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被困在电梯广告里的干细胞疗法
产业资讯 同写意 2024-05-15 710

当你打开社交软件,搜索栏输入“干细胞疗法”,就可以进入一个容颜永驻甚至长生不老的“复乐园”:人们通过注射几万一针的干细胞,克服了医学壁垒,将自己活成一个梦幻的奇迹。

这就是干细胞疗法目前所处的真实环境。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一种本该被严格监管开发的技术,展示在随处可见的美容院电梯广告里,而与之双向奔赴的受众乐此不疲。

作为一项被投注大量心血的技术,干细胞疗法无疑称得上先进。但与此同时,我们得不无遗憾地承认,该技术正与某种神秘主义发生牵连,成为一种“万金油”式的方案。

市场分析机构预计,到2030年,全球干细胞疗法的产业规模将超过300亿美元。如果不想让这份不断壮大的愿景破产,那么当下,我们必须大声喊出,干细胞疗法,需要祛魅。

主“干”细胞

人体并不是由一种细胞构成,而是由200多种细胞构成,例如神经细胞、皮肤细胞、红细胞等等。不同的细胞担负着不同的功能,但它们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一方面持续分裂使细胞的数目扩增,另一方面还不断地分化,增加细胞的种类。而所谓干细胞,是指那些未分化的、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干”(gan第四声)的意思是可以产生分支的“主干”

成年人身上也有干细胞,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骨骼肌、牙髓等多处,其中最丰富的是骨髓和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这些成体干细胞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并在医疗上有所应用。

但是,与胚干细胞相比,成体干细胞非常稀少,难以分离和纯化。胚干细胞具有“全能性”,而成体干细胞的命运却大体被确定,例如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一些例外情况下,成体干细胞则可被诱导分化成其他类型的细胞。

由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其他细胞,因此对它的研究为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带来了希望,例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糖尿病、慢性心脏病,甚至癌症。

现阶段,产业研究的一个重点是用多能干细胞产生神经细胞,以修复受损伤的神经系统。诸如截瘫、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这类神经系统疾病,都是因为神经细胞受损或功能失常导致,而神经细胞难以再生,只能寄希望于用干细胞在体外产生新的神经细胞后加以补充。

另一个主攻方向,是用干细胞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如果移植到体内,可以根治糖尿病。

4月30日,根据刊发于Cell Discovery上的研究,国内科学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干细胞来源的自体再生胰岛移植疗法,成功治愈一名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的2型糖尿病患者。

需要指出,这些科学设想要变成大规模应用的现实,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倘若治疗采用的干细胞来自他人,再移植到患者身上时,就有可能引起排异反应,导致移植失败。如果干细胞是来自患者自身(例如自体成体干细胞),只是简单地把干细胞注射回体内,如果多能干细胞的分化和生长没有得到控制,就有可能长出肿瘤,导致癌症。即使干细胞已先在体外诱导分化成所需要的细胞类型,在注入体内时,它们能否到达所需的部位,生长能否得到控制,仍是不确定的。

因此,相比于科学体系严丝合缝的化学创新药,干细胞疗更复杂,不确定性更高。需要严格的执行和监管。

可以说,规范化的开发干细胞疗法,无异于穿越热带雨林的特种兵行动。

• 在治疗过程中,哪些细胞能最好地修复受损的特定组织?• 如何将其运送到身体相应的受损组织?• 需要注射的细胞数量,以及如何确保其在体内存活并发挥治疗作用?

面对上述问题,目前我们仍在探索答案。

哑口的科研,喧闹的市场

在一种疗法应用到临床之前,先要进行非临床评价(动物药效试验和安全评价),然后还要做人体临床试验。

2005年,美国加州大学厄文分校的研究人员把从胎儿大脑分离、培养的神经系统干细胞注射到截瘫的老鼠,发现这些干细胞迁移到老鼠脊柱受伤的地方,在那里形成新的神经元和少突细胞,截瘫的老鼠恢复了行走。

根据这项结果,FDA在2009年批准其进行人体临床试验。这是第一项获得批准的干细胞人体临床试验。2010年10月,一名因车祸截瘫的年轻人成为第一个试验者,他的身上被注入了200万个来自胚胎干细胞的少突细胞前体。可惜一年后,试验团队宣布由于资金原因终止临床试验。

此外,移植后的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生存数年,乃至终身,其副作用也应及时上报监管机构。很多以干细胞“治疗”为幌子的诊所,并没有严密地监测和报告副作用,更遑论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目前全球已有十多款干细胞产品获批上市,血液干细胞移植(也称为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其中之一。50多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治疗造血、免疫系统紊乱、获得性骨髓衰竭和基因代谢紊乱等多种疾病的有效手段。

例如皮肤、角膜等组织特异的干细胞,也可用于组织移植,并能促进机体的长期再生。2015年,欧盟批准干细胞疗法Holoclar®,该疗法利用角膜缘干细胞,在受损的角膜上重建视觉。

总的来说,更多干细胞疗法仍处于试验阶段,甚至还未开始或完成临床试验,且没有取得必要的临床许可。临床转化涉及到多个阶段,通常要花上几年乃至几十年

从实验室开始,科学家提出假设,用试验来判定假说的正确性,加以分析和归纳,为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为检验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通常会建立疾病模型,并在人体和动物细胞中展开试验,这个过程被称作“临床前试验”。在大规模的开展临床试验之前,还必须提交临床试验研究方案,后续相关结果在专业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而中国遍地开花的所谓“干细胞治疗”,很多并没有经过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就直接用于临床治疗,目的纯粹是为了牟利。

这些干细胞治疗,有的只是一个简单的骗局。例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揭露过一个干细胞美容骗局,号称只要打了用胚胎干细胞制成的针剂,就能年轻10到15岁。也有记者对当地美容院做了调查,发现众多美容院都有各种干细胞美容项目,并售卖干细胞口服液、精华液等产品。

这些产品很多可能都不含有真正含有干细胞,因为分离、培养人的干细胞要比分离、培养普通细胞困难得多,它仍是一项只供实验研究的尖端技术,还没有哪个机构有能力进行商业化大规模生产。

而且,只有活的干细胞才有作用,一旦制成某种制剂形式常温长时间保存,就成了死细胞,不再具有干细胞的特性,所以这些产品即使真是用干细胞制成的,也早已成了“废物”。

再退一步说,即使这些产品真的含有有活性的干细胞,那么口服干细胞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方兴未艾以及伦理“牢笼”

可以说,干细胞疗法的开发是一项缜密严谨、且可能会因为各种不确定性而胎死腹中的研究。

但仍有光芒值得捕捉。

过去十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干细胞产业的发展正在一个从非完全规范到全规范、从模糊到清晰、产业发展态势从弱到强、且政府支持力度持续上升的轨迹。

国内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也在不断增多,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已增至133家,备案项目达100个。

从市场前景看,近几年一直呈上升趋势,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2021年全球干细胞治疗市场规模为98.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14.1亿美元左右,并有望在2022年至2030年的预测期内以13.7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在国内,据QYR最新调研,2021年中国干细胞市场销售收入达到了9.66亿美元美元,预计2028年可以达到30.3亿美元,2022-2028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7.92%。但国内干细胞市场远未打开,市场规模及增长主要由产业链上游脐带血的收集和存储业务带动

整体来看,国内干细胞产业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上游相对成熟,中下游略显稚嫩。

上游产业主要以干细胞采集与存储企业为主。细胞储存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细胞中的成体多能干细胞(APSC)保存一定的期限,保证细胞的功能和活性不受明显的影响,是干细胞医疗行业最基础、最前端的业务,也是资本聚集最多的地方。

主要代表公司包括:中源协和的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金卫医疗的中国脐带血库、上海市干细胞技术公司。

中游则是干细胞产业核心环节,主要集中于干细胞增殖与药物研发企业和科研机构,以技术研发为主,囊括干细胞增殖、干细胞药物研发、实验室处理配套产品(如检测试剂)等。

中源协和、博雅控股、九州集团、中航生物、迈健生物等企业均有涉及此方面业务。

下游主要由三甲医院为主的干细胞医疗的机构组成。目前,干细胞疗法可用于修复损伤的组织细胞、代替损伤细胞等领域的疾病治疗;用体外培养、扩增的干细胞培育人体组织器官进行器官移植以及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生物修复。

市场规模雏形已现,但转化等问题仍在被部分伦理道德层面的担心掣肘。

例如,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必须触及体细胞克隆技术,还要采用人类早期胚胎,已经触及了人类伦理观念,因而引起了社会各界激烈的争议。

中国科技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第五条规定:用于研究的人胚胎干细胞只能通过4种方式获得:

• 体外受精时多余的配子或囊胚

• 自然或自愿选择流产的胎儿细胞

•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所获得的囊胚和单性分裂囊胚

• 自愿捐献的生殖细胞

用体外受精时多余的配子或囊胚获取人胚胎干细胞,它们属于生物学上的人种,道德地位不属于人格意义上的人。

用自然或自愿选择流产的胎儿细胞获取人胚胎干细胞,不管科技如何发达,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总是难以避免,这些流产的胚胎多数已经或即将死亡,不存在摧毁活体胚胎的问题。这些胚胎在胎龄不超过3个月,胚胎所有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被捐赠出来,做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或临床应用,就等于捐献器官用于器官移植,是合乎伦理道德的。

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所获得的囊胚和单性分裂囊胚获取胚胎干细胞,这种获取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把人体细胞核植入动物卵泡中产生嵌合体,从而解决人体卵子有限和获取困难的问题。这种技术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所产生的这些伦理学问题也引起了科学家的深思,应用这项技术在科学和伦理学方面给予限制。

用自愿捐献的生殖细胞获得人胚胎干细胞,这种方法通过体外受精产生胚胎主动地获得干细胞,这种途径必须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而且伦理学还要求捐赠者和受试者必须知情同意,进行知情选择,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人员必须遵守保密原则维护捐赠者和受试者的隐私权。

凡此种种,都是为了实现伦理道德层面对人类这一物种“人格”的尊重。

全世界似乎对此达成共识,中间也人有“唱反调”。

2024年4月1日,Science发布的文章称,美国犹他州通过了《胎盘组织修正案》(Placental Tissue Amendments),该法案允许未经FDA批准上市的胎盘干细胞疗法直接用于临床治疗,将其注射到身体的任何部位,用于任何目的。

据悉,该法案于今年2月在犹他州几乎全票通过,3月该州州长Spencer Cox已签署相关许可,确定该法案从5月1日开始生效。

支持者认为这是一项积极的举措,为患有组织或器官损伤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且胎盘干细胞具有易获取、增殖迅速和免疫原性低等优势。然而,反对者则担忧其是否违反了FDA的药品管理法规,以及胎盘干细胞获取是否符合伦理标准。尽管犹他州此举被视为在干细胞治疗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其真正影响和潜力仍待进一步监管和研究。

新法案指出:医护人员等须告知患者该疗法并未通过FDA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可为患者开展胎盘干细胞疗法的治疗。

犹他州率先出手叫板“伦理”议题,影响如何仍需观察和商榷。但对于干细胞产业发展而言,或许是机会也是挑战。

静待来日。

编者注:感谢干细胞产业专家廉云飞对本文给予的审核意见

参考文献:

【1】干细胞抗衰老,究竟是现代的“炼丹术”吗,未来大健康产业

【2】THE ISSCR GUIDE TO STEM CELL TREATMENTS

【3】美国犹他州通过法案:胎盘干细胞可不经FDA批准,正式用于临床治疗,未来大健康产业

您可能感兴趣
跨国药企碰瓷失败,百济神州专利保卫战大捷
跨国药企碰瓷失败,百济神州专利保卫战大捷
产业资讯 医药投资部落 2025-05-02 2
第十批国采全面落地,下一批启动在即
第十批国采全面落地,下一批启动在即
产业资讯 赛柏蓝 2025-05-02 2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产业资讯 瞪羚社 2025-05-01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