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研究洞见】探寻医院科研成果转化发展之路(二)
产业资讯 创奇健康研究院 2023-06-07 3058

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受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委托,开展《浦东新一轮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市级医院发展策略研究——市级医院科研成果转化政策研究》,旨在通过厘清医院科研成果转化的难点、堵点,提高医院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市级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前期调研了几家综合医院 ,接着研究团队又访谈了一些专科医院,包括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以下分别简称为龙华医院、岳阳医院、曙光医院)等3家中医类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以下分别简称儿童医院和胸科医院)等2家其他类型的专科医院。本篇文章将依据此次访谈内容,聚焦专科医院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与挑战。”本期研究项目专家访谈整理的执笔人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陈玲玲,梳理分享旨在为医院科研成果转化发展提供参考。

1 成果转化现状

◉成果转化类型

中医类医院转化的成果主要是药品和一些小型器械。中医讲究传承,守正创新,转化的药品一般是从学术流派传承下来的医院制剂、协定方和经典名方。器械也多和中医的治疗方式以及医院特色相关。除了传统中药制剂外,中西医结合医院还会转化经基础研究获得的中药单体。传统中药制剂都是由多种中草药组成,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药物组成越复杂,开发上市的难度越大,因此企业对中药单体或者简单的中药组合物更感兴趣。儿童医院和胸科医院转化的主要是和医院专科特色相关的器械、耗材,如儿童医院的骨龄智能检测系统、胸科医院的组织工程化气管等,药品转化相对较少。

◉合作企业特点

为方便双方沟通和合同签署,医院合作的企业大多是上海本地、长三角地区的企业。这些企业一般和医院有长期的制剂生产合作,更容易挖掘医院的院内制剂和经典名方。双方也比较了解彼此的情况,更容易达成合作。

近些年一些以销售为主业务的企业也逐渐有了产品开发的需求,陆续来医院寻找转化合作,这是本土医药企业发展趋势转变较为明显的一点。

◉医企合作路径

企业和医院的合作路径一般是一次性买断,其次是专利许可。专科医院中院内制剂转化较多,院内制剂的筛选、完善也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因此共同合作、风险共担的里程碑式付款方式也较为常见。此外,凭借专科特长,专科医院和医药企业开展临床研究、临床试验的合作也很多,这也是转化合作的一种方式。

虽然医院会参加申康、卫健委组织的一些路演寻找合作企业,但总体上医院接触企业的机会较少,基本不会主动出击,多是等待企业上门来谈合作,而这种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医院在合作商谈中维护自身利益。

◉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在政策引导与支持下,现阶段医院非常重视转化工作,医务人员对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但与预期还有一定差距,或者说很多医生的积极性没有落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医务人员的精力有限,三甲医院的医生都非常忙碌,医疗工作已经占据他们大部分时间。

二是知识结构受限,医务人员对成果转化不了解,不知从何下手。而成果转化工作短则几年,长则十年、十几年,战线之长也让一些医生望而生畏。

三是研究成果和市场需求不匹配,距离可转化还有段距离。

四是激励不足,虽然有些医院将成果转化纳入科室考核中,但上海市卫生系统在职称、晋升方面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是特别高。反观职称晋升和课题、文章挂钩,因此医务人员更倾向于申请课题、发论文。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医生对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有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激励不足,也因此即使医院提供转化方面的培训,但参加人员寥寥无几。

2 成果转化面临的挑战

在访谈中了解到,专科医院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同样遇到了在综合医院访谈提到的一些问题。此外,访谈者还提到了其他方面遇到的挑战和困惑。

◉医院层面的局限

1、医院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成果转化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据访谈人员反映,专科医院独立完成研发转化过程存在困难。此外,受中医覆盖面有限的影响,中医类医院在学术影响力、病人量、研发实力以及转化能力等方面,都难以和西医大型综合医院(如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等)比拟,进而影响到医院科研成果的开发转化。

2、转化工作人员不足,科研成果转化一般由医院科管部门负责,但成果转化只是科管部门的工作之一,他们还要承担很多其他工作。而受医院编制限制,科管部门人员本来就少,很多医院的科管人员由医生兼职,十分繁忙,难以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进行成果转化工作。

同时,成果转化工作的高度专业性也让科管人员很有压力。据访谈者表示,科管人员也一直在学习成果转化相关知识,包括转化的案例、法律、技术转移等。但是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太广,而科管人员工作繁多、精力有限,不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医院科管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程度短时间内难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十分需要第三方服务的支持。

3、缺乏成果推广路径,医务人员接触市场、企业的机会很少,医院科管人员多数也是从专业技术岗转到管理岗,或者是专业技术岗兼职管理工作,对企业也不熟悉。虽然有政府举办的一些路演,但整体上医院研究成果的推广路径较少。

4、中医类医院的限制

1)中药作用机制复杂,中药制剂普遍以复方的形式入药,具体作用机制复杂不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的开发上市,导致中医医院在创新转化方面受限。也因此,多年来中医药一直致力于现代化的研究。

2)中医诊疗个性化强,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和方剂、针灸、刮痧、拔罐等特色诊疗方式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较难形成适合普遍人群的产品,这一点也限制了中医药行业的创新转化。虽然目前中药现代化、四诊客观化(如针灸机器人)正在发展过程中,但总体来看离预期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3)中药材资源的影响,中药制剂是一种特殊产品,其组成成分中药材属于有限自然资源。中药制剂的转化、上市、生产都要受到中药材的影响,包括中药材的种植、采收、GMP车间的提取等环节。

◉合作企业的影响

1、投资决策谨慎,据访谈了解到,很多企业对医院的科研成果感兴趣,但合作谈成的几率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企业投资观念较为谨慎,合作推进缓慢;二是企业决策人缺少一定的专业性,缺乏创新意识,追求短期效益,不太愿意投资长期的转化项目。

2、企业能力的作用,成果转化的成功程度也取决于合作企业的能力:一方面是企业的研发能力,即企业能否继续将产品开发上市;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经营、宣传能力,即产品上市后,能否获得广泛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转化流程中的难点

1.医院制剂价值难评估,为了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成果转化前要进行资产评估。价值评估可以说是成果转化中最让医院头疼的问题,医院制剂的价值评估难度更大。医院制剂是专科类医院重要的潜在转化成果,但目前医院制剂缺乏指导价,资产专业机构也很难给出专业的意见。价值评估不确定,导致医院制剂转化受阻,医院不敢冒着资产流失的风险进行成果转化。

2.缺乏谈判的专业性,在转化过程中,如何和企业谈判也是一大难题。原本医院在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就处于被动状态,又由于缺乏相关谈判、法务以及市场人员,因此科管部门和企业进行合作谈判十分具有挑战性。实际上,这一问题也是转化人才缺乏的表现。

转化缺乏源头治理

据访谈者了解到,在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科研成果转化由其技术和创新发展办公室负责。在成果转化之初,该部门就介入管理,如在研究者选题、定题时,召集专业团队,包括经理人、风险投资人、法务人员等,对项目进行评估,首先考虑项目的市场需求,市场评估、转化预期等。

此外,该部门积极和企业合作,向企业拉赞助,赞助金额高达以亿美元计,以此资金推动成果转化,相当灵活。波士顿儿童医院在项目的起始阶段就有意识地奔着转化而去,再加上足量科研资金的助力,成果转化成功率特别高。

与之相比,国内医院的研究项目更多考虑科学价值、临床意义等方面,其出发点没有直接指向市场转化,缺乏源头治理。医院既缺乏转化源头治理的意识,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监管政策的制约

为了鼓励医院进行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在资产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赋予了医院一定的自主权,但医院仍存在很多顾虑:一是推动转化的部门和监管部门难以协调,政策口径不一致,明面上放开了,但实际上还是存在限制;二是担心政策更改,不敢轻易动作。

另一个监管方面的制约是在院内制剂方面。在访谈中了解到,上海药监局对医院制剂管理较为严格和保守,前十年一个医院制剂都没有批准,后来因为经典名方才放开一些。这导致上海医院的院内制剂数量远落后于成都、广州等地区。

医院制剂被批准之后,才能不断积累病人使用量,有更多的临床使用量、使用证据,有助于进一步转化。而限制医院制剂的审批,不仅削弱了医院治疗能力,也压制了医院成果转化的发展,尤其对专科医院的影响更大。医院制剂是企业瞄准中医类等专科医院进行成果转化的主要产品,但由于审批难度高,医院需要靠独有的院内制剂保持影响力,因此十分宝贵医院制剂,舍不得将其进行转化。

最后是已上市产品的监管问题。医院选择和企业合作研发、转化的成果,在产品上市后,若产品出现问题,医院有连带责任。但医院不可能干预企业的经营权,因此在这方面如何对医院责任进行界定还需要深入探讨。

总体看专科医院再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多或少都是综合医院中提到的一些问题的细节反映。而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您可能感兴趣
跨国药企碰瓷失败,百济神州专利保卫战大捷
跨国药企碰瓷失败,百济神州专利保卫战大捷
产业资讯 医药投资部落 2025-05-02 137
第十批国采全面落地,下一批启动在即
第十批国采全面落地,下一批启动在即
产业资讯 赛柏蓝 2025-05-02 140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产业资讯 瞪羚社 2025-05-01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