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孙燕教授在第十三届吴杨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产业资讯 2012-10-31 3718
  

来源:中国药促会       2012-10-31


编者按:第十三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吴杨奖)10月25日在北京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孙燕等11位医药卫生工作者获奖,其中孙燕院士被授予特殊贡献奖。孙燕院士在颁奖典礼上的讲话,充分体现了我国老一辈临床医学工作者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他们对中青年临床医生的期望,非常令人感动。以下内容根据孙燕院士在颁奖典礼上的讲话整理。

孙燕:今天,我获得由我的老师——吴阶平教授和保罗·杨森博士创建的奖项(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特殊贡献奖),我感到非常惶恐。因为过去获得这个奖项的,一半是我的老师,一半是我的学长。我今天能够站在这里接受这个奖项,是对我一生工作的肯定,非常感谢。

    感谢这个时代。我们是生于民族危亡时期的一代人,怀揣强烈的报国志愿,我选择了医学专业。我们这代人大多经历了许多人生坎坷,但在我的人生道路上,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地碰到了许多贵人。首先,我在协和学习、工作八年,老师们对我的教导:“要严谨、爱岗、爱护病人。”,这种精神让我终身受益。第二,我到肿瘤医院工作以后,领导、同事给了我很好的机会,把我领入国际医学前沿领域——临床肿瘤学科,鼓励支持我开创了一个新学科——内科肿瘤学。

    非常感谢我的患者。我一直记得最早接受我治疗的几位患者,现在他们都成了我的好朋友。1970年的春天,我们全家即将下放到甘肃定西。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三位我已经治愈的淋巴瘤患者,骑着平板三轮,给我送来了他们用自己家里和捡来的木头钉成的一个白茬的箱子。这样的箱子在今天很不值钱,可是在当年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让我觉得这是他们对我终生都不能承受的爱护。这三位患者当中,有一位老工人已经过世,一位北航的老师最近才过世,还有一位是一名工程师,他现在还能够骑自行车往返北京和天津。

    现在临床试验大多是双盲试验,很多患者参加我们的临床试验,明明知道有可能被随机抽调到对照组,但是他们还是非常认真地参加试验。所以,我今天能够站在这儿,要特别感谢他们,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积极配合,我们不可能获得这么多国家级创新临床研究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完成的国家级创新临床研究成果。

    当然,我也非常感谢家人的支持。我的夫人今天在座,她是我的同学,我们已经共患难58年。

    最后,我也非常感谢我的学生。因为他们,我的学术思想、我的事业能够得到延续,临床肿瘤学得以发扬光大。如果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这个学科怎么可能发展到今天?为了临床肿瘤学的更好发展,我们创建了一个组织——CSCO,现在个人会员一万多,团体会员近100个。每次开会都是上万人的规模。CSCO已经和美国的ASCO、欧洲ESMO、亚洲的ACOS结成了互认并互为会员的姐妹组织关系。我本人担任过10年亚洲临床肿瘤学会的主席,现在是名誉主席。

    我给自己定位为“中国第二代的肿瘤学家”,因为我的老师,他们是第一代的肿瘤学家。我给自己的任务就是要承上启下,光一个人好,是做不成事业的,桃李纷飞才是我真正的期望。我感谢我的学生、我的团队、我的同行,是他们使得这个学科能够如此迅速的发展。我常常告诉我的学生们,因为有了你们,我的学术思想就可以延续。我也常常开玩笑说,你们就是我的未来佛(佛教里有前世佛释伽牟尼,还有未来佛)。我想,我们这些“未来佛”们,你们生长的时代、你们的机遇让我们羡慕。但是,光有机遇、没有勤奋、没有执着的努力,是做不出辉煌事业的。

    我自己也会继续努力,发挥余热,跟大家一道,共同为了我们国家的临床肿瘤学事业继续奋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