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流感每年都会在世界各地传播。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每年流感的高发期会发生在冬春季节(11月至次年3月),呈现明显的季节性。今年2月起,全国多地出现甲流流行。所谓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或气溶胶传播。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多伴随持续高热、咳嗽、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肺炎、脑膜炎或脑炎等并发症。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涉及全球人口的5%~10%,引发重症病例300~500万例,死亡29~65万例。老年、儿童、孕妇、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和有哮喘、慢性心肺疾病史是发病和死亡的高危人群。
根据流感病毒的核蛋白与基质蛋白抗原性的不同,流感分为甲、乙、丙、丁型四大类,其中以甲型和乙型危害较大。甲型和乙型是引起人类发病的主要流感病毒类型。例如常见的甲型H1N1流感,常在人群中爆发式流行传播,有导致全球流感盛行的风险。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数据显示,2014-2018年疫苗销售额较为稳定,增长趋于平缓。2019-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暴发,新冠疫苗的出现使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民更加重视疫苗接种问题,同时国家也加强了对接种疫苗的重视程度,因此流感疫苗销售额呈现小幅度上涨。此后,疫情趋于稳定,在严密的疫情防控措施下,被阻拦的不仅是新冠病毒还有流感病毒,2021年国内患流感人数明显下降,流感疫苗销售额也随之下降。2022年,随着海外疫情防控政策的放松,流感病毒卷土重来,在经历了2021年的低谷后开始反弹。严格的防控措施使得人们对流感的免疫力下降,进而导致流感病毒感染人数激增,疫苗销售额迎来大幅度增长。
图1:流感疫苗销售额分析 数据来源:PDB药物综合数据库样本医院用药
药企针对不同的靶点研发出了各种类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
(1)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代表性药物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
(2)M2离子通道阻滞剂,代表性药物包括金刚烷胺、金刚乙胺;
(3)血凝素(HA)抑制剂,代表性药物阿比朵尔;
(4)RNA聚合酶抑制剂,代表性药物包括法匹拉韦、利巴韦林。
抗流感药物的销售趋势与流感疫苗类似,对抗流感病毒,我们需要依靠口服药物与疫苗通力合作。自2019年起,由于国家安全管控及居民主动防范意识增强,新冠疫情的侵袭严重挤压了流感病毒的生存空间,流感得到有效控制,抗流感药物逐渐退出市场竞争。随着海外疫情的扩张,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再次袭来,抗流感药物重新迎来销售高峰。
图2:抗流感药物销售额分析 数据来源:PDB药物综合数据库样本医院用药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目前主流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其中奥司他韦占据了大部分抗流感市场。奥司他韦特异性抑制神经氨酸酶,对由H5N1、H9N2等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也被世卫组织推荐作为治疗流感病毒的基本药物。近期由于甲流盛行,奥司他韦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同样奥司他韦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小觑,不良反应显示为消化道的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其次是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支气管炎、咳嗽等,此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眩晕、头痛、失眠、疲劳等。
除了大量仿制药物的竞争,奥司他韦还面临着创新药物的降维打击。2021年4月,罗氏公司的抗流感创新药玛巴洛沙韦(baloxavir marboxil,速福达/Xofluza)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玛巴洛沙韦是一款创新的帽状结构依赖性核酸内切酶抑制剂(Cap-dependent endonuclease inhibitor),是目前获批治疗流感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单剂量口服药物。玛巴洛沙韦全程只需一次服药,就能在24小时内停止病毒排毒,缩短传染期并大幅减少流感症状持续时间。玛巴洛沙韦在服用之后可以有效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细胞增殖还能有效降低病毒复制能力,治疗效果更加显著。玛巴洛沙韦2021年三季度进入样本医院市场,当年销售额1.4万元,2022年激增至1754万元。预计未来几年里,玛巴洛沙韦的销售额会呈现大幅度提升。同时奥司他韦经历了新冠疫情的打压,再难回到2019年的销售巅峰。
图3:主要抗流感药物销售额分析 数据来源:PDB药物综合数据库样本医院用药
流感病例每年仍在激增,预计将推动抗流感药物市场的持续增长。高患病率、政府控制疾病的举措,以及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无形中影响了这一增长。同其它抗病毒药物一样,病毒的耐药性是当前最大的阻碍,治疗流感仍然是人类面临的一个艰巨挑战。许多在研药正处于不同的临床阶段,它们将在药理学,药代动力学,抗药性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力求尽早攻克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