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风火过后思考:逢七轮集采,药企必须怎么变?
产业资讯 盛杰前沿 2022-08-24 2325

自2018年底至今,国家医保局已累计开展了七批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第一批25个品种分两轮集采,先于“4+7”城市试点,后扩围至全国;

第二批集采中选药品共有32个,覆盖糖尿病、高血压、抗肿瘤和罕见病等治疗领域,与“4+7”试点扩围相比品种数量更多、采购量更大;

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共纳入56个品种、86个品规,品种数量接近前两批的总和,涉及糖尿病、高血压、抗肿瘤等治疗领域;

第四批药品集采涉及90个品规,44个品种,8个注射剂为临床大品种;

第五批国家药品集采涉及药品品种达到61种,为历次国家药品集采品种数量最多的一次,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第五次集采品种覆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抗过敏、抗感染、消化道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

第六批则是胰岛素专项集采,也是国家集采首次拓展到生物药领域。

第七批药品集采共涉及61个品种,从数量看,仅次于第五批集采(62个品种)。

残酷厮杀之后,有人或许还存有一丝希望,幻想呵护政策的回归,“救一救”,诸不知,集采标志着仿制药暴利的逐步褪去,医药新逻辑已在路上,等来的只会是集采竞价规制、质量、供应、配送、应用等维度的不断完善,而市场常提倡的创新研发又需要真金白银,集采让企业很缺钱,自家家底又不足,陷入一个困惑循环。值此第七轮集采之际,供给侧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之下,按照中国文化逻辑里面,逢七必变,药企需要怎么变,才能转危为安,重塑企业生命?

向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取暖

成本和运营效率是永恒的主题,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组织,时刻记住成本如何降低,产出效能如何提高。集采出发点是降低药价,分摊患者费用承担,倒逼药企改革,这就使得某些医药细分领域从几十亿急降到几亿,甚至几千万等超大幅度,可谓颠覆性现象。拥有核心产品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信立泰,在第一轮未中标后,扣非净利连续两年下滑,幅度高达99.4%;同样东医药,因单一产品阿卡波糖被集采,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更是连续七个季度出现负增长。

或许会有一种观点认为,药企多发展几款核心产品,就可增强应付能力,其实不然,集采之重锤下,核心产品的数量之多,或许能碰运气式的躲过,然后下一轮呢?治标不治本。

真正要践行的是,掌控上游原料药,倘若上游原材料价格出现动荡,那最差程度也是大家都一样,由于集采不再拘泥于品牌口碑、规模等级、营销曝光面,往往营销费用近乎砍断,药品的定价直接取决于生产方面的成本和效率管理能力,简言之,用最性价比的成本造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因此实现原料药-制剂-消费端-第三方一体化或战略合作近乎合体的药企,既能在常规市场赢得竞争,又能因掌握成本、生管优势,在参与坚持低价优先的集采时胜出,延续企业生命。例如:在文章开头说的第一批中,华海药业由于具备“原料药+制剂”垂直一体化完整产业链的优势,成为本轮最大赢家;值得强调的是,本轮中标的一个共同点,具备原材料自产能力,中标率最高。

差异化发展,自主研发非唯一选项

集采改变市场环境,企业也需重审活下来这一根本主题。前文讲到,仿制药红利也过去,集采之下伤害最大。其中的原因是重复、低端的仿制药除了耗费资源外,在价格和营销上做文章,没其他优势了,其实就算没有集采,未来也会被市场淘汰。于是乎创新药概念再次被强化宣导。但是创新药研发有两个10亿,足够的研发资金支撑(超过10亿美元)超长研发周期长(高达10年以上)、且研发成功率低、失败风险大等显著特点。

关于资金方面,仿制药企只能依靠存量业务等的利润,作为创新药研发的现金流;而当下之急,指望超长周期挽救企业生命线显然不现实。因此,自主研发非唯一选项,甚至笔者认为直接抛弃,来个“曲线救国”,能活下来就是好战略,好发展。

上述的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谈合作。同样,在创新这方面,除了自主研发以外,还可以采取仿创结合、license in、合作开发、兼并收购、成立子公司或分拆上市等模式。例如利用手中现有优势,实现里程碑付款,再鼎医药与Blueprint Medicines双方就BLU-945和BLU-701在展开合作。BLU-945和BLU-701均属于Blueprint的在研第四代EGFR非共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驱动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交易总额:5.9亿美元。

仿制思维也不需要完全抛弃,差异化战略,执行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有我补的角色,高端仿制药、首仿药、改良型新药或生物类似药、特性特色药,仍然有极强的竞争力,利润极高等优势。

而且可延续仿制思维中的集中炮火攻克一两个上述所列的目标,结合企业自身的擅长或资源。于成本来说,例如改良型新药,有着低风险、低投入、变现快、长生命周期、高回报等特点,临床优势(例如提高药物效果、降低副作用、减少用药次数、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等)也比较明显,在现有基础上改良,受众程度高,市场接受度高,不会显得突兀。

结语

写至文末,总结的概述,即使药企们在未来某一时段实现具备完全自主研创的强大实力,也不可忽视仿创结合为主导下的多种创新方式,产业链上下,关联行业左右的纵横战略,既有业内龙头恒瑞原料药起家,首仿,多仿,差异仿,仿创等多种发展突围方式,为培养创新药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也有科伦药业通过设立子公司专项炮轰创新药城墙等等。

现象背后一个核心逻辑就是除了成本、生管运营的管控得当,创新的泛概念、技术差异化效果导向等多维度全面转型,全面竞争才是药企们新时期胜出的诀窍。

参考资料:

1.国家医保局官网

2.https://mp.weixin.qq.com/s/nIMDc2egAfDeR8RKbd_05A,《集采变局下药企的唯一出路》,2022

3.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507A08HIA00?refer=wx_hot,集采常态化下的医药行业怎么样了?药企如何快速做出应变?,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