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网 2014-03-21
3月7日,全国政协医卫界别联组会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特地前往听取与会政协委员的建议。
在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同时,刘延东同志还就委员们提出的伤医案件频发、医学教育、分级诊疗、社会办医、药品价格虚高、传染病防控等问题一一进行了回应。
“分级诊疗不解决,医改就不能成功”
在医卫委员与刘延东交流中,体制改革相关的问题成为会场热议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 先就分级诊疗发表观点:分级医疗体系必须细化,否则就是空话!他建议,健全分级医疗制度的细化首要解决的是就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建立不同层级的医院诊疗指南,明确各级医院应该完成的任务,还有完善患者就医的流程,拉开患者在基层医院和三级医院之间的就诊医保报销比例,并且加强基层医疗的软硬件建设,制定合理的基本药物制度。
刘延东一边听取建议,一边详细记录了其中的要点。她回应道:“分级诊疗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医改就不能成功。我们要对医疗资源进行整体顶层设计,让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发挥不同的作用。现在医疗卫生领域存在优质资源的供给短缺和健康需要的刚性增长之间的矛盾,因此,要分清基本与非基本的关系。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应该承担,虽然这种基本目前是水平比较低的,但是是全覆盖,并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水平,使全民都共享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就是多样化的需求,要通过社会资本的参与,个人支付等来解决非基本、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因此,体制机制建设是关键,要处理好政府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市场应该做什么的关系,才能建立一个覆盖13亿6千万人的、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体系,解决看病难这一世界性难题。”
另一名委员,来自香港医管局的前主席胡定旭则认为,药价虚高问题是当前医改前进的关键“绊脚石”。他介绍,香港700万人每年在药品中的费用大约在30个亿,只占政府500亿总卫生投入的8%不到,而内地大医院里看病的患者用在药品上的费用比例肯定不止这些。此前的一个调研结果显示,内地的要价竟然是香港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这中间的水分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在内地的医院用专利药用得很多,在香港,专利药的使用占总医药费用的10%不到,因为其中有许多可以用更便宜的药替代。而其中正是有利益驱使导致了大处方问题。
“胡先生话不多,但是每个问题都谈到了点上。”刘延东肯定了胡委员的观点。她补充说道,正是看到了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医改将启动的工作叫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和医药联动。其中医药的问题,特别是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的问题,怎么使药品的价格回归到它合理的水平,已经纳入到了下一步医改工作的重点范畴。
公立医院改革也是多数“身在其中”的委员们最关注的话题。凌峰委员提出,可以发挥我国资金成本低,贷款周期长的政策性银行优势,并且将医疗服务的功能交给第三方托管,不仅可实现国有资产优化,还能建立以托管公司为责任主体、银行控制风险的市场运营模式。
对此,刘延东明确回应,公立医院是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已经写入三中全会的决定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要求每个省都要开展试点,而且强调的是综合改革,不再是孤立的单个医院的改革试点,避免出现改革医院成为了利益孤岛和洼地,走在改革前面的医院反而吃亏的现象。
来自辽宁的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从自身的社会办医经历出发,提出增加土地、税务、科研等方面政策的平等性,实实在在地鼓励创建非营利性的民营医院。“社会办医是我们大力发展的方向。”刘延东肯定了社会资本办医的方向。随后,她还谈起了前往福建莆田调研民营医院的情况。据介绍,由莆田人在全国开办的民营医院达到了8000家,随着民营医院集团的发展,它们也从最初的小广告等不规范的发展模式逐渐壮大了实力,目前这8000多家医院中有20多家是三级甲等医院,还有大量的专科医院。我们国家的13亿人口,如果仅靠现有的700万医务工作者和公立医院的力量是不可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医疗需求的,所以要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才能够丰富我们的医疗资源,另一方面从经济的角度讲,社会办医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李克强总理讲到将来要加大以扩大内需为导向的服务业发展,特别提到了教育、卫生、健康。因此,将来鼓励社会办医是一个大方向,政策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