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PD-1扎堆将成创新药“滑铁卢”?专家吁关注源头创新
产业资讯 财新健康 2020-11-04 3166

    

PD-1降价潮已经开始,后来者今后或难支撑;PD-1扎堆某种程度上是中国部分药物品种过度重复的延续,创新应在何处发力?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是一种肿瘤免疫药物,对多个癌种均有抑制效果,也因此被称为“广谱抗癌药”。目前,中国范围内共有6种PD-1抑制剂上市。



文丨见习记者 王礼钧


受业界追捧的肿瘤新药品种PD-1抗体未来前景如何?科创板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亚洲肿瘤联盟主席李进对此并不乐观。在近期举行的第三届健康产业投融资领袖峰会上,他直言,中国众多PD-1在研产品仅有创新之名而无创新之实,或将使PD-1成为创新药领域“滑铁卢”。

 

清华大学药学院研究员杨悦则认为,尽管中国在研PD-1产品数量众多,但在新靶点发现和疾病机制研究上并未有突破。她呼吁企业和投资者给予此类源头创新更多关注。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是一种肿瘤免疫药物,对多个癌种均有抑制效果,也因此被称为“广谱抗癌药”。目前,中国范围内共有6种PD-1抑制剂上市。默沙东研发的帕博利珠单抗和百时美施贵宝研发的纳武利尤单抗均为进口产品,而国产PD-1抑制剂则有君实的特瑞利普单抗、信达的信迪利单抗、恒瑞的卡瑞丽珠单抗和百济神州的替雷丽珠单抗。

 

李进指出,目前中国已有62种PD-1单抗获批临或处在研发阶段,但在6个头部PD-1品种已展开激烈价格战的情况下,后来者或将面临严酷生存环境。(参见《解药|多家中国创新药企晒抗癌药成果,PD-1竞逐大癌种》)

 

他给出如下数据:2019年1月,君实特瑞利普单抗上市时,定价为7200元/240毫克(支),折合年治疗费用18.72万元。但在2019年11月,信达信迪利单抗以每支2843 元的价格进入医保目录,并承诺对非医保适应症也采用此价格,其年治疗费跌破10万元。

 

10月25日,恒瑞宣布展开卡瑞丽珠单抗促销活动,年治疗费仅为3万元,而此前其年花费在12万元左右。

 

随着未来众多PD-1跟随者入场,价格或将进一步下跌。“刀片一样薄的利润,怎么推动创新制药?” 李进认为,盲目跟风将带来恶性竞争,最终反噬企业。




……

本文来自新闻原创付费网站“财新网”,点击文末阅读全文,关注财新网服务号即可阅读全篇文章,阅读更多精彩文章可直接订阅。


热门文章:

不明原因肺炎忽现

新冠病毒何以至此

抢救新冠病人

保卫湖北

新冠解毒

美国战疫如何打响

韩国做对了什么

防守无症状感染

新冠阻隔留学路

瑞德西韦临床试验为何戛然而止

新冠检测挑战

新冠防控常态化之路




更多相关文章:


解药|多家中国创新药企晒抗癌药成果,PD-1竞逐大癌种 [2020-09-29]
 
刚刚结束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公布了多项肿瘤治疗药物研究的最新试验结果,与往届相比,中国研究在会上愈发受到关注,有16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以口头报告形式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覆盖肿瘤免疫药、靶向药等多种药物。
 
ESMO成立于1975年,是欧洲领先的肿瘤内科学专业组织,其每年举办的年会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学会议,汇聚了全球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分享全球肿瘤学研究和药物研发最新进展。
 
本次ESMO年会上,肿瘤免疫药物PD-1/PD-L1在不同适应证中的应用仍是研究热点,PD-1联合用药研究成果是各家报告的重点内容。除Opdivo(纳武利尤单抗)、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Imfinzi(度伐利尤单抗)等进口PD-1外,中国企业研发的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也报告了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解药|基石药业出让PD-L1海外权益创新药出海渐成趋势 [2020-10-28]
 
10月27日,基石药业-B(02616,HK)宣布与美国EQRx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向后者授权两款肿瘤免疫在研药物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两药物分别为PD-L1舒格利单抗(CS1001)及PD-1单抗CS1003。
 
根据协议条款,基石药业将获得1.5亿美元的首付款,及最高可达11.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额外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EQRx将获得舒格利单抗和CS1003在除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以外全球市场的独家商业化权利。基石药业将保留CS1003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并将继续探索其作为单药和联合疗法的骨架产品的发展前景。
 
9月底,基石药业刚刚与辉瑞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向后者授予舒格利单抗在中国大陆的商业化权利。
 
医保目录调整在即 多家创新药企负责人呼吁谨慎设置门槛 [2020-08-10]
 
就在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方案一周征求意见时限到期前夕,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下称药促会)和多家创新药企负责人同时发声,对最新版的调整方案提出质疑,认为有关规定不利于中国创新药企发展。该意见尚未得到国家医保局回应。
 
其中最受关注的一项规定,是目录调整范围将拟纳入目录药品的上市时间设定为2019年12月31日之前,多家药企负责人认为,这将致使不少2020年度获批的创新药产品丧失纳入医保资格。
 
上述药企是在中国药促会日前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对医保目录调整方案提出了多项建议。参与座谈会的包括药促会会长宋瑞霖、绿叶制药集团董事长刘殿波、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晓东、百济神州中国区总经理兼公司总裁吴晓滨、诺诚健华联合创始人施一公、诺诚健华董事长兼总裁崔霁松、信达生物董事长兼总裁俞德超、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歌礼制药创始人吴劲梓、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