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60亿!再来140亿!中国AI制药疯狂吸金
产业资讯 智药局 2024-10-09 727

近期,AI制药的BD交易频频。

10月7日,全球医药巨头阿斯利康宣布和石药集团共同宣布达成独家授权协议,推进开发一款临床前创新小分子脂蛋白(a) (Lp(a)) 抑制剂YS2302018。

根据协议条款,石药集团将获得1亿美元预付款,并有权收取最高3.7亿美元的潜在开发里程碑付款及最高15.5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付款,总计为20.2亿美元

而阿斯利康则获得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开发、制造及商业化这款Lp(a) 抑制剂的权益。

石药集团新闻稿中特意指出,该药物由公司AI驱动的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发现而来,最终选出高效的Lp(a) 抑制剂。

无独有偶,9月30日AI制药公司锐格医药与基因泰克达成最终购买协议,基因泰克将获得治疗乳腺癌的下一代 CDK 抑制剂产品组合。

根据条款协议锐格将获得8.5亿美金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额外的里程碑付款,该交易刷新了AI制药的首付款纪录。

AI制药,正在批量制造高价BD。

血脂领域“最后一个前沿”

Lp(a)是一种富含胆固醇的特殊大分子脂蛋白,属于血脂中的“坏分子”。它的结构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似,可以携带大量的胆固醇,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近年来,多项研究已经证实证实高Lp(a)水平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

LP(a)水平升高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是正常人群的 2~3 倍。

因此很多治疗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都将目光瞄向了降低Lp(a)的水平,Lp(a)也被称为是血脂领域“最后一个前沿”。

目前尚无针对LP(a)的特异性药物,现有的降脂药物在降低LP(a)水平方面的效果有限,且临床获益尚未明确。

如今包括RNAi、小分子、基因编辑疗法上都在布局该方向,此前礼来的LP(a)小分子抑制剂Muvalaplin是其唯一一款口服药物,目前正处于临床II期。

根据礼来此前公布的I期数据,每天给药14天后Muvalaplin可将Lp(a)水平降低了65%。

国内布局Lp(a)不仅包括石药科技,还有恒瑞医药旗下的拓界生物等。

而阿斯利康收购YS2302018的后将不止用于降低血脂,公司表示该药物可以与其管道中的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包括小分子 PCSK9 抑制剂 AZD0780。

AI立大功

关于YS2302018的开发,AI可谓功不可没。

公司表示,通过利用AI技术分析目标蛋白与现有化合物分子的结合模式,对成药性进行了优化,最终开发出来了的Lp(a)小分子抑制剂YS2302018。

而甚至YS23020只是一个临床前分子,足以见得阿斯利康非常看好这款药的疗效,以及对于国内市场的看重。

临床前数据显示,该化合物在体外及动物模型中均具有优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及更佳疗效,且无严重的安全风险,因此有潜力成为高Lp(a)人群控制心血管风险的新疗法。

实际上,作为传统药企的转型一哥,石药集团近年来的研发投入一直都是国内药企Top5。

2023年,石药集团的研发投入为48.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8.84%。

石药集团就曾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小分子药物的研发重点是打造PROTAC、LYTAC以及基于AI技术的筛选平台。

2023年8月,石药集团就一口气合作两家头部AI制药公司——晶泰科技和英矽智能,被看作是入局AI制药的重要举措。

这两笔合作中,石药集团表示希望通过结合英矽智能和晶泰科技的AI平台,聚焦于高度临床需求的药物,利用AI辅助药物设计,提高新药筛选效率。

当前石药集团并未公布YS2302018的研发细节,我们尚且不知道该药物是石药集团完全自研还是有AI合作伙伴的参与。

此前石药曾经立下雄心壮志,预计未来五年将有近50个创新药及新型制剂药物申报上市,以及逾60个仿制药上市。

显然,AI正在帮助石药集团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实现向创新药企的转型,提升国际影响力。

不断刷新的AI授权纪录

这笔交易的意义在于,不仅是AI制药公司参与对外授权,还有石药集团这样的传统药企正在深度使用AI技术,并且获得国际医药巨头的认可。

就在石药科技的交易之前,AI制药公司锐格医药发布公告称,与基因泰克达成最终购买协议,基因泰克将获得治疗乳腺癌的下一代 CDK 抑制剂产品组合。

根据条款协议锐格将获得8.5亿美金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额外的里程碑付款。

基因泰克将负责全球临床开发、生产和商业化。锐格将继续管理正在进行的两项临床Ⅰ期试验直至结束。

高达8.5亿美元的首付款,不仅在中国生物医药对外授权中跻身前列,也刷新了国内AI制药对外授权首付款纪录。

根据智药局的统计,从2023年以来中国AI制药公司对外授权交易大幅度增长。

这种趋势也非常符合中国药企License-out的浪潮。2023年,中国本土药企License-out的数量首次超过Lincense-in。

这也让融资寒冬中的企业积极调整战略,加大对外的授权步伐并获得现金流,以此换得留在牌桌上的机会。

智药局了解到,不少企业寄希望于用AI辅助加快产生药物,再以对外授权的方式完成商业的闭环,而减少了对SaaS产品等业务的投入。其中又尤其以英矽智能和锐格医药License-out成果丰富。

无论如何,一款AI赋能优化的小分子成功对外授权对于整个行业都是好消息。

我们也期待AI制药和中国医药同频,获得更多海内外大药企的认可。


您可能感兴趣
跨国药企碰瓷失败,百济神州专利保卫战大捷
跨国药企碰瓷失败,百济神州专利保卫战大捷
产业资讯 医药投资部落 2025-05-02 46
第十批国采全面落地,下一批启动在即
第十批国采全面落地,下一批启动在即
产业资讯 赛柏蓝 2025-05-02 46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横跨肺癌、血液瘤,Biotech龙头爆发在即
产业资讯 瞪羚社 2025-05-01 128