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主任视点
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进一步丰富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内涵、开拓实施路径,持续推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这需要在强化政策保障、理顺工作机制、整合医疗资源等方面下足“细功夫”。
评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需要进一步丰富改革内涵、开拓实施路径。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基层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但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乡村医疗卫生发展政策受限、基本药物政策欠合理、乡村医生退出机制不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为破解难题,我们积极探索,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为乡村卫生健康工作注入新活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丰富内涵、拓展路径关键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足“细功夫”。
首先,强化政策保障,夯实服务基础。
一是落实人员编制政策,切实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提供人力保障。同时,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辅助性岗位、后勤岗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有限的编制资源用于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探索实施“县招乡管村用”,创新实行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和上升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二是完善基本药物政策。通过县域医共体、紧密型乡村一体化管理等方式,增加常见病用药与上级医院的对接品种,保障双向转诊患者用药需求。探索以“区域审方中心”为枢纽,下沉上级医院优质药学服务,有效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药学服务不足的难题。三是优化调整医保政策。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调节大医院的统揽行为。建立“分级统筹”引导“分级诊疗”机制,明确各层级医疗机构所占的统筹基金比例。
其次,理顺工作机制,拓展服务功能。
一是加大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人才队伍培养力度,扩大乡村免费定向医学生招生规模,同时采取下派、培训、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充实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才队伍。
二是拓展乡村基层机构服务功能,整合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和发展特色专科。拓展乡镇卫生院服务范围,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可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日托等服务试点,在解决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发展困境的同时,为更多农村老年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三是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按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进行财政保障。加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的建设投入,强化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增加医疗设备、基础设施配置及定期维护更新,实现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合理倾斜。
最后,整合医疗资源,织密服务网络。
一是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效,根据群众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标准,建立家庭医生服务质量、续约率、签约满意度等方面的综合考评机制。
二是积极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增强对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保障能力;加快建设县域双向转诊平台,统筹县、乡、村三级人才以及床位、号源、设备的使用,并与医保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三是加快乡村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构建“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升乡村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水平。建立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及推广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等,实现上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之间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检查结果、体检数据、医保报销、用药记录等信息共享。建立医保和卫生健康部门数据信息实时共享共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