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吴敬琏:国内医改成效为何不理想
医改专题 2014-11-13 3728
  

来源:第一财经    2014-11-13


吴敬琏的小女儿,在国外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有志于向国内药企和地方经委提供仿制药服务,但却因没有需求而创业失败。“因为对于这些药企来讲,从体制内获利已经很容易,因此不会激励他们去找一条创新的道路。而这一情况,至今仍没有明显改变。”

近日,经济学家吴敬琏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蔡江南教授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医疗改革的对话。

吴敬琏:我女儿为何会创业失败谈及国内医改成效为何不甚理想?

吴敬琏将其原因归咎于:医疗卫生最基本的定性问题没有解决;即医疗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这一问题决定了是由政府买单还是市场买单,这一划分不清晰直接导致了市场对于改革的分歧。

吴老指出,大部分医疗卫生恰恰不是公共产品,而是私人产品,但又因其具有外部性,所以需要政府买单;比如公共卫生领域方面。

对于这一提法,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认为,政府买单和政府办医疗,其实是两回事情。在资本医疗的投资上,社会的医保应该起主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应该直接来办理基本的医疗。正是这一机制导致了市场竞争与资源分配的不公。

也正是这一体制问题,导致私立医院无法与公立医院进行竞争,即使有民间资本投入其中,很多也只能在医疗领域“拾遗补缺”,部分幸运的私立医院多为专科类医院(比如妇婴、牙科、整形等),更多私立医院只能在市场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谈到体制问题,吴老有感而发。他提及国内医药产业实际上挺让他遗憾:基本上还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原料药的生产,附加值很低。

而他的小女儿,虽然在国外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也有志于向国内药企和地方经委提供仿制药服务,但却因没有需求而创业失败。因为对于这些药企来讲,从体制内获利已经很容易,因此不会激励他们去找一条创新的道路。而这一情况,至今仍没有明显改变。

那在医疗市场完善前,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蔡江南提出,实际上中国健康产业的创新一直在进行,虽然医药技术方面目前乏善可陈,但相关信息技术创新的创新却已经成为亮点。

目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的移动医疗产品层出不穷;而支付宝也开始介入医保结算,患者到合作医院看病,可以用手机钱包进行挂号、缴费,平均缩短看病时间约3个小时。

因此,蔡江南认为,用创新思维突破体制的障碍是目前情况下最有效用的一招,特别是这一方面的突破在金融领域已经有了很好的成效。

 

您可能感兴趣
创新药目录即将出炉,各方有何期待——
创新药目录即将出炉,各方有何期待——
医改专题 中国医疗保险 2025-09-19 31
定点医药机构开展自查自纠,把握4个关键
定点医药机构开展自查自纠,把握4个关键
医改专题 中国医疗保险 2025-09-17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