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发改委调药价思路生变,鼓励创新药价格意见有望今年出台
产业资讯 2014-04-10 3169
   

来源: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2014-04-10


高价药如何定义仍存疑

49,全国药品价格座谈会在江苏泰州召开,该会议是发改委的内部讨论会,多省市发改委、物价局相关负责人参与会议讨论。一位与会人士透露,会议对今年发改委的主要工作重点作了部署,还就社会上一直存在的药价虚高的现象作了重点的讨论,听取各省相关负责人的意见。

其实,“药价虚高这一现象一直被炒得沸沸扬扬,发改委也已进行多轮药品最高零售价的调整,然而,该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与会人士告诉记者,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高度重视,并且在医改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降低药价虚高,正因为此,作为价格部门,发改委也将此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内部座谈会上,部分省市相关负责人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但是普遍认为,招标制度带来的高价药降价难、低价药降价死等现象,导致了药品价格虚高与虚低并存。然而,什么是药价虚高、高价药的范围如何定义、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会议并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该人士进一步强调。

事实上,部分省份已经开始进行调研及探索式试点工作,调研了一些肿瘤药、原研药、独家品种,重点关注采购金额排名前位的品种。卫计委去年还曾组织对合资药、抗肿瘤药等进行调研,拟建立价格谈判机制,与销售金额前200位的合资、进口药等高价药的生产企业进行谈判,从全国范围内降低这些药品的虚高价格。

在今天公开召开的中国价格协会医药价格专业委员会一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一消息人士也透露,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虽承认药价虚高的客观现象,但也分析指出这要考虑放到不同的坐标系中参考”,在对比国内外药品价格后发现,原研药的价格处于中等水平、国内仿制药价格处在中等偏下水平,“可是,仍然有压缩的空间

调药价思路生变

周四,在江苏泰州召开的中国价格协会医药价格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上,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已经在相关部门形成共识,“真正在做的是技术操作层面上如何落实”。

一位与会人士透露,其实,发改委的工作思路在发生变化,从之前调整最高零售价现在逐将重点转移到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上。介绍发改委工作现状的负责人也承认,中成药等调价工作的缓慢正是因为这一工作重心的转移。

前述负责人也透露,药价改革最终要走向将定价、招标、报销等紧密结合的形式,关键要体现事先引导、采购主体有积极性、超支自己负担、节约归已等一些特征。

此前,在去年国家发改委医药价格座谈会上,发改委就已经开始酝酿这一工作模式的转变,提出“基准价”这一概念,即通过对药品实施定额医保支付,超额患者自付的管理方式,让药企主动开展价格竞争,形成更为合理的药品价格。

其实,在去年上半年,发改委价格司曾进行过一轮征求意见,但是该工作一直进展缓慢。对此,发改委官员也回应大智慧通讯社,目前全面实施条件还不是很成熟,计划通过选择部分地方开展试点。

中成药调价目录将分批出台,优先解决矛盾突出品种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描述今年的工作思路时提到,关于中成药价格调整,今年会分批出,先重点解决一批矛盾突出的品种。

发改委已经收到相关部门的第一批中成药调价意见,第二批也即将收到,“过去的化药价格调整目录是在两年内分5批出台,中成药调价目录也会分批出,将优先处理一批矛盾突出的品种,其余的明年再抓紧完成。

低价药目录上半年有望出台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发改委今年将出台改革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意见”,并根据该意见出台低价药品目录清单,“这是今年上半年可能会有眉目的工作

一位与会人士透露,为了提高药企生产低价药的积极性,卫计委也将配合出台一项一揽子鼓励低价药生产供应的政策。目前卫计委已起草了鼓励常用药品生产供应意见”,该文件很快就要出台。发改委非常赞同卫计委的这个想法,要想价格落到实处,必须要有其他鼓励政策的配套。

上述人士称,低价药目录要完善价格管理方式,根据日费用进行分类管理,产品价格只要不超出日费用的最高限即可,不再制定最高零售价,“这个改革思路比较新,各部门也持赞同态度,共识是不能就价格论价格,还需要招标、报销等政策配合,同时,在国家大的文件下,地方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低价药品清单。

鼓励创新药价格意见有望今年出台

在药品价格专题座谈会上,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利用价格杠杆来鼓励创新药的价格意见有望今年出台。

一位与会人士对大智慧通讯社透露,创新药定价办法将重点改革单独定价。单独定价政策实施以来,确实鼓励了国内企业进行创新,提高药品质量层次。但是也出现了矛盾,主要是企业的内控标准缺少跟踪和事后评估,由价格部门进行质量评价缺乏法律依据。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如何从客观标准来界定、具体鼓励哪些企业,下一步要提出一些标准来研究,“创新药定价思路不求大而全,而是细而精,考虑好一个出一个,能拿出几个就拿出几个,不会等着所有想法都成熟再出。

在国产仿制药几近泛滥、价格低廉的情况下,创新药定价不合理,进入市场困难重重一直广受诟病。今年两会期间,浙江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就提出,创新药进入市场首先有招标困难,其次是进入医保,特别是新农合存在困难。

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在两会中也坦言,国家对创新药物扶持力度不够,尤其是一些新药获批以后,不能及时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临床使用制约明显,销售不能上量,很难短时间收回研发成本,挫伤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

 

您可能感兴趣
十一批,光脚企业彻底没戏了?
十一批,光脚企业彻底没戏了?
产业资讯 药社通 2025-08-09 55
下一个修美乐藏不住了
下一个修美乐藏不住了
产业资讯 氨基观察 2025-08-09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