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药促会简介
资质证书
协会章程
机构设置
医药创新科学委员会
协会领导
第十一届理事名单
第十一届监事名单
专业委员会
国际组织成员
IFPMA ICH 工作组专家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党建工作
新闻聚焦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协会活动
国际交流
投资大会
品牌评选
其他会议
大事记
会员服务
会员单位
会员动态
入会申请
入会咨询
会员权益
会费标准
下载专区
EN
首页
关于我们
药促会简介
资质证书
协会章程
机构设置
医药创新科学委员会
协会领导
第十一届理事名单
第十一届监事名单
专业委员会
国际组织成员
IFPMA ICH 工作组专家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党建工作
新闻聚焦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
协会活动
国际交流
投资大会
品牌评选
其他会议
大事记
会员服务
会员单位
会员动态
入会申请
入会咨询
会员权益
会费标准
下载专区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官方明确仿制药注册标准和药典标准关系!
产业资讯
医药经济报
2019-08-05
5886
医药网8月5日讯 8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了《关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中药品标准执行有关事宜的公告》,明确仿制药注册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等国家药品标准的关系。
根据有关规定,
药品
注册标准中收载检验项目多于(包括异于)药典规定或质量指标严于药典要求的,应在执行药典要求的基础上,同时执行原注册标准的相应项目和指标。
上述公告指出,由于溶出度、释放度等项目在质量控制中的特殊性,按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要求核准的仿制药注册标准中有别于《中国药典》等国家药品标准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在审评结论中予以说明,申请人在产品获批后三个月之内向国家药典委员会提出修订国家药品标准的建议。
国家药典委员会收到修订国家药品标准的建议后,按照有关工作程序进行技术评估,决定是否立项开展相应的国家药品标准修订工作。在《中国药典》等国家药品标准完成修订之前,生产企业可按经核准的药品注册标准执行。
平均审评周期约534
天
国泰君安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截至7月15日,仿制药新标准申报品种平均审评周期约为534天。目前共89个品规通过新标准申报获批(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审评时间最短的为信立泰的替格瑞洛片(60mg),仅用130天;审评时间最长的为恒瑞
医药
的吸入用地氟烷,共用 1223 天。
已上市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平均审评周期约213天。目前,共222个已上市仿制药申请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审评时间最短的为华润双鹤的米非司酮片,仅用51天;审评时间最长的为石药集团的阿莫西林胶囊,经过两次补充审评用时481天获得通过。
那么,按照这两项平均审评周期估算,目前距离年底预计的开标时间尚余4~5个月时间,期间可能仍有部分
企业
通过新标准申报或已上市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加入到集采的竞争行列。预计在12月1日前,氨氯地平口服常释剂型、蒙脱石散剂和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口服常释剂型等品种可能进入。
企业立项更为谨慎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一致性评价研发费用高昂,目前企业立项变得越来越谨慎。
从上市公司公告的已通过品种研发费用来看,共有18个品种在100万~500万元区间,32个在501万~1000 万元区间,10个超过1000万元;而且 100万~500 万元区间中的多个品种为境内外共线品种,申报材料已相对完备,故而可能花费较少。虽然部分省份,如浙江、甘肃等,对于前三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生产企业,每个品种一次性奖补300万元,但预计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一致性评价立项的成本压力依然较大,立项品种多为企业相信通过评价后可以“回本”甚至“盈利”的品种。
然而,第一批集采52%的平均降幅、96%的最高降幅以及独家中标规则使得企业“回本”风险骤升,一致性评价立项变得更为审慎;即使立项,选择的也是一致性评价竞争格局良好、市场空间广阔的品种。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已上市仿制药的BE开展节奏和一致性评价申请节奏趋缓;第二,CDE新受理的一致性评价申请多为首次申请或暂无企业通过的大品种。
若以最后通过伦理的日期作为BE试验起点,企业开展BE的节奏经过一段加速期后,在2018年5月-9月达到高峰,单月开展数一度达到70项左右,其后节奏开始放缓,尤其是2019年1月以来,单月开展数下降到30项左右。
5月20日-7月14日的8周时间里,CDE共受理161项一致性评价申请,涉及103个品种(以通用名+剂型计),其中35个(36.0%)是受理时同一通用名+剂型下暂无企业申请的品种;74 个(71.8%)是受理时同一通用名+剂型下暂无企业通过评价的品种。而且,这两项比例近来均有所提升,反映出企业在立项时可能会有意选择一致性评价格局较好的品种,避免“扎堆”竞争。
在今年“全国
药品注册
管理和上市后监管工作会议”上,有关领导已经明确指出,“全力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坚持
标准
不降低,进一步完善相关评价要求和指导原则,在保障药品可及性的基础上,分类推进。”
从这段话中既可以看到一致性评价的进展情况,也可以看到仿制药下一步走向——必须通过一致性评价,否则只有被淘汰。
您可能感兴趣
超14亿美元!礼来接连出手ALS与核酸药
产业资讯
MedTrend医趋势
2025-05-12
39
诺和诺德Q1财报:肥胖业务收入增长65%,司美格鲁肽收入超过K药
产业资讯
医药时间
2025-05-12
41
BMS 400亿美元加码在美国的投资
产业资讯
研发客
2025-05-12
40
热门资讯
1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2023年会长会议扩大会议成功召开
2
一图速览 | 中国药促会2023年第三季度大事记
3
第八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在苏州盛大开幕
4
共建卫生健康共同体|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医药合作发展大会在苏州成功举办
5
聚势谋远 共赢未来 | 2023CBCE海药会将于11月启幕
6
《2022年度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评述》正式发布
7
2017年3月12日
热点标签
医药投融资
进口药
创新药
审评审批
仿制药
医保
phirda@phrda.com
010-5815616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