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不管泡沫也好,市场调整也好,真正的创新和真正有产品实力的公司还是会脱颖而出。
2021年11月,亚盛医药原创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片(商品名:耐立克)成功获得国家药品监管局的批准上市。根据亚盛医药2022年半年报显示,耐立克仅上半年便实现了近亿元的销售收入。亚盛医药也率先走过了Biotech最艰难的时期,拥有了活下去的底气,也为渡过2022年寒冬中备好了粮草。但是在亚盛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大俊看来,他的目标不止要survival(活下去)。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除了更加聚焦重点管线之外,还要在行业中进行强强联合,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Q:E药经理人融媒体
A:亚盛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大俊
Q:请你复盘一下,2022年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事件的发生?
A:2022年即将过去,对我来说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充满挑战”。这种挑战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国际大环境、行业发展新周期、企业本身等。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2022年,我觉得是survival (活下去),因为今年中国人常说的“天灾人祸”都遇上了,包括疫情、战争、资本寒冬等。
Q:亚盛目前已经有商业化的产品,后续也有商业化产品管线的储备对于亚盛来说”活下去"巳经不是问题。但你此前曾提到,亚盛的目标不止要活下去,应该如何理解这个目标的意义?
A:对于亚盛来说,2022年算是相对幸运的。因为2021年发生了三件事,使得亚盛能够在2022年“活下去”,并且为接下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首先是2021年11月份,耐立克的上市,使得在2022年有了销售收入,这一点对于生物医药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式节点。反之,如果当初产品没有上市,在疫情对于整个生物医药行业都产生了极大影响的前提下,亚盛在2022年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可能都是不堪想象的;第二,在2021年初,亚盛成功融资近十亿元人民币,为2022年准备好了“过冬”的粮草;第三,在生物医药整体下滑前,2021年7月份我们与信达生物达成了现象级的合作,除了共同开发、推广产品之外,我们也获得了很好的现金流。
如果没有这些成功的前提,可能我们也会像很多企业一样卖厂砍管线、裁员等等。对于未来,我认为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也是对行业和企业共同发起挑战和考验的过程。如果能在大浪淘沙中活下去,我想接下来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Q:据你观察,至今为止市场的调节是否已经到位?对于2023年的医药行业,你的态度是偏乐观还是悲观,为什么?
A:我个人认为2023年会比2022年好一些,肯定是偏乐观的。至于市场目前是否真正已经调整到位,还很难说。从近期发生的行业内一些比较大额的交易可以看得出,好的产品不管在什么阶段都是会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从企业层面来说,产品需要有差异化的临床优势,才能够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过去的泡沫也好,市场调整也好,真正的创新和真正有产品实力的公司还是会脱颖而出。像亚盛这样真正做创新的企业,自身的技术、产品和团队都过硬的话,未来迎来的应该是更好的机会。
Q:面对这些不确定性,亚盛对于管线和公司管理方面都是如何规划的?
A:首先明年在管线方面,我们将更加专注、聚焦重点产品,特别是中美的注册临床研究;其次我们也会积极做好整个生态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开源节流,借助各种合作方式,减少风险、抱团取暖,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在本身的发展之外,也需要寻求外部合作。
Q:行业内一直在讨论创新药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矛盾问题,你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
A:这次新冠给医药行业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有付出才会有回报。任何事物不可能是低风险但高回报的。从医保角度来说,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让患者有新药可用、达到药品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企业希望医保能够从患者的角度来支持创新。
在大目标整体一致的情况下,医保局的成立对于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多正面作用。这次医保谈判,我们的耐立克作为国产重大创新药代表,以合理价格进入新版目录,非常令人振奋。超预期的谈判结果充分体现了医保对于真正具有临床价值的国产创新药的支持,并实现患者、医保、企业的三赢。这一政策利好信息的释放,将极大地提振行业的创新积极性,优化中国创新药行业的良性生态。同时也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们对中国创新药行业充满信心,有底气在未来去做更多“九死一生”的研发。
Q:疫情似乎已经接近尾声。请你从自身的角度总结下,疫情这三年什么变了?不变的是什么?对于你有何启示?
A:疫情持续了三年,从大的层面来讲已经接近尾声,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它会像SARS一样就此结束。无论从国际上还是国内,其实它的影响还在继续。在过去,疫情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从来没有一种疾病或者病毒能够对全球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但这次疫情无论是哪个的国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生物医药产业本身来说,三年的疫情充分“教育”了我们,给我们上了一堂课,那就是健康的影响: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个人的工作生活,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说从中学习到了什么,这三年新冠最大的影响就是给大家上了活生生的一课,健康是真正重要的第一产业。再好的GDP、再好的高楼大厦,再好的任何东西,没有了健康就什么都没有了。这三年病毒教育了每个国家、每个政府、每个行业、每个人,我们之前讲过通俗的话说,不管你的财富有多少,没有了1,后面有多少0都没有任何意义,这个“1”就是健康,所以健康才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个人认为新冠本身至少不会就此结束,可能还会有新一波的影响,就像流感一样,可能会以新的变异与形式继续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Q:如果站在现在的节点,展望2023年的医疗产业,有哪些事情的确定性是更大的?哪些趋势仍会持续?会有哪些新的变化?
A:我认为有两点是确定性比较大的。第一,新冠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会逐渐减弱。比如我们此前参加了ASH年会,这是三年来ASH第一次在线下举办,从现场情况来看,有三万多人参会,大家对于新冠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二,从国内来说,随着新的领导班子到位,包括两会之后会出台很多政策来支持创新发展,大力抓经济发展;同时,在新冠影响逐渐减弱之后,应该会更加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无论是政策还是资源,都会有一定的倾斜。
Q:医药行业的发展与政策是息息相关的,在政策层面,你希望2023年发生那些积极的变化?
A:首先,最核心的还是在支持创新尤其是支持本土创新方面有具体的政策出台。政策需要有国际竞争力,能够洞察全球发展趋势;第二,支持创新发展是整个国家的战略,落实到健康产业中最终的核心在三医联动方面,所以希望药监、医保、卫健部门能够紧密合作,从组织架构、协调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来推动中国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