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2014-04-01
广东基药增补黑幕掀开,持续发酵的“广东地震”打破了整个药品招标的步伐,各省增补或再次退回到“回头看”。
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地基药增补冲动不减。青海、江西、山西、重庆、青海、甘肃、湖北等省份增补品种在200种以上,广东、新疆等省份的增补更是“大跌眼镜”。随着广东基药增补黑幕的掀开,各地跃跃欲试的增补冲动有所缓和。周末,江苏紧急叫停基药“报量”,浙江、黑龙江增补也陷入停滞,多省招标、增补进入“观望期”。
周一,一位政策专家向大智慧通讯社(微信:dzh_news)表示,广东腐败事件已经引起中央的重视,没有出台基药增补目录的省份会进入暂时观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招标。
漩涡中心的广东:硬着头皮走到底
上周四,广东省卫计委官员伍新民涉嫌基药增补违规接受调查一事被曝光后,市场为之震动。周末,该省第二中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涂瑶生接受调查,传当地代理商三信药业董事长魏林华也涉嫌其中。
自去年3月新版基药目录发布以来,虽然中央一再强调“从严增补”,但各地增补激进,广东更是“顶风作案”,大跃进式的发布基药增补目录,总执行的基药数量达到近1000种,几乎架空国家基药。广东卫计委在该腐败事件发生后,立即发布声明,强调增补工作的依法依规,并称符合岭南用药情况,若发现在增补工作中有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将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对此,前述政策专家则向大智慧通讯社分析,这个声明是对政府行为的一个肯定,“这也意味着,广东省的增补目录不可能会有变化”,如果舆论压力较大,则会在下一轮招标时进行调整,“不需要自己抽自己耳光”。另一长期关注广东市场的药企内部人士也认为,此次波动是秋后算账,广东基药增补目录已经在执行,应该不会有变化。
业内普遍认为,广东药交所模式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刚刚步入轨道,“朝令夕改”不会发生。大智慧通讯社也从某企业高管处得到证实,目前暂时接替伍新民工作的调研员是退休返聘,“完全执行原来的政策,规则不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