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药经济报 2016-10-25
众所周知,美国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颇高,市场主要集中于三大企业公司:麦肯森(McKessen)、美源伯根(AmerisourceBergen Corp,ABC)以及卡迪那(Cardinal Health),三大公司2014年药品分销业务合计占市场的85%左右,并且在最新财年规模均已突破千亿美元。
强大的规模效应之下,美国药品流通市场靠量驱动,产业链上的合纵连横屡屡上演。各家企业面向市场,为上下游客户提供创新性增值服务,并逐步建立起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通过技术升级或精益手段降低成本、力求高效。
目前,中国药品流通企业环境错综复杂、竞争趋于白热化、毛利日益下行,美国药品流通行业经验将对中国形成借鉴。
1规模化之下合纵连横
近年来,美国药品流通产业发展的一大显著特点是终端各主体之间的合纵连横。比如批发商与大型零售药店合作,PBM与零售药店合作,借以推高采购量从而压低价格。再如医院联合成GPO或ACO模式,尽量扩大采购主体的量,从而获取药品价格的最优折扣;单体药店结成联盟,由联盟去采购,得以增加谈判优势。
随着仿制药逐渐主导美国市场,加之付费方控费力度加大,以采购与议价为导向的药品流通批零合作模式逐渐形成,规模效应下的强强联合屡见不鲜。
原文详情地址:http://www.menet.com.cn/info/201610/201610250931403140_1327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