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罕见病领域来说,首款治疗药物的出现很可能成为“多米诺骨牌效应”中的第一张骨牌,一旦启动,极可能成为推动整个诊疗体系发展的关键初始动能。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作为罕见病治疗药物的典型代表,它在中国的获批及入保,对于推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早筛、早诊、早治,乃至整个罕见病诊疗领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而这背后带来的社会价值更无法估量。
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强调,本次目录调整牢牢把握基本医保“保基本”的属性,同时进一步发挥医保“战略购买”“价值购买”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加大对创新药的倾斜和支持,更好弥补罕见病等重点领域保障短板,增强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与之呼应的是,近年来,以SMA为代表的罕见病群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自首个SMA疾病修正治疗药物诺西那生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两年以来,接受治疗的患者在身体机能获得改善的同时,生活质量也获得明显提升,有些甚至实现了入学、就业、婚恋等各种可能。
今年诺西那生成功续约2023国家医保目录,进一步突显了其在SMA治疗领域的重要性,以及为患者群体带来的持久获益。
罕见病创新药物: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赋能人生更多可能
对于SMA患者张佳欢来说,最幸福的事情不是自身病情得到控制,而是女儿灿灿能和正常宝宝一样生活。灿灿是一名症状前SMA患儿,出生时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为SMA,并开始接受诺西那生的治疗,在灿灿8个月大时,各项运动指标已与同龄宝宝相当。
灿灿的用药疗效,也在渤健最新公布的长达5年的NURTURE研究结果中得到印证。
NURTURE研究将诺西那生的治疗范围扩大到症状前SMA患儿,纳入了25 例经基因诊断患有SMA且在6周龄前接受第一针诺西那生治疗的症状前患儿,数据显示所有患儿均存活,且23例可独立行走,获得与正常儿童相似的运动功能发育。研究结果体现了SMA在早期精准识别和诊断的重要性1。
2021年12月,诺西那生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标志着我国SMA治疗药物正式进入“医保时代”。在医保正式执行后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诺西那生即实现全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全覆盖,患者基本可以实现“治疗不出省”。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像佳欢和灿灿这样的SMA患者可以更方便地接受治疗,有机会实现更多人生可能。
浙大二院医学遗传科(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吴志英教授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诺西那生是一款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它通过鞘内注射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即 SMA 的起病部位,因而带来了较好的疗效。无论SMA患者分型及其病情严重程度如何,诺西那生均可持续发挥疗效,而且有较好的安全性,这一点已获全球多个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的证实2。”
除诺西那生外,多发性硬化(MS)领域的治疗药物氨吡啶缓释片(复彼能™)也成功续约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复彼能™是全球首个且唯一可用于改善MS患者步行功能障碍的药物,于2021年5月在中国获批上市,仅半年即被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成为当年唯一一个在中国实现在同一年申报、获批、入保的产品,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创新药物的鼓励与认可。
2022年,复彼能™实现在38个城市医保落地。作为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药物,也有多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真实世界证据证实了复彼能™能够显著改善MS合并步行障碍患者的步行能力,且安全性良好,大多数不良反应(AE)的严重程度均为轻至中度,在长期治疗后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事件3。据《中国多发性硬化专家建议》显示,复彼能™可以单药使用,也可联合DMT药物使用。
创新药物:
罕见病诊疗体系发展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以SMA为例,随着诺西那生可及性的提高,也促使罕见病诊疗、行业研究、创新产品引入等方面不断加速。
2019年,在诺西那生获批两个月后,渤健支持成立了中国SMA诊治中心联盟(ASCC),成为当时国内首批单病种罕见病的诊治联盟,目前成员单位已经增加至60多家医院。2023年初启动的“中国成人SMA全国登记研究”,将进一步了解中国成人SMA疾病特点及诊疗现状;我国首部《青少年成人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诊疗指南》4和首个《SMA新生儿筛查专家共识》5也于今年先后发布,为我国青少年及成人SMA患者的诊疗及 SMA新生儿筛查工作予以规范性指导。此外,近期发布的《中国医生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疾病认知与诊疗现状蓝皮书》6也将有助于持续提升全社会对于SMA的认知与关注,并将进一步助力打造更全面的SMA“早筛、早诊、早治”的疾病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近年来针对诺西那生的真实世界研究也逐步增多,SMA领域的相关研究更是呈井喷式发展。据我国SMA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显示,SMA相关领域的研究2021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高峰,2022年在中国达到高峰。
SMA已经成为中国罕见病诊疗中的标杆,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助推了其他罕见病治疗药物在中国的加速引入。
以渐冻症领域为例,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治疗药物Tofersen,已于今年7月获得NMPA的上市申请受理。Tofersen是渤健和Ionis联合开发的另一款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SOD1基因突变所致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靶向治疗药物。今年4月,Tofersen以显著降低神经纤维丝轻链蛋白(NFL)水平、减缓ALS疾病进展的疗效获得FDA加速批准上市7。10月25日,Tofersen已正式获得海南省药监局批准,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乐城先行区)瑞金医院8。
健康中国,一个都不能少
据最新发布的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显示,有15种罕见病治疗药物被纳入,与2022年的7种相比,数量实现翻倍,这也让更多的中国罕见病患者实现了从“有药可医”到“有药可保”的巨大突破。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罕见病治疗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罕见病诊断技术尚未大规模普及,罕见病患者存在较高的漏诊、误诊情况,从而错过“早诊早治”的最佳时机。
仍以SMA为例,通过新生儿基因筛查,对潜在患者进行尽早发现与治疗,对于患者获得最佳预后至关重要。如果在SMA患儿出现症状之前就能发现并给予修正药物治疗,患儿有机会获得接近于正常孩子的运动发育里程碑。目前,国际上部分地区的SMA新筛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而我国SMA新筛率还较低,需要进一步推动SMA新生儿基因筛查工作。
此外,SMA青少年及成人患者由于病症的临床表征与许多其它疾病相似,容易被混淆,因此在诊疗上面临更大的挑战。根据患者组织反馈,目前我国接受治疗的SMA青少年及成人患者仅占总治疗人数的20%左右,而国际上,部分地区的治疗率已经达到50%以上。因此,积极倡导SMA青少年及成人患者早诊早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治疗期待与信心,也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罕见病不仅是科学问题,更多是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去推动。相信在国家“健康中国2030,一个都不能少”的方针指引下,持续联合社会各方力量,进一步推动搭建“早筛、早诊、早治”的疾病管理体系,将帮助更多的罕见病患者及时治疗,获得更大的生存质量改善。
参考文献:
1. 渤健公布NURTURE研究的最新数据 (qq.com)
2. 中国首个 SMA 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发布 (qq.com)
3. 氨吡啶缓释片:高质量真实世界证据助患者步步为“赢”——董强教授、冯慧宇教授专访 (qq.com)
4. 青少年成人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诊疗指南[J]. 罕见病研究, 2023, 2(1): 70-84. doi: 10.12376/j.issn.2097-0501.2023.01.010
5. 脊髓性肌萎缩症新生儿筛查专家共识(2023版),中华医学杂志, 2023,103(27) : 2075-2081.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30310-00372
6. 首部《中国医生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疾病认知与诊疗现状蓝皮书》重磅发布_新浪财经_新浪网 (sina.com.cn)
7. 重大科学进展!FDA加速批准tofersen用于治疗SOD1基因突变所致的肌萎缩侧索硬化,使其成为治疗遗传性ALS的首款疗法 (qq.com)
8. 追问|渐冻症治疗的一小步:全球第四款药物将落地瑞金海南医院_生命科学_澎湃新闻-The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