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正在采取果断行动,通过加强公众对我们银行体系的信心来保护美国经济。”面对硅谷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和由此引发的恐慌情绪,美国政府出手了。
3月12日,美国监管机构批准了支持与硅谷银行相关的储户和金融机构的计划。硅谷银行和Signature 银行流动性危机解除,储户自3月13日起能够完全使用他们的资金。美联储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单独的机制,为受银行倒闭影响的机构提供长达一年的贷款。
至此,在48小时内迅速崩塌的硅谷银行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在硅谷银行倒闭后的另一个48小时内终于得到完美解决。
短短48h内历经公告融资、遭大规模挤兑、市值暴跌,最终被FDIC接管的硅谷银行(SVB),引发了一场波及全球银行业的金融风暴。各方的积极呼吁、政府的救援行动以及相关企业紧急澄清掺杂其中,构成了一场全球联动的高强度金融演练。先是,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超过300家风投机构、650名创始人联合声明“硅谷银行不能倒”,希望帮助该行度过难关。接着,美国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宣布采取行动化解危机。
1 本土Biotech与CXO 争先澄清
一家明星银行在短短48小时之内“陨落”,不仅令全球市场胆战心惊,更让市场关注存在硅谷银行的钱,会面临怎样的命运?作为一家专注于为科技初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硅谷银行的倒闭,让与其有业务往来的Biotech们以及为广大biotech服务的CXO企业处在了风暴中央。
为降低蝴蝶效应,3月12日周末期间,本土创新药及CXO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或回复媒体采访,力求撇清关系、降低影响。
根据一度医药统计(或不完全),从各家公司整体公告情况来看——
金额方面:百济神州未投保现金存款约占其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总额45亿美元的3.9%,约1.755亿美元,是目前已披露金额的企业中涉及资金规模最大的;再鼎医药存款金额约低于2300万美元,占比不足公司现金及等价物总额2.3%;堃博医疗存款约1180万美元存款,云顶新耀约430万美元(预计通过补偿措施,收回大量存款),基石药业不足60万美元,加科思不足40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加科思表示已于3月9日执行了转出手续,可谓反应迅速,动作敏捷……而从存款金额占公司现金及等价物总额比例来看,康龙化成披露的低于10%的比例占比最高。
CXO订单方面:康龙化成预计50家客户使用SVB,药石科技预计不超过20家,药明生物、药明康德预计不超过1%(且不是TOP15的大客户)……
3月13日,经历了一夜惊魂的本土Biotech和CXO企业,在二级市场表现如何?一度医药整理相关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
2 硅谷银行危机时间线
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资产达2120亿美元,是美国第16大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硅谷银行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主要服务于PE/VC和信息技术以及生命科学领域初创企业。硅谷银行曾帮助过Facebook、twitter等明星企业,是高成长企业贷款市场的龙头,占据约一半的市场份额。
硅谷银行流动性危机如何酿成?
2020年春,美联储降息至几乎零利率,此时正值创业型企业融资高潮,硅谷银行因此收获了大量的零利率存款。据统计,2020年6月到2021年12月,硅谷银行的存款从760亿美元,上升到了超过1900亿美元。
硅谷银行将其中大量现金投资到中长期国债中,正是这一举动为后续的破产埋下伏笔。
2022年春,美联储开启了加息周期,现在的利率已经从接近0%涨到了4.5%~4.75%,同时科技行业进入全球性的资本寒冬,硅谷银行的客户开始大量消耗其在硅谷银行的存款。2022年,硅谷银行全年存款总额下降了160亿美元,大约占存款总额的10%,特别是活期无息存款由1260亿美元骤降至810亿美元。
硅谷银行的流动性危机浮出水面。为了填补资金缺口,硅谷银行只能亏本卖出此前囤下的中长期国债。
硅谷银行惊魂48小时:
3月8日,硅谷银行抛售了210亿美元的债券,造成18亿美元亏损。同时该公司称将通过出售股票的方式筹集23亿美元,以弥补该笔亏损。
3月9日,多家投资机构建议他们投资的公司从硅谷银行尽快撤资。储户在一天内向硅谷银行发起的提款请求高达420亿美元。
3月9日,硅谷银行从开盘价176.55美元暴跌至106美元。
3月10日,硅谷银行在美股盘前交易中再度暴跌逾60%,随后进入停牌状态。
3月10日上午,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声明,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DFPI)宣布关闭美国硅谷银行,并任命FDIC为破产管理人。为保护投保的储户,FDIC创建了存款保险国家银行(DINB),硅谷银行在关闭时,作为接管人的FDIC需立即将硅谷银行所有受保存款转移到DINB。
随后,事态波及了美国股市:道指下跌345.22,标普500指数下跌56.73,科技股指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99.46。再然后,事态进一步发酵,波及欧洲和亚洲股市,甚至币圈。
3 需要恐慌吗?
恐慌中也有理性
SVB持有3410亿美元的客户资金,包括1730亿美元的存款,其中12%是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客户。
据澎湃新闻,截至3月12日已有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325家风投机构,签署了一份共同的支持硅谷银行声明;此外,雇用超过22000名员工的650名创始人也共同签署声明表示,要求监管部门阻止灾难发生。
熟悉行业的人士表示,硅谷银行的破产只要美联储处理得当首先不太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其次,硅谷银行的资产优质而安全,是可以偿还负债的,只是需要时间。
据俄罗斯卫星社3月12日报道,雷蛇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民亮发推文表示,他认为推特公司应该收购硅谷银行,成立一家数字银行。马斯克在推特上回复:“我对这个观点持开放态度”。可见硅谷银行本身的价值也在被认可。
4 国内Biotech“惊魂”
硅谷银行对Biotech们的冲击,各家略有不同。目前看来,国外一家专注于精神疾病创新药研发的Axsome,已经公开表示公司在硅谷银行的存款,对公司的发展“有实质影响”。
而在国内,对国内刚刚迎来一丝转机的Biotech们影响几何?一度医药总结各大公司发布的公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没有影响。
其二,有直接存款。
其三,客户与硅谷银行有关联。
综合各方信息来看,大多数中国的Biotech都表示,与硅谷银行无业务往来。截至3月12日,康方生物、君实生物、信达生物、九州药业、亚盛医药、诺辉健康、诺诚健华、和黄医药、歌礼制药、开拓药业、和誉、亚虹医药、百诚医药、绿叶制药、金斯瑞生物科技、康宁杰瑞、康诺亚等多家公司发布公告称,自己与硅谷银行没有业务往来。
比如,康方生物就发布公告称,自成立以来,公司未曾与美国硅谷银行或其关联公司发生过业务合作,亦从未在美国硅谷银行或其关联公司有任何存款。
对于立足全球市场的中国Biotech们来说,也有不少公司与硅谷银行有业务往来。3月12日,云顶新耀成为业内首个“吹哨人”,声称已对硅谷银行事件的风险敞口进行了全面分析,公司只有非常少量现金存在该银行(远低于公司现金总量的1%)。云顶新耀认为硅谷银行事件对公司业务的影响非常有限。同时,公司计划通过FDIC的保险并结合其他补偿措施,收回大部分在硅谷银行的存款,FDIC未承保的金额约为100 万美元。
随后,加科思、北海康成、堃博医疗、基石药业、再鼎医药、圣诺医药、康龙化成、药石科技、药明生物、腾盛博药等创新药企纷纷“跟帖”,或表示存款占比极小,或表示在硅谷银行有存款的客户占比不大,对公司业务及运营的影响非常有限。
► 百济神州:因流动性问题,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已接管硅谷银行(SVB)。本公司在SVB持有的未投保现金存款约占其最近报告的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总额45亿美元的3.9%。(注:约1.755亿美元,折合13.77亿港元)FDIC表示其将在2023年3月13日起一周之内向未投保储户支付预付股息,且未投保储户将收到其未投保资金剩余金额的接管证书。
► 腾盛博药:截至2023年2月28日,本公司及其子公司在SVB持有的现金和银行余额(包括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原始期限不超过12个月的定期存款,具有多期利率和提前支取的灵活性)不到9%(按2022年中期32.22亿银行和现金结余计算,大约2.9亿元)。其他现金和银行余额分布在多个大型金融机构。本公司现有的现金和银行余额仍然足以满足本公司未来三年的营运资金、资本支出和已知合同义务的重大现金需求,并且预计上述事件不会对本公司的业务运营、供货商、员工、合作方或客户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 加科思:集团在硅谷银行的现金存款余额不足40万美元,约占集团总现金及银行结余的0.2%,已于2023年3月9日晚执行了全部硅谷银行余额转出手续。硅谷银行事件不会对集团产生重大不利影响,集团的业务运营和财务状况保持正常。
► 北海康成:集团存放于SVB的现金金额并不重大,通常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担保的金额范围内,公司认为SVB风险敞口亦不重大。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定期存款目前主要存放于多家大型商业银行账户,SVB关闭对相关存款的影响很小。
► 堃博医疗:公司在硅谷银行持有约1180万美元存款,占集团截至2023年3月1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约6.5%,除此之外,公司并不存在SVB相关风险敞口。公司现正积极努力维护及提取其在 SVB的存款。公司认为其因SVB事件而面临的风险并不重大,并预计对公司的经营计划及现金生命周期影响甚微。
► 基石药业:公司在SVB设立的营运账户中仅有少量现金结馀。公司在SVB的账户超出FDIC承保金额的部分低于60万美元,且占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总额低于0.5%。公司认为此次SVB事件对公司影响甚微。
► 再鼎医药: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约10.085亿美元,而在SVB硅谷银行的金额占比甚低(约2.3%)。此外,公司与SVB没有重大债务或其他融资安排。鉴于上述情况,公司认为SVB的关闭不会影响公司满足运营开支和资本支出需求(包括支付工资和向第三方付款)的能力。
► 圣诺医药:硅谷银行只是来往银行,只是用来发工资及支付费用,所以存款量不多。对公司没有太大影响。
► 康龙化成:硅谷银行存款少于10%;50个左右客户使用硅谷银行,全球2000+客户,影响相对不大。
► 博腾股份:不存在硅谷银行开户及存款;2022年仅7笔通过SVB银行账户的付款;J-STAR仅有非常小的客户通过SVB来付款。
► 药石科技:无存款;客户不超过20家,固定合作的只有几家,总体影响可控。
► 药明生物:硅谷银行事件对公司日常运营活动没有影响,目前仅有不到1%的客户在SVB有存款,且都不少公司TOP15客户。公司正在密切关注该事件对客户的影响。
作为中国CXO行业的龙头,药明康德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尚无更多信息可供分享。
这一“黑天鹅”事件,也给包括Biotech在内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对中国Biotech来说,通过这次“黑天鹅”事件,该吸取哪些教训?一度医药认为,中国的Biotech应吸取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不能把现金存在一家银行,应该学会“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以此分散可能存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