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领域因为涉及资金多、权力寻租空间大、腐败形式隐蔽且危害性大等原因,成为了当下我国反腐工作的一大重点,而如何规范、预防医药购销领域的腐败问题,监督好医疗机构内的“关键少数”就成为了医疗反腐的突破口。
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十四部门关于印发《落实〈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任务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反腐任务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上海卫健委,2025)。
图源:上海卫健委
其中,《方案》主要提出三大工作重点:
一、不断压实主体责任,深化医药购销领域治理
紧盯医药购销领域关键环节,压实各部门、各单位主体责任,做好加强医药卫生领域廉政建设任务落地,积极构建风清气正的行业氛围。
将行风管理要求融入医药购销领域行政管理全流程,加大行政执法和司法办案力度。
持续规范检测样本外送、外配处方、项目审批、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行为,加强医药卫生领域新型、变异和隐形问题研判预警。
加强医药领域专项审计,将监管重点向生产端覆盖。
全面推进药品耗材追溯码全场景采集应用。
引导医药企业规范开展经营推广业务。
督促有关社会组织完善内部管理章程,加强行业自律。
二、深化制度建设实施,系统纠治医疗服务乱象
聚焦医疗服务突出问题,强化纠建并举、标本兼治,不断巩固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成效。
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等20项公立医疗机构行风管理核心制度,完善机构内行风管理配套措施。
严肃处理侵噬群众利益、危害医保基金安全、有悖公益性要求的行为,重点查处患者隐私保护、基因检测、辅助生殖、医疗美容、儿童近视防控、医学证明开具、检查检验、互联网医疗服务等方面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殡葬领域涉医违规违纪违法乱象整治。
协同推进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和整治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
三、完善纠风工作机制,持续推进长效常态建设
充分发挥纠风工作机制的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作用,一体推进医药行业综合管理与行风建设,共同加强推进纠风工作要点的落实。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运行、医保基金使用、以及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大型设备购销、基建和信息化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管,密切与纪检监察机关的联系。
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统筹实施跨部门综合监管、医院巡查、联合惩戒,协同发展医疗监督领域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的实现路径和举措。
推动医疗机构加强文化法治建设,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引导,严格执行2025年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的10项要求和上海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实施细则的55项具体要求,开展好医德考评。
加强行风建设社会监督员队伍建设。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充分发挥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的社会监督作用,深化“行风建设巡访”。
紧盯医疗领域“关键少数”
反腐仍然是此次《要点》的核心目标,近年来,国家对于医疗领域腐败问题的整治进一步走实、走深。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重要会议,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精心研究部署 2025 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国政府网,2024)。会议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保持反腐高压,健全同查同治机制。
此前,国家卫健委于6月发布了《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这也正是此次上海卫健委所印发的《方案》底本(国家卫健委,2025)。两个文件中,“关键少数”都成为了监管重点。
今年2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开年即发表名为《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提升以案促改促治综合效能》的文章,点名医疗系统内的“关键少数”腐败问题。文中举出了某市人民医院原院长及某县人民医院连续三任院长违纪违法的案例,揭露了医疗系统内关键岗位人员利用职权在医疗耗材采购、工程承揽中谋利的乱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5)。
据公开资料梳理,2024年全国有不少于320名医药卫生系统的关键岗位人员被立案调查, “关键少数”已成为近年来医疗领域反腐行动重点,被查的院长和党委书记超过160人;落马的厅级干部数量也超过20人(上观新闻,2024)。
医风医德成为监管重点
在医疗领域反腐工作持续推进的同时,“风腐同查”和“医风医德建设”成为了治理重点。这代表着医药监管领域的新风向:法律只是医生职业道德的底线,医风医德也是对医生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杆。
与之相应,8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对新时代医务人员的总体道德准则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明确(国家卫健委,2025)。其中,《准则》明确提出,医护人员要筑牢思想防线,坚守廉洁底线,弘扬清风正气。净化“朋友圈”“社交圈”,不搞团团伙伙、请托办事、利益输送,主动接受监督。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卫健委明确提出,将医疗卫生机构贯彻落实《准则》有关情况作为医院评审、医院巡查等重要内容。要将医务人员贯彻执行《准则》情况作为医务人员年度考核、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严重违反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行为确定为考核不合格。以刚性要求促进医务人员道德规范的落实,最终实现对医风医德的整顿、规范。
“风腐同查”绝非多查一件事那么简单,它是一种思维的转变、策略的升级。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是同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瓜,必须一起拔除。 不根治作风问题,腐败问题就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严惩腐败问题,作风问题就会失去震慑,愈演愈烈。
面对《要点》及《准则》等文件提出的种种细则,医护人员应将其作为一份指南,指导自己合理地进行学术活动,提升医学人文素养。但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治理能力,在保证行业廉洁、规范的同时,为医护人员减少形式上的负担,用正向激励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医疗行业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