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港大深圳医院门庭冷清 业内不看好“香港模式”
医改专题 2013-03-11 356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3-03-11


承载着深港合作、医改样本等多重使命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以下简称港大医院),自2011年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大学举行签约暨揭牌仪式起,就备受关注,遗憾的是,其高关注度没能换来高门诊量。

38日的媒体通气会上,港大医院外科部主管卢宠茂透露,日前该院日均门诊量在500人次左右,较之预期的800人次差距甚远;43间手术室仅开了5;300张住院床位入住率不足五成。对此,卢宠茂解释称,一是医院设备尚未完全到位,导致诸多医疗项目无法开展;二是医院自身信息系统仍未完善。

北大纵横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港大医院对预约数量控制导致很多病患不能入院就诊外,其经营模式亦存在问题。港大医院投资方为深圳市政府,在未能实现自负盈亏的当下,病患越多,政府财政负担越重,投资者会主动控制数量,目前港大医院的作用只是一种标杆、示范和探索,并非未来发展的主导模式。

医药合伙人范兴东则告诉记者,港大医院人气不足的原因还在于内地和香港就医文化与就医习惯的差异。对于港大医院的前景,包括史立臣、范兴东在内的多名受访业内人士均表示不看好

院长否认水土不服

此次媒体见面会上,港大医院院长邓惠琼否认了媒体对港大医院水土不服的说法,她表示,随着设备的逐步到位,医院门诊量和病房入住率都将大幅提升。邓惠琼还透露,一直困扰港大医院的医疗设备审批问题,正在同政府部门沟通。而深圳市发改委相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没有明确回应此事。该委医改办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医院设备采购如果是自有资金配套,在审批时间上会比政府资金采购短,但是具体需要的时间还要视具体购买的设备而定。

香港模式尚需调整

与内地主治医生负责制不同的是,港大医院学习了香港模式,实行的是团队共同负责制,医疗团队为病人提供专业的意见和治疗方案。卢宠茂称,病人来到港大医院不需要也找不到指定的医生,不管是手术还是其他治疗,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办法都是由医生团队负责,卢宠茂认为,在这种模式下,患者不仅可以得到更好的健康保障,还可以有效杜绝医生收受病人红包等违规行为。

记者在港大医院提供的一张外科手术收费单上看到,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住院总费用大约为6000元人民币,药品比例占12%。卢宠茂称,这相比内地其他三甲医院低30%40%,原因在于医院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尽量减少病人住院时间,也不会以药补医。他表示,该院药品比例控制在10%左右。

港大医院在付费上引入了香港公立医院门诊打包收费模式。130元的全科门诊打包收费项目涵盖门诊挂号费、诊金、基本检查、非严重伤口处理费及7天内基本药品费等。而这一创举也引来了不少争议。有病情较轻患者表示130元打包不合算,也有人表示病情严重患者看打包门诊,医院很吃亏,这样不够公平。对此,卢宠茂回应称,港大医院治疗模式及香港医生团队正在适应内地医疗市场,对不合理的地方将适时作出调整。

医改样本任重道远

作为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大学合作,耗资35亿元打造的公立医院改革样本,香港医疗模式落户深圳,港大医院前景几何?对此,多名医疗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看好

范兴东表示,内地人特别注重医生的知名度,看病总是希望找到优秀的知名医生、专家,而香港医生尽管水平较高,但在内地的知名度往往不够,再加上其团队治疗模式,很难获取内地患者的信任。另一方面,尽管港大医院不认为自己是"贵族医院",但在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里,这个看法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消除,这对其未来发展影响很大。

史立臣则表示,香港医疗模式要在内地有所作为并非易事。一是庞大的建设资金将会对当地政府形成压力,目前公立医院发展资金还存在问题,更不用说发展这种模式的医院了;二是其运行模式并不能解决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至于如何克服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史立臣表示难度较大,如果一定时期内港大医院的经营业绩不能满足政府标杆意义和当地医疗市场要求的话,可能会被改制。

对于港大医院的未来,范兴东认为5年后该院实现自负盈亏不存在问题。他指出,港大医院应立足深圳、辐射珠三角,充分利用其护理及人文关怀的优势,大力吸引中低端医疗市场。

医药评论员杨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家医院能否获得高速发展,与制度和设备关系不大,核心在于高水平人才团队。内地对高端医院的需求很旺盛,如果港大医院能建立起一支稳定、实力强劲的医务团队,那么其未来可期。

您可能感兴趣
明起!全国中成药集采结果落地(附名单)
明起!全国中成药集采结果落地(附名单)
医改专题 赛柏蓝 2025-05-01 145
追溯码全量采集倒计时!有哪些市场机会?
追溯码全量采集倒计时!有哪些市场机会?
医改专题 赛柏蓝 2025-04-30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