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犹如浩瀚星海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其中创新药产业更是璀璨夺目。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中国生物医药正引领着行业迈向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并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从过去的仿制药和进口药主导,到如今国产创新药崭露头角,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背后,离不开政府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改革举措——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审批流程优化……这些政策如同强力的助推器,让创新药的研发如虎添翼。
在政策的激励下,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药研发成果层出不穷,不断刷新着人们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认知。这些新药研发成果的诞生,不仅是科技实力的体现,更是政策引领下的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
近日,2024中国医药创新政策论坛在上海浦东举行,CCMTV《洞察》联合艾美达医药咨询采访了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就2024中国医药创新政策论坛上的重要观点进行剖析,并针对近年来医药政策对产业的推动进行了探讨。
(节目详情请点击视频播放)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当前,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产业正面临从有到优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药物政策体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需要符合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更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确保产业在自主可控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本次政策大会选址上海浦东,主办方自有其深意——“上海作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领域里面的排头兵,从人均GDP到产业规模、产业布局在全国都名列前茅,这里不仅有顶尖的技术、人才,同时也有国际化的优势。所以,我们能够看到,这里有最多的跨国制药公司的中国总部和研发中心,也有中国的顶级高等学府和研究所。上海这个地方具备了生物医药发展全链条的相关要素。”宋瑞霖说。
正如宋瑞霖会长所言,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而浦东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田,始终站在政策先行先试的前沿。这里不仅是政策创新的策源地,更是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从早期的经济特区试点,到如今的自贸区、科创中心建设,浦东新区始终勇于探索、敢于突破,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典范和引领者。在这里,每一个政策的出台都承载着改革创新的使命,每一次尝试都孕育着未来发展的希望。而“浦东经验”往往也会以最快的速度辐射全国。宋瑞霖认为,浦东生物医药创新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样本。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以北京为代表的京津冀,以及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大湾区其实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关键是结合自身实际,发挥各自优势,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今年1月22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为医药行业再次注入一剂强心针。《方案》中提出的“允许生物医药新产品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的举措,对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深远影响。在宋瑞霖看来,这一政策准确把握了当前阻碍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要害,还药品定价权给企业。他表示:定价权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核心要素,也是专利药品市场独占权的主要内涵,更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医保准入谈判谈出的应当是医保的支付价格,而不是为药品定价;对于药品上市后出现的价格违法以及操控市场的行为,可以由有关部门依据《价格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监管和处罚。“浦东方案”就是要全社会和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固有思维和体系模式,运用改革的精神和魄力敢于尝试。当然,宋瑞霖会长也表示,目前这些利好政策的落地需要业内一起推动,“这也是我们召开2024中国医药创新政策论坛的目的。”
结语: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建立与创新发展规律相匹配的药物政策体系、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解决关键性问题、推动定价机制改革等举措,将共同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逐步成熟,相信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有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责任编辑:王丹丹
联合审校:CCMTV政府事务部、艾美达医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