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我们为什么关注退行性疾病及药物研发?|老梁说药
产业资讯 研发客 2024-02-01 1375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医疗费用增加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发达国家。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到7%时,表明该国家或地区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美国人口资料局2019年公布的数据,占比最高的5个国家分别是日本(28.2%)、意大利(22.8%)、芬兰(21.9%)、葡萄牙(21.8%)和希腊(21.8%)。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占比是11.9%,排在前50名之外,但老龄人口总数高达1.66亿,居各国之首。

很显然,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发展,对公共卫生资源的压力将越来越大,研究衰老、退行性疾病及其治疗与护理已经变得十分紧迫,值得大家的关注。2024年,“老梁说药”栏目也将视角触及这一老年群体中重大致死疾病和全球疾病负担的新药研发。

衰老的定义与代价

衰老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自然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必定会经历成长、发育、成熟,并最终进入衰老。

虽然个体会有差异,但是绝大部分女性在15~30岁,男性在20~35岁期间身体机能达到峰值,然后就开始逐渐下降(还不能算衰老)。以骨密度为例,峰值一般出现在20~25岁之间(女性略早于男性),然后就开始下降了。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在50岁前后进入更年期,衰老就正式开始了。男性虽然没有明显的更年期,但是大多数人到了65岁前后,基本上也都不可避免地进入老年了。中国民间有“女不过七七(49),男不过八八(64)”的俗语,说的是生育期,也是给“老年人”划了一条线。

从医疗资源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中超过一半医疗费用发生在老年时期。对于现年85岁的老人,他们还将在余生支出1/3以上的医疗费用。在美国,55岁以上的人占医疗总支出的56%,但他们只占总人口的30%。在中国,医疗保健支出从2000年的4,500多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52,500多亿元,增长了10多倍,超过同期的GDP增长率,老龄化应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还是以典型的老年病——骨质疏松症为例,仅在北美和欧洲,每年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直接费用就高达500亿~65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残疾和劳动力丧失等间接费用。[1] 由于巨大的老龄人口基数,印度与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人次分别位于世界前两名,消耗的医疗资源也是巨大的。

正常衰老与疾病

在衰老过程中,身体的变化通常是退行性的,机能逐渐下降或减弱,尤其是在速度、效率和修复方面,骨质的流失就是其中一个指标。

如果按年龄段用大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做出不同年龄段的骨密度分布曲线。这是一个“钟形(bell-shaped)”的分布曲线,也叫“高斯分布”(Guassian Distribution)。它有一个“最可几(most probable,出现几率最大)”的骨密度(μ)。在这个最可几骨密度的两边,正负一个“标准误差”(standard deviation, σ)的区间内,将包括接近70%的人口,我们不妨把骨密度位于这个区间内的人叫做“正常”。那么,骨密度高于或是低于一个标准误差的人就属于“不正常”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骨密度过高对于生活质量和寿命有负面的影响,可以暂时不用考虑。那么骨密度过低呢?他们“生病”了吗?暂时还没有,还要看骨密度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这些人的骨折发生率明显上升,与此相关的医疗费用(急救、住院、护理等等)都大幅度增加。于是,他们就得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相当常见的老年骨科病,影响全球50岁以上的1/3(33%)女性和1/5的男性(20%)。[2] 很显然,“正常人群”的占比差不多就在一个标准误差的区间内。很多女性在更年期后会出现一个明显的骨密度下降,被单独列为“更年期后骨质疏松症”。

体检的结果:先别偷着乐

最新的体检结果出来了,您所有的指标刚好都在“线”下,属于“正常区间”,于是你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玩的玩,至少还有一年好日子。

要我说呢,您先别偷着乐,因为老年退行性疾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2024年1月于新泽西

参考来源:

[1] Rashki Kemmak A, Rezapour A, Jahangiri R, Nikjoo S, Farabi H, Soleimanpour S. Economic burden of osteoporosis in the world: A systematic review. Med J Islam Repub Iran. 2020 Nov 12;34:154.

[2]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官网:https://www.osteoporosis.foundation

作者简介

贵柏曾在默沙东新药研究院工作多年,潜心钻研药物化学,颇有建树。几年前回国加入药明康德,从事业务开发、项目管理和驻美运营。梁博士是《新药的故事》一书的作者。他以长期的积累、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文字,通过《老梁说药》栏目讲述新药研发“背后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脑洞大开。梁贵柏博士目前是偕怡制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欢迎读者通过邮箱gbliang55@hotmail.com与梁博士联系。

您可能感兴趣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产业资讯 瞪羚社 2025-05-0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