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2016-03-25
3月22日至25日,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中医药再度“放声”博鳌。在23日下午举行的以“科技创新:助推中医药国际化”为主题的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制,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但它不是封闭的,应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要想中医药更好地为世界人民健康服务,就要苦练“内功”,加大科技创新,让它的“翅膀”更硬,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推进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国人的疾病谱也发生着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比如缺血性心脏病、中风、肿瘤等患病率显著上升。“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加大了医疗支出,形成了恶性循环。”张伯礼说,“医学目的应是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应从‘治病’转为‘防病’,而中医自古就提倡治未病,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理念和方向,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社会认可。”
“但是中医药要走向世界,得到世界人民的接纳,还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中医药的技术含量。”张伯礼说。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多次发文,着力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70多个国家签订了近百个含有中医药内容的政府间协议。张伯礼介绍:“我国已在国外建立了10多个中医药中心,今年还将再建立10个,成为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基地。要想继续深入中医药国际化,还需用科技手段呈现中医药的疗效,要帮助中医药讲‘故事’,告诉世界人民为什么有效、怎么起效的。”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着对青蒿素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张伯礼表示:“这个奖是颁给把传统中医药的经验、智慧、灵感与现代科学结合后的成果,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实至名归。中医药有数千年积累,可以说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需要努力发掘,用科学技术加以提高。”
此外,张伯礼强调:“中药国际化还需尽快制定相关标准,现在我国已有一批标准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共识和应用,比如中医药教育标准已被50个国家采纳,并且现在已经完成了世界通用的中医药教材中文的编写工作,今年将开展英文的编写工作,编委会已经成立。同时,一些中医药质量标准也得到了国际认可,比如丹参等9个品种的27个质量标准已被《美国药典》正式采纳,还有99个中药品种正在接受美国药典的复核与审定。中国正与欧盟达成协议,共同起草本草专论,这也将为中药进入欧盟市场提供有益支撑。”
浙江省近期医疗机构公布了58短缺药物品种
来源:赛柏蓝整理 2016-03-25
昨日,浙江省药械采购中心发布《加强交易管理,梳理缺货情况》的通知,并公布了58短缺品种。
和其他省份不同,浙江省详细分析了造成产品缺货三种原因,并采取了不同应对措施,对于一直没有保障供应的品种来说,要求是企业落实药品保障责任。至于具体将采取何种措施并未谈及。
从浙江省药械采购中心发布的通知来看,药品短缺情况如下:
一是部分药品已恢复正常供应。
前期,我中心通过核实产品缺货的原因,分类进行了处理。如根据规则梳理和调整低价药产品的参照价价格、依据市场实际供应情况调整采购价格、将部分药品纳入供应紧张药品系统管理,如氟尿嘧啶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并要求企业积极组织货源保障医疗机构用药需求。
二是部分药品为区域性缺货。
核实中,发现部分产品存在局部地区缺货的现象。如英国GLAXO OPERATIONS UK LIMITED生产的头孢呋辛酯片(规格:0.25g*12片/盒),全省11个地市中,在舟山、宁波、台州地区配送率低于60%,其他地市中,该产品的配送率均达到90%以上。
中标生产企业为保障供应的第一责任人,须登录交易平台查看本企业中标产品的采购和配送情况,做好相关协调供应工作,保证在线交易药品的供应。各级经办机构亦应督促配送本区域的配送企业积极组织货源。
三是部分药品因生产线改造、进口批件到期等原因,阶段性缺货。
核实中,发现部分企业已将实际生产供应情况反馈至相关配送企业,但未及时将情况反馈至医疗机构。如泰国Atlantic Laboratories Corporation, Ltd.生产的癸酸氟哌啶醇注射液。
四是部分缺货原因需进一步进行核实与梳理。
中标生产企业在供应中因故出现供应不足、阶段性供应困难等可能影响医疗机构用药需求的,应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至医疗机构、配送企业,畅通供应信息,保障中标药品的供应工作。针对未解决缺货问题的产品,我中心将加大监管力度,落实缺货药品的责任主体。
附:近期医疗机构申报的缺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