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年报季“18A”上市Biotech家底揭开面纱!面对现金流吃紧,迈博药业、云顶新耀、东曜药业等如何另辟蹊径?
产业资讯 医药经济报 2023-04-25 1486

敢于直面现金流考验,另辟蹊径寻求不一样的“过冬”之法,是国内医药创新企业的一种魄力。

随着2022年年度业绩报陆续披露,18A上市Biotech企业的家底也被揭开面纱。其中,迈博药业发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营收5591.8万元,研发支出约1.48亿元,净亏损约2.11亿元,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0.34亿元,现金流状况引发资本市场担忧。

事实上,据《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记者统计,与迈博药业同样需要面对现金流考验的情况,在18A上市Biotech企业中并非个案,永泰生物、博安生物、百奥赛图等企业也得到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银行结余及现金低于10亿元的18A上市公司

业内观点认为,面对“资本寒冬”考验,医药创新企业必须在自己产品真正实现商业化盈利之前“活下去”;不论是积极转型CDMO,或是进行药品权益交易,不分企业如今的现金流的医药创新企业,早已拿出了“过冬”的魄力。

01 市场竞争压力陡增

作为一家专注于开发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新药及生物类似药的创新药企,迈博药业建立了囊括11个产品的研发管线,包括10种单克隆抗体药物及1个强抗体药物。

其中,重组抗TNF-alpha嵌合单克隆抗体英夫利西单抗已于2021年7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商品名为类停,是国内首个上市的英夫利西单抗生物类似药。

英夫利西单抗的原研由强生/默沙东研公司研发,于2006年在中国获批上市,商品名为类克。在迈博药业此前的公告中,明确表示类停较已上市的英夫利昔单抗药物所使用的小鼠骨瘤细胞SP2/0更安全且免疫原性更低。同时,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相关报告数据显示,英夫利西单抗已获批的适应症在中国患病人数超过1000万人,存在长期未满足的市场需求。

庞大的患群、上市的先发优势虽然给类停带来了市场空间的无限想象,但也吸引更多的竞争对手入场了。

仅仅在类停获批两个月后,海正药业旗下博锐生物的英夫利西单抗(商品名:安佰特)获批,2022年2月,嘉和生物的英夫利西单抗(商品名:佳佑健)也获批上市,类停遭遇了“双面”夹击,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也直接反映在了销售数据上。

迈博药业2022年报显示,集团营业收入在一年间,已从2021年的8288.2万元减少至5591.2万元。并且,此前在上半年报中,迈博药业2884万的收入中仅有420万来自于药品销售。对于药品销售收入的下滑,迈博药业在年报中称,主要是因为本年度其他各类收入均有增加。

业内观点认为,在头牌无法为公司“开流”的情况下,公司应拿出勇气舍弃冲突性太多的管线,积极转型。对此,迈博药业在年报中也再次重申了业务拓展的更多可能:2023年将拥有4万升的大分子产能,将在不影响自身产品研发的情况下,积极开展CDMO业务。

此外,迈博药业还有两款产品或上市在即。

其中,用于哮喘治疗的奥马珠单抗(CMAB007)于2021年10月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上市申请,并已通过现场核查,迈博药业在年报中表示,CMAB007预计将于今年第二季度获批上市,届时,其将成为首个在中国上市的国产奥马珠单抗药物。

另外一款产品CMAB009于上个月提交上市申请,适应症为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迈博药业在年报中介绍,CMAB009是一种重组抗EGFR嵌合单克隆抗体,也是一款基于西妥昔单抗的全新候选药物,该产品预计将于2024年第二季度获批。

这两款产品是否会给迈博药业带来更多生机,实现商业化落地?站在“悬崖”边上的迈博药业,除了关闭生产线、开展CDMO业务,还能另辟哪些蹊径?最终还有待市场的最终检验。

02 另辟蹊径“留得青山在”

创新药研发“九死一生”不仅仅是针对产品,更是每一个创新企业直面的风险。同时,去泡沫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个别企业或有经营或市场客观的影响,也有自身商业化水平或者产品管线的问题,确实面临着“生死线”选择。

有的观点认为,现金流一旦枯竭,药企面临的就是“原地消亡”。但事实并非如此绝望:账面上的“吃紧”,不足以宣判一家Biotech死刑,也不代表公司就此无路可走。事实上,多家出现现金流吃紧现象的Biotech,都在做着各自的努力:退回“licence-in”药品权益交易、投资、裁员、收缩研发管线、关闭或出售工厂……

2022年8月,云顶新耀以总额高达4.55亿美元的高价(包含预付款2.8亿美元及1.75亿美元未来潜在里程碑付款)将License-in进来已经上市的ADC药物拓达维的亚洲权益卖回给吉利德,并且无需再支付此前License-in交易中剩余高限里程碑付款7.1亿美元。从财务数字上看,这是一笔回报相当丰厚的买卖。

2022年10月,和铂医药一边把曾重金投入的巴托利单抗对外授权给了石药,一边暂停了正处在III期临床试验的特那西普;11月又将苏州任用疫苗的生产厂房卖给了药明海德,以换取足够的现金流。和铂医药明确表示,在经济低迷期,出售资产带来的资金可以支持公司营运及药物开发,改善公司的财务架构、现金流量及流动资金。

2022年年中,东曜药业现金流仅剩1.55亿元,但东曜药业CDMO业务贡献显著业绩,从而使得公司净利润亏损同比收窄81%,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首次转正,至人民币59,929千元。从大趋势上看,东曜药业目前已成功建立起良好的造血能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资本市场往往在乐观时过度乐观,在悲观时过度悲观。行业观点认为,从整体来看,所谓的“资本寒冬”,也是资本市场在概念炒作期的狂热过后逐渐回归理性而已。避开热门赛道和靶点,并不意味着Biotech将无路可走。

正如前文提及的部分企业,仍然可以通过自身强力产品的上市或管线推进吸引资金或洽谈合作。面对药企现金流吃紧的情况,不应该一味的否定和过度猜测。只有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决策和规划,才是企业所谓“过冬”的生存之道。

您可能感兴趣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产业资讯 瞪羚社 2025-05-0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