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降价潮已经开始,后来者今后或难支撑;PD-1扎堆某种程度上是中国部分药物品种过度重复的延续,创新应在何处发力?
文丨见习记者 王礼钧
受业界追捧的肿瘤新药品种PD-1抗体未来前景如何?科创板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亚洲肿瘤联盟主席李进对此并不乐观。在近期举行的第三届健康产业投融资领袖峰会上,他直言,中国众多PD-1在研产品仅有创新之名而无创新之实,或将使PD-1成为创新药领域“滑铁卢”。
清华大学药学院研究员杨悦则认为,尽管中国在研PD-1产品数量众多,但在新靶点发现和疾病机制研究上并未有突破。她呼吁企业和投资者给予此类源头创新更多关注。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是一种肿瘤免疫药物,对多个癌种均有抑制效果,也因此被称为“广谱抗癌药”。目前,中国范围内共有6种PD-1抑制剂上市。默沙东研发的帕博利珠单抗和百时美施贵宝研发的纳武利尤单抗均为进口产品,而国产PD-1抑制剂则有君实的特瑞利普单抗、信达的信迪利单抗、恒瑞的卡瑞丽珠单抗和百济神州的替雷丽珠单抗。
李进指出,目前中国已有62种PD-1单抗获批临或处在研发阶段,但在6个头部PD-1品种已展开激烈价格战的情况下,后来者或将面临严酷生存环境。(参见《解药|多家中国创新药企晒抗癌药成果,PD-1竞逐大癌种》)
他给出如下数据:2019年1月,君实特瑞利普单抗上市时,定价为7200元/240毫克(支),折合年治疗费用18.72万元。但在2019年11月,信达信迪利单抗以每支2843 元的价格进入医保目录,并承诺对非医保适应症也采用此价格,其年治疗费跌破10万元。
10月25日,恒瑞宣布展开卡瑞丽珠单抗促销活动,年治疗费仅为3万元,而此前其年花费在12万元左右。
随着未来众多PD-1跟随者入场,价格或将进一步下跌。“刀片一样薄的利润,怎么推动创新制药?” 李进认为,盲目跟风将带来恶性竞争,最终反噬企业。
(本文来自新闻原创付费网站“财新网”,点击文末阅读全文,关注财新网服务号即可阅读全篇文章,阅读更多精彩文章可直接订阅。)
热门文章:
美国战疫如何打响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