)合作的基因治疗项目P-FVIII-101的临床前数据。据悉,P-FVIII-101是Poseida与武田合作开发的一种肝脏靶向基因疗法,用于治疗血友病A。

该疗法结合了Poseida的Super piggyback(SPB)DNA修饰系统和纳米颗粒递送技术,piggyback DNA修饰系统能够利用转座子(transposon),不需要病毒载体就可以将目的基因永久性地导入细胞,有望产生长期的蛋白表达。此外,该疗法还具有重复给药的潜力,并有望简化制造过程。

结语

近年来,新兴的非病毒载体因其安全性高,成本低等优势被认为是病毒载体的更安全的替代品。通过分析近几年来基因疗法临床试验所用载体可以发现,非病毒载体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且涌现出了许多创新技术。总的来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病毒载体有望引领基因疗法进入降本增效新时代。

参考资料:

1.https://www.biospace.com

您可能感兴趣
国内通用CAR-T的进度
国内通用CAR-T的进度
产业资讯 佰傲谷BioValley 2025-05-13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