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防疫政策的全面放开,新冠感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缺医少药的情况急剧暴露。新冠领域虽然研发药物众多,但仍未有完全满足临床需要的产品,无论是治疗端还是预防端,都存在巨大的用药缺口。未来新冠的感染趋于常态化,新型预防及治疗药物的研发和提速应用需要得到监管机构、工业界、学术界和医疗机构的充分重视和共同支持。
近期一项国内自主研发的抗新冠一类新药,也是全球首款全修饰型吸入式小核酸新药-SNS812,通过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并完成人体首次给药,为国内新冠创新药物开创了里程碑式的崭新一页。
1.SNS812作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研究的全修饰型siRNA新冠药物,是迄今为止变种株覆盖率最高且兼具治疗与预防效果的药物,有望成为新冠病毒变异的最佳治疗方式之一。
2022年2月中天(上海)生物科技将SNS812研发成果发表论文于国际知名SCI期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2021年影响因子:14.26分)时, 药渡曾为其做过详细报告《新型抗新冠药物突破:中天上海广效抗新冠小核酸药物SNS812在国际权威期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发表结果》。(点击标题即可跳转)
作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全修饰型siRNA新冠药物,SNS812在对抗新冠病毒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迄今为止“变种株覆盖率最高且兼具治疗与预防效果的药物”。有机会对抗新冠病毒的快速演化及流感化,成为对抗新冠病毒变异的最佳治疗方式之一。
回顾其论文的关键动物实验数据显示, 预防性应用SNS812,100%阻断了动物肺部具感染力的新冠病毒产出(图一、A及C 右图),而同步给药组中,病毒则减少达96% (图一、B及D 右图)。此外,投药组动物肺部的病毒棘蛋白表现量与新冠肺炎的病征皆显著减少,说明SNS812投药显著降低了新冠病毒在动物造成的肺损伤(图二)。
图1.活体动物证实SNS812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原始株及印度株;A与B分别为K18-hACE2-转基因鼠于感染原始病毒株前投药或同时投药后,对病毒抑制之实验结果。C与D为印度株的结果。每张图的上方为实验设计,下方左图为病毒RNA定量结果,而右图为活病毒定量结果。每组实验中左图为病毒RNA定量,右图为活病毒定量结果。
图2. SNS812防止SARS-CoV-2感染导致K18-hACE2 转基因鼠之肺部损伤;显示K18-hACE2小鼠感染后,肺组织切片中病毒刺突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结果,图中病毒棘蛋白为染成棕色。(i和ii)与(iii和iv)分别代表对照组和SNS812给药组的支气管上皮图像,(v和vi)和(vii和viii)则是肺泡图像,(ix和x)和(xi和xii)则分别为细支气管和血管的图像。其中(xi)中的绿色箭头表示合胞细胞,而和(x)中则为血栓形成。
2.SNS812通过FDA的快速审评,获得了多项优惠及试验豁免,目前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有望加速海外上市。
中天(上海)的负责人张翼中博士表示:有鉴于SNS812机制明确,效果显著,因此获得美国FDA的多项优惠及实验豁免,已在2022年9月取得IND批准并于12月中完成第二剂量组投药。目前结果显示SNS812对人体的耐受性良好,受试者皆未出现不良反应(AE)。预计2023年3月完成一期试验,并在第二季启动对新冠患者的试验。如进展顺利,SNS812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全修饰型siRNA抗新冠药物。
目前SNS812在美国展开的临床试验为治疗用气雾剂型,未来会扩展至鼻喷的预防剂型。目前中国也已经批准了诸如F61(单抗)、HY3000(多肽)等鼻喷新冠药物的IND。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新冠预防性用药和国产新药的大力支持。因此我们相信,未来随着SNS812积累了更多的人体有效性数据,我国监管机构和产业界也会大力支持该款全球首个国产siRNA新冠药物的中国市场开发,为国家防疫尽一份心力。
3.新冠治疗领域的药物未满足需求,市场急需新型新冠的“防、治”药物
在新冠治疗药物方面,目前主要分成两类,分别是以瑞德西韦(Remdesivir)及莫纳皮拉韦 (Molnupiravir)为代表的核苷相似物,和以帕克斯洛维德(Paxlovid)及恩司特韦(Xocova)为代表的病毒蛋白酶抑制剂。其中Paxlovid由于临床效果显著且副作用相对轻微而成为主流。然而,Paxlovid与许多常用药物会产生药物交叉反应,引发严重副作用,为此美国FDA公告了37种禁止与Paxlovid并用的常见药品,范围涵盖高血压,心律不整,高胆固醇,痛风,失眠,忧郁等常用慢性病药物,以及心衰竭,抗凝血,类固醇,支气管扩张,止痛,免疫抑制剂与抗癫痫等常用药物[1]。这大幅限制了新冠治疗药物对高危人群的覆盖。
此外,病毒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在过去治疗艾滋病及丙肝时,最终皆因病毒突变产生抗药性而快速失效[2],国外也已发现对蛋白酶抑制剂产生抗药性的新冠病毒变异株[3]。这些都说明在新冠快速蔓延的当下,新药研发仍需持续推进,提前准备下一代药物。
在预防用药方面,临床数据已说明疫苗并无法有效阻挡病毒的感染与传播。疗效显著的Paxlovid在预防新冠感染的临床试验中也于2022年4月宣告失败[4]。在缺乏有效药物的情况下,目前的防疫策略只能被迫退守,着重在降低重症发生率,无法主动出击,阻断病毒传播。
SNS812靶向从2003年的SARS、2019 年的SARS-CoV-2到最新的Omicron各变异株皆未曾突变的基因区域,是目前病毒覆盖率最高的药物,且目前临床使用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如果研发成功,将是一个广效、安全且适用性广的药物,有机会同时补足上述“防”与“治”的两大医疗缺口,惠及国内广大民众。
4.未来,类似SNS812的下一代药物将在新冠领域中占据重要的用药地位,该类新机制产品应该尽快进入中国市场,加快应用,丰富抗疫手段。
目前,全球对于新冠新机制的药物研发也如火如荼,例如siRNA、纳米抗体与CRISPR等,国内目前布局的企业和产品较少。这需要国家的支持及监管机构的鼓励,促使产业界积极投入,在科学基础上,以全新的思维对抗新冠,方能尽快战胜疫情。因此我们呼吁:
1)紧跟国际研发前沿,充分认识新机制药物的重要性,对于国际化的产品,充分参考海外主流市场的审批审评建议,在确定无人群差异等核心原则的基础上,豁免部分证据,简化审批流程。
2)积极鼓励国产新机制药物的开发和应用,避免在重大民生问题上受制于人,尤其是对于国际主流市场认可的国产品种,要加快中国市场的布局速度。
3)充分、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研究进展,保证信息透明公开,给患者以信心,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新药物,以灵活的方式获得新药物。
4)在保障基础用药的可及性同时,也要保障特效药的快速应用,尽可能丰富防疫手段,科学防疫,共迎曙光。
参考资料
1.https://www.fda.gov/media/155051/download
2.Rapid emergence of protease inhibitor resistance in hepatitis C virus. Sci Transl Med. 2010 May 5; 2(30): 30ra32.
3.Transmissible SARS-CoV-2 variants with resistance to clinical protease inhibitors. BioRxiv . 2022 Aug 8;2022.08.07.503099. doi: 10.1101/2022.08.07.503099.
4.Pfizer’s Covid Drug Fails to Show Benefit as Preventive Therapy.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2-04-29/pfizer-s-covid-drug-fails-to-show-benefit-as-preventive-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