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二十条”之后,“新十条”也来了,我国疫情防控迈向“精准阶段”。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下称“新十条”)。
“新十条”规定,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这无疑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化运转,但是,自由流动之后,感染风险随之增大,如何切实保护脆弱群体,就成为更为紧要的任务。
“新十条”中的第六条指出,要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
此前中国香港的疫情中,老年人病死率明显高于新加坡,根源就在于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的巨大差别,新加坡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6%、95%、95%。香港在上述三个年龄段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则分别为88.57%、82.75%、69.35%。
01 精准防控“洼地”何在
无论是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优化措施还是7日公布的“新十条”,一切有关精准防控政策的大前提,即奥密克戎毒力减弱。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邀请呼吸危重症专家、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表示,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
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也表示,对于没有基础病的中青年人,如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且不影响正常休息和生活,不用着急跑医院,多喝水、多休息,等待自愈。如果高热超过3天未缓解,有明显呼吸急促、憋喘等情况发生时,需要及时就医。
可见,奥密克戎给大多数人带来的整体健康风险正趋于缓和。
不过,李侗曾也曾提醒,要保护好重症高风险的、脆弱的人群,尽量避免造成感染。
那么,脆弱群体究竟如何定义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说,60岁以上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80岁以上人口约占总人口比例为2.59%。
如此庞大的人群体量,在最能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的疫苗接种方面却存在“洼地”。
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透露:总体上看,我国老年人的接种率不低,但不同年龄层次差异较大,8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率较低。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28日,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覆盖人数为2亿3940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2816.5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90.68%和86.42%,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亿8151.1万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接种的覆盖人数为2742.6万,完成全程接种2356.3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80岁以上人口的76.6%、65.8%,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445.6万人。
香港卫生署公布的信息显示,香港70-79岁的老年人中,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病死率是5.55%,接种两剂次疫苗的病死率是0.59%,接种三剂次疫苗的病死率是0.16%。
这也意味着接种三次疫苗的老年人,在感染奥密克戎后的病死率,比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降低35倍。
夏刚也表示,接下来,要整体提高老年人的接种率,同时重点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做好接种工作。
“新十条”中,则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
其中,第七条中提到,“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摸清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换言之,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加强免疫接种率,将是精准防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02 如何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
客观而言,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以及加强免疫接种,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毕竟,并非所有老年人都适合接种疫苗。
例如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及严重的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的老年人,则需暂缓接种新冠疫苗。而究竟是否适合接种疫苗,还需医务人员进行具体、科学判定。
矛盾点也正在于此。
由于一些老人由于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认知不足,亦或担心疫苗接种会发生异常反应,对接种存在顾虑,因此不愿接种疫苗或者咨询,同时,部分老年人还存在行动失能或半失能,导致接种不方便等问题,从而使得医务人员无法进行对老年人进行疫情风险、疫苗安全性的科普,以及具体判定是否适合接种等事宜,这也是目前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的难点之一。
在卫健委明确“不能强制进行疫苗接种令推出”的背景下,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则需要采取更加温和的方式。
近期,各地采取的不同措施,则对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例如广州越秀区,运用了街道与社区的力量。据悉,越秀区建立了各社区60岁以上实有居住人口的新冠疫苗接种台账,以上门、短信、电话等各种方式为老年人接种疫苗提供咨询服务。
据了解,目前广州各区约有230家新冠疫苗接种点为市民提供服务。考虑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接种点还采取上门接种、开设专场、定期回访等方式做好服务保障。近三天,全市新冠疫苗日均接种量均破万人。
除此之外,也有地方不完全依托于政府力量,而是通过与企业共同推出公益惠民项目,吸引老年人咨询、接种,大大提高了新冠疫苗接种效率。
其中典型案例,则是福建厦门翔安区政府与医疗AI企业鹰瞳科技(HK02251)达成合作,结合自身辖区特色和基层医疗资源实际分布,推出了“60岁以上老人接种疫苗赠送体检筛查公益活动”的惠民之举。
据现场老年人表示:“来医院一趟,疫苗也打了,还做了免费体检,还是政府考虑得周到!”
从数据来看,福建厦门翔安区政府工作人员表示:“通过开展这项活动,老年人过来接种的意愿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活动开展一周,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就提高了十个百分点,同时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和健康风险的筛查就已经累计完成了将近2000人”。
动员多方力量提高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不仅对我国进一步提高精准防控的科学性与普遍性带来帮助。也为构建我国精准、专业的老年人健康管理体系提供了借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