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药信息链 2015-04-15
4月10日,安徽蚌埠带量采购发布《蚌埠市公立医疗机构临床用药单品种带量采购询价文件》和《蚌埠市公立医疗机构临床用药带量采购(市区)招标公告》。首先,我们先理清工作安排的时间节点,安排得还真紧凑:
此通知推动了蚌埠乃至安徽的带量采购,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业界的质疑和愤怒。不少业界人士认为,该采购文件对投标人实行歧视性待遇,违反我国《招投标法》,极大影响了政府公信力。我们一起来看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以下是小编想要吐槽方案中的几点,标红的部分通过对比之后,相信大家会发现供应商是“市内”还是“市外”待遇截然不同(“供应商”是指向采购主体提供药品的经营企业,即配送公司)。
(1)“主体资格”仅针对市内企业;(2)“全年销售额”这一投标门槛市内和市外竟然相差了50倍;(3)“仓储面积”、“运输半径”也明显偏向本地配送企业。这几项对于市内市外企业的分值差距的影响可想而知。就这三点,已经让非蚌埠本地的配送企业感到愤怒了。
对于标蓝色的两项,充分体现的带量采购的“二次议价”的降价决心。首先,在中标价的基础上,让利未达15%的,直接踢出市场,让利越多,得分越高,看到让利金额和降幅得分的总分为40分,小编也是醉了,摆明了要大家价格厮杀嘛。而对于单品种,则是“一口价”,让利不能低于25%。这是苦了生产企业,也苦了经营企业啊,冷暖自知。
安徽蚌埠公共资源交易网在4月10日分别公布了非单品种和单品种的采购目录,以及其计划采购量和采购金额。其中2619个非单品种的计划采购总金额为2.78亿元,而30个单品种的计划采购总金额为0.979亿元。先不说公布的30个单品种是指定生产企业的带量采购目录,且同一通用名和剂型下没有列出所有参与投标的厂牌,间接保护了一些厂牌,形成歧视性对待投标品种。就从品种数和采购金额的情况看,大家想想是否存在问题呢?
最后,小编不得不吐槽一下,履约保证金市外成交企业每家2500万元,市内成交企业每家500万元,按照市内和市外各中选5家供应商,则履约保证金总额达到1.5亿元,这相当于采购预算2.78亿元和0.97亿元而言,分明是第三方平台在强制性融资嘛,金额可真让人望尘莫及,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