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会员单位 会员动态 入会申请 入会咨询 会员权益 会费标准
正大天晴:突发疫情激发新思路 加快创新互联科技赋能产业各环节
会员动态 2020-03-11 4923
文章来源:财经网

疫情蔓延,一线救援药品物资告急需要支援,具备研发、生产能力的医药行业提前复工,药企员工成为最早结束假期,开启返工复岗的群体。在抗疫一线外,医药研发领域成为另一大抗疫“主战场”,具备研发实力的医药公司尝试探索,寻找解决路径。
近几年间,药政改革持续深化推进,为医药行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对药企创新能力、产品技术储备要求不断升级。行业对于“创新”的呼声越发响亮,在经历了跟随仿制逐步探索后,药企自主创新的动力不断激发,研发能力正被瞩目。
状况突发,产业链上下游的联系受阻,如何完善企业自身产业链闭环,值得深思。而当下,互联科技赋能医药行业各环节,抓住新科技新潮流,或能增强抵御外部干扰,防范风险的“抵抗力”。
提前返工,研发上路捐赠已落地
疫情蔓延,减少外出,避免感染,成为多数人的选择,但是,一线救援药品物资告急需要支援,具备研发、生产能力的医药行业提前复工,药企员工成为最早结束假期,开启返工复岗的群体。
时间回到1月30日,正大天晴生产车间、保障车间,共计4个车间的机器开始运转,“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健康和安全生产,刚开始复工员工以连云港本地生产一线人员为主,不安排其他省市的员工返程提前复工”,正大天晴副总裁庄兴龙说道。
从庄兴龙的介绍中,财经网产经了解到,正大天晴员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部门、分地域,逐步实现分批复工。截至3月1日,经过近一个月的复产,员工复工率达到70%,产能恢复80%以上。“从进厂检查到生产安排,从保障办公安全到做好就餐管理,公司疫情防控目标正是希望做到无盲区、无死角。”
在抗疫一线外,医药研发领域成为另一大抗疫“主战场”,具备研发实力的医药公司尝试探索,寻找解决路径。“积极组织科研力量,攻关抗疫,目前公司正在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开展‘甘草酸二铵治疗新冠肺炎的探索性临床研究’工作,同时也与其它临床和科研单位开展类似研究工作”,庄兴龙表示。
研发正在路上,捐赠援助已经落实。据统计,自1月26日起,正大天晴先后向湖北省红十字会、江苏省红十字会等公益机构捐赠700多万元的现金、药品。除了捐赠现金和药品外,公司发动分布在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员工,通过国内外渠道筹措数千套防护服、口罩和医用手套、酒精等急缺防护物资,捐赠给当地医疗机构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药品、物资支援一线救援
稳步恢复,突发状况激发新思路
“疫情对于公司业务的开展总体影响有限,目前公司各环节的工作正常有序展开,但比起平时,工作节奏有所放缓”,庄兴龙坦言。
绝大部分产品原料是企业自行生产的,部分药物的前体物质,比如化学试剂等,需要向外采购,“但是江苏境内产业链比较完备,基础原料的补给基本可以在江苏省内,或者临近的江浙一代采购”。而研发设备的运送、安装也不得不面对时间延长的问题,“本来一周可以结束的工作,现在则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安装人员需要隔离、检测,这是有要求的。”
新冠肺炎爆发后,通往湖北车辆进出困难,一段时间广州也严控外地车辆进入,“在产品物流方面,确实面临挑战,公司为此想了很多办法”,庄兴龙向财经网产经举例谈到,“公司和湖北、广州的商业流通公司协商,在进出收费站进行交接,公司将药品物资送到收费站,对方开车接收,通过这样的方式转移,时间稍微耽搁一些,但这一问题总体得到解决。”
庄兴龙在采访中也提到,“未来,在创建更多便利途径强化与医护人员的医药信息传递途径外,公司也意识到,要跟商业渠道客户建立更加紧密和深入战略伙伴关系,以保证任何时候都能实现把临床急需的药品顺利送到医生和患者手上。”
而疫情期间,线下发热门诊人数爆满、部分科室门诊延缓开诊、疫情小区街道实行出入限制措施,“与去年同期相比,近来的几个月间,医疗行业整体用药总量在下降”,庄兴龙谈到,“患者和医生减少了直接接触的途径,特别是慢病、常见病患者的检查、复诊,线下很难完成了。”
往日企业以医院作为处方药的主销渠道,而疫情下,一时间缺失医院这一中间平台,企业与患者联系中断,“去哪里寻找需要用药的慢病患者”成为困扰企业的问题,直接建立企业与这些患者之间的“强联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品牌影响力,公众对产品的认知和熟悉度,成为患者自主选择品牌时的第一参考”,庄兴龙谈到。
而近几个月来,咨询诊断的渠道和方式变化,互联网诊疗“补位”上线,亦为企业搭建了联系医生、患者的平台。“这个过程中,公司也在持续关注,并积极尝试通过与互联网公司、线上诊疗平台合作,组织医生为患者提供线上远程诊疗”,庄兴龙告诉财经网产经。据了解,日前,正大天晴携手好大夫在线等互联网诊疗平台推出义诊活动,联合不同癌种的专家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免费答疑和问诊服务。
拥抱变革,加快创新互联全赋能
几年间,药政改革不断推进,特别是药品采购方式改革,为医药行业带来机遇和挑战,仿制药价格承压,新药研发难度大,风险高,历时长,对药企创新能力、产品技术储备要求不断升级。“未来,或许会进一步加快两极分化进程,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庄兴龙直言道。
行业对于“创新”的呼声越发响亮,在经历了跟随仿制逐步探索后,国内药企自主创新的动力不断被激发,研发能力正被瞩目。“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把创新放在首位,经此一‘战’,更让公司看到了创新的价值,也更加坚定了以创新引领发展的战略,未来会将更多精力和资源聚焦创新”,庄兴龙说道,“要由‘仿创’向‘创仿’过度,最终实现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从长远来看,创新能力始终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而当下,互联科技赋能产业链各个环节,正为企业提供更多机会和可能。网上诊疗、线上购药直接提供药企和医院、医生、患者“面对面”的机会,“互联网平台加强企业与医生、患者间的联系”。不仅如此,生产端注入智能科技也成为大势所趋。疫情突发,企业措手不及,生产智能化、自动化“有望增强抵御外部干扰,防范风险的能力”。
展望未来,互联网与医药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此前,正大天晴方面曾表示,“公司作为一家创新型的医药企业,高度关注互联网的发展是应有之义,公司打算在时机成熟之际以开放的态度积极介入,实现医疗生态圈中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多赢,同时令企业的产品力、创新力与客户力更上层楼。”
“经历此次疫情,公司已经将搭建企业内部数字化平台提上日程”,庄兴龙告诉财经网产经,“目前,公司已专门成立由总裁挂帅的数字化工作小组,探索互联网时代下,医药产业更多解决方案,各个部门都将参与其中,企业将着眼长远去整合内外部资源,进而搭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企业-产品-医生-患者相互融合的数字化新生态。”
生产智能化、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