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界 2014-06-30
6月29日,在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的第31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药政司副司长孙阳、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吴海东、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医药价格处处长宋大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保中心医疗服务管理处段政明处长等官员就行业政策进行了发言,媒体将摘要整理如下:
破除以药养医,瞻前顾后的改革必然一事无成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药政司副司长孙阳
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5年,破除“以药养医”是贯穿改革的一条主线,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过度用药日盛之根是医德药德渐衰之因,是患者之叹医生之恨。一个政策既于药物无益、又无补,我们就要废除它,必须坚持破除“以药养医”不动摇。在这一个原则问题上的任何犹豫和退缩,都无异于摇泰山。
破除以药养医就是彻底切断医与药之间的利益。破除“以药养医”不仅仅是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制药企业也要创新发展。只有坚定信心,革故鼎新才能成真,前怕狼后怕虎,瞻前顾后改革必然一事无成。
有人惧怕改革,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有方针下有顶针。在改革中必须认清,明里暗里的商业折扣、低进高出的“二次议价”、移花接木的药房托管等做法是否依然会加重过度用药,是否依然会阻碍新药创制,是否依然会加重医疗负担,是否会依然损害医生声誉。
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回落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吴海东
去年医药工业增速是17.9%,低于十二五规划20%的指标,今年1-4月医药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仅13.2%,进一步回落。
此次医药工业百强有三大特点:第一、有两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跨过400亿大关;第二、有两家企业进入百亿级企业的行列;第三、百强企业门槛有所提高,达到20亿。但美中不足的是,百强企业集中度离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希望百强企业家们攻坚克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争取达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药品定价机制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医药价格处处长宋大才
在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的情况下,从今年五月份开始已经陆续向社会公布了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思想就是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反映市场供求的手段,来鼓励低价药品的生产;
其主要内容就是由管理最高零售限价改为控制,允许生产经营者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制定购销价,同时八部门完善相关政策、建立相关机制。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和相关部门将重点抓好这个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这个政策能够生根发芽。
要继续完善药品的定价方案。长期以来,定价部门坚持以成本和市场供求为基础的药品定价方法,这个方法可以作为管理药品价格的政策定价部门的一个基本方法。
同时也要引用现在国际上经过证明的合理药品价格调节方式。在今后要完善药品的定价方法,特别是引入国际药品价格比较,通过全面调查一些药品在主流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市场销售情况,从而合理制定某些药品的价格,同时减少价差,为我们医药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要尽快研究实施药品价格的扶持政策。希望通过价格扶持政策进一步鼓励药品生产过程中有创新的、质量高的药品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以客观指标评价为主体的定价资格认证体系,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鼓励药品的研发创新和质量提升,促进医药行业的结构调整和集中度的提高,从而也促进医药企业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社会关注的药品价格存在的一些问题,还需从一些机制和体制的改革入手,在药品价格的改革上要研究实施或试点药价形成机制,要逐步建立起政府间接掌控、医保控制费用、市场决定价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医保控费的作用,从而引导我们药品市场形成合理的价格,也从而推动解决目前存在的药价虚高等问题。
有关医保的数据解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保中心医疗服务管理处处长段政明
今年全国参保人数已突破13亿,职工医保达到2.8亿,居民医保达到2.9亿,新农合8.05亿,从制度层面和参保人数来看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目前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的资金支付比例已经超过80%,达到了81%,居民医保报销比例也已经达到70%。此外,去年开始在基本医疗保障基础上实行的居民大病保险,计划今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医保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首先支持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高。在新医改中把诊疗费、挂号费合并为一般诊疗费用,一般诊疗费用每人十块钱,医保基本上支付了80%。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从307种扩容到530种,医保全部把它纳入了医疗保险目录,直接进入统筹基金。
在公立医院改革里,目前全国医院收入的60%是医疗保险基金在支付,剩下40%左右基本上是一些异地就医的人群,他们回到参保地后仍然由医疗保险支付。
同时在公立医院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实行零差率带来的医院收入减少,也要通过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来解决,在这个调整过程中基本也是医疗保险基金在支付。从目前实践来看,各地由于药品零差率导致医院收入减少的80%到85%都是由医疗保险基金在支付。
在购买医院服务、企业药品的过程中,都希望同样质量买最便宜的,同样价格买质量最高的。不分公立医院还是非公立医院,也不分国有企业、合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谁的服务好就买谁的,谁的价格低(当然是在服务、质量同等的情况下)就买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